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人生修养,不断增强和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在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党的事业的奋斗过程中,以自身的社会实践和人格魅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体现"三个代表"的楷模.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才不会辜负党的教育和培养,也才配得上共产党员的称号.  相似文献   

2.
方琳 《南都学坛》2011,31(1):123-125
孟子与荀子的人生修养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比较:人生修养的理论基础、理想人格、修养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比较发现,虽然两者人生修养的理论基础、修养中的方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所设立的理想人格、修养的目标和内容都是一致的,这充分显示了儒家人生修养理论的共性——重视道德修养并推而广之,达到天下"仁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一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科学地总结了我党在革命斗争中进行锻炼和修养的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问题。这部著作不仅对我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而且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对这部重要著作进行了疯狂的围剿和恶毒的攻击,不仅给它诬加上“背叛无产阶级专政”等政治罪名,而且把它诬蔑为“宣扬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要共产党员离开伟大革命实践的“唯心主义修养经”。这就不仅使《论修养》一书长期遭到禁锢,而且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4.
党的先进性是党性的集中体现.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自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自身修养,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英国唯美主义后期,王尔德承接佩特,把"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观,移植到生活的领域中来。从强调艺术的自律——"为艺术而艺术"——转到强调人生的自律:一种以审美为主导原则的人生观。这种审美救赎思想在王尔德那里主要表现在:人生的形式化、审美的伦理观、"沉思自省"的人生艺术化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港台新儒学家徐复观先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疏释"工作,指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具体的心性、生命,并从中挖掘出艺术的根源。作者将中国的艺术精神视为不待外物的"纯"精神,它突出表现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因为自然山水最能释放人的生命本性、精神的自由性,而这一点恰与老庄精神相合拍。老庄学中的"道"即是艺术精神的至高境界,庄学中面对现实人生的主体修养功夫,被视为艺术精神的主体,作者在这一发现背后试图寻求现代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艺术的本真表达方式,以对抗长期以来唯西方艺术为艺术的价值尺度,更重要的是弥补现代科学技术下的人文精神与理想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共产党员修养的理论依据和根本方法。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正是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深刻地论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不仅对加强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的理论宝库。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一伙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给《论修养》罗织种种罪  相似文献   

8.
《戏作三昧》和《地狱变》主人公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也是作者芥川龙之介本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过程。《戏作三昧》提出了"为了艺术的人生"的思想,并通过《地狱变》中良秀这一画师,描绘了一个具有"为了艺术的人生"思想的艺术家形象。"为了艺术的人生"不是简单的艺术和人生二律背反或二者择一的选择,艺术是艺术家的人生之目的,艺术家的人生应该奉献于艺术,当处于艺术和人生的二律背反困境时,艺术家应该毫不犹豫地为了艺术牺牲人生。  相似文献   

9.
郭店楚简《五行》篇在整体上是一种体系性较强的儒家文本。它包括德行构成论、社会规范论与人生修养论三个层面,其中人生修养论是联系前两者的纽带,最终达到"集大成"、"达诸君子道"的人生理想境界,在社会功用上则是"邦家兴"的现实关注。这种对理论结构的探索有助于重新思考简本《五行》在先秦儒家思想流变中的地位、价值及其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0.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子具有丰富的人生论思想:总体上高度评价、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明确"天人之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积极人生观;主张人性恶,认为"化性起伪"是塑造人生、创建社会秩序的方式和途径;承认义与利两方面为人生所共有,"以义制利"是解决两者矛盾的原则与方法;坚持"有为"的人生处世态度;宣扬"先义后利"、坚守道义立场的荣辱观;强调人生修养是一个遵循礼仪、不断学习养成的过程。对这些思想进行再思考、再学习,会为我们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以"艺术精神"诠释庄子,发前人所未发,也引起激烈的争论。其实,只有了解了徐复观对中国文化做"现代的疏释"的整体理路,才可能进入徐复观的语境和思想世界。徐复观所谓对庄子的"再发现"的实质是将庄子所成就的"虚静的人生"推进到"艺术的人生"。徐复观准确把握了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这一实质,通过会通庄子精神与艺术精神而悟到庄子的心就是艺术精神的主体,庄子之道的精神正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之所"成"实乃艺术的人生。徐复观对庄子的这一"再发现"并没有误读庄子,正如他自己所言是"瞥见庄生真面目",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中华文化传世经典。《论语》中的“学而不厌,学致其道”、“诲人不倦,善竭其才”、“修己安人,君子人格”、“为政以德,讲信修睦”、“尚中贵和,一以贯之”诸方面,集中体现出修身为政之道。在研读《论语》时,应心存敬畏之心,读其书知其为人,力求融会贯通,善于吸取其精华而无求备于一书一人。研读《论语》,对滋润心灵,滋养人格,对确立高校办学理念,领悟高教管理之道,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艺术命名的成果形式为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理论文献。按照符号学的理论对艺术命名成果的内涵进行阐释,艺术命名的成果具有作为文化符号和材质符号的特质。同时,艺术精品和艺术经典在学理上的区分,其实质在于时效性和历史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建党90年的光辉历史表明,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到邓小平关于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的论述,到江泽民的"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再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演进,体现和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并与人民荣辱与共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荣辱观始终与时俱进地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诗词创作中的意境与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诗人内心世界及个性、风格、才能和艺术追求的综合体现。意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创新性。诗词在构建意境中要防止出现“有境无意”、“有意无境”、意境不高即“俗意”等失缺,并需要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来表现。诗词语言除了准确、精炼之外,还应独具特色。具体表现在:生动的形象性;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诗词语言中的“炼”字。  相似文献   

16.
当下文艺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文艺传播媒介接收到名目繁多的文艺作品、文艺思想和文艺信息。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耕读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现代耕读文化代替了古代耕读文化,但是,现代耕读文化却在文艺传播多样化的今天偏重于“耕”,而忽视了“读”,现代耕读文化的发展堪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人的"独善"往往表现在"逸乐"中,而"逸乐"在西方的美学观念里与"颓废"相对应。逸乐作为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诗歌中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陶渊明开创的是乡村的逸乐之美,他的逸乐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白居易开创的是都市的逸乐之美,他的逸乐是生命与世俗的融合。逸乐是生活的艺术,具有现代性的永恒之美,不仅对于古人重要,对于崇尚休闲的今人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善民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改善民生与"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之中。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宗旨的具体体现。党与民贴心,民与党同心。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的反复比较中,最终选择了"跟共产党走",于是有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认识不断地走向全面和科学有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以“共同纲领”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以两个“总路线”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以“发展是硬道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观和以“新型工业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也反映出领导中国60年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了宗白华艺术化人生观及其意境理论的成因:“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意境审美精神源于他的人生意识和精神;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成为影响他人生观及学术观的最基本要素。阐述了宗白华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能及三位一体的人生观、艺术观、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