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以主人公阿米尔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其成长与救赎之路。本文通过其纯真-背叛-悔恨的心灵成长以及逃避-承担-弥补的行动救赎,揭示主人公由童年、少年到中年的变化,进一步解读阿米尔的心灵救赎和个人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
《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在成长路上经历了诸多坎坷,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探讨阿米尔的成长之路,并通过挖掘在其成长道路上的几位重要的引路人及他们在阿米尔的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阐明阿米尔内心的救赎和其人性的回归,并以此旨在说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发表让读者对这片灾难深重的阿富汗有了全新的认识。其中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最终也成为主人公阿米尔对索拉博的诺言。阿米尔的人格发展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线索。本文拟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分析阿米尔成长过程中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间的矛盾与融合,从而让读者深入了解阿米尔迷失的原因,如何形成强大的自我,以及最终完成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卡勒德·胡赛尼是21世纪美国的文坛新秀。其成名作《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激起读者和文评家的强烈反响。小说以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围绕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往事及其对阿米尔的影响展开,叙述了阿米尔犯错、悔过、赎罪的经历,同时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阿富汗社会经历的政治动荡与变迁。作品中呈现了多种身份认同的错综纠葛,主人公阿米尔在各种文化身份之间挣扎、斡旋,历尽艰辛,从自我怀疑到自我肯定,逐步完成了自我认同。阿米尔的自我认同之旅体现了作为阿富汗裔美国作家的胡赛尼的认同政治。  相似文献   

5.
小说《追风筝的人》描写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为了年少时犯下的错误,寻找自我救赎的历程。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人格结构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从而更好的掌握人物性格的成长和蜕变。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探寻主人公阿米尔年少时自我迷失的原因,以及他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形成强大的自我,完成自我救赎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Sacks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机制为理论基础,选取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在起始话轮、结束话轮以及话轮分配方面分别体现的权势关系,认为:主持人在起始话轮和结束话轮中拥有绝对的权势;主持人话轮长度虽不及嘉宾,但始终是节目进程和方向的操控者。  相似文献   

7.
小说人物对话话轮形式层面衔接手段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人物对话话轮的衔接既有语义层面上的,也有形式层面上的。语义层面上的衔接有显性,也有隐性;而形式层面上的话轮衔接均为显性,可以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翻译人物对话时,为再现话轮形式层面上的衔接,往往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旅美阿富汗裔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品《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心,堪称为惊世之作。作者以细腻委婉的笔法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及对于祖国的复杂情感,文章从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的角度来解读该小说。  相似文献   

9.
网络会话结构,无论在会话程序、会话模式,还是话轮交接规则上,都不同于日常会话。会话者可以采取依附性话轮策略和标识性话轮策略,通过对个人话轮的维持和对他人话轮的强占,在发话权共享机制下,维系会话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E.M.福斯特小说"印度之行"的部分语科为基础,分析了扩展语境下的合作原则与面子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话轮转换中所体现的权势关系,揭示了面子行为在扩展语境中所传达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1.
印裔流散作家妮基塔·拉尔万尼的处女作《神童》(Gifted)入围2007年英国曼布克奖和柯斯达文学新作奖,同时还获得戴斯蒙·埃利奥特奖小说奖。小说通过叙述《神童》中女主人公"神童"鲁米从数学天才坠落凡间的成长经历,论述了印度流散族裔主体的文化创伤,在阈限状态下的非线性成长和双重成长烦恼,揭示了个人成长与民族之间的隐喻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批评"话轮沉默"这一悖论,分析了话轮的言语性特质以及话轮对言语性特质的超越性,提出并论证了话轮的动作性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当前语境下话轮研究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话语结构中研究成果颇丰的领域之一。本文拟以电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为语料,运用话语分析和话语角色的理论从取得话轮、保持话轮和放弃话轮的目的,探究主持人在其中所承担的话语角色。  相似文献   

14.
"够了"是汉语比较常用的话语标记之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够了"总是处在一定的前言后语中,并辅以特定的非言语符号。话语标记"够了"总体上表达了说话人的否定态度,具有两种语用功能:第一为话轮标记;第二为不礼貌标记。"够了"话轮标记功能又可细分为话轮起始标记、话轮转换标记和话轮结束标记。在不礼貌标记功能下,"够了"又呈现出批评指责、警告劝诫、讽刺挖苦等微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详实的汉语决策型会议的语言为语料,通过对其话轮转换的细致分析,详细描述了汉语决策型会议的话轮转换特点,如话轮分配、话轮索取等.研究表明话轮转换特点符合决策型会议中的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英语会话中的话轮沉默为研究对象,指出了传统语用观中的会话分析理论和合作原则在解释话轮沉默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话轮沉默的信息意图、交际意图、关联性和语境效果,说明了关联理论对话轮沉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话轮转换分析——2007春晚主持人话语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轮是日常会话的基本单位,话轮序列推动着会话的动态过程。文章根据美国会话分析学家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对2007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之际主持人的话轮转换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在预设话轮序列的宏观调控下,主持人使用的话轮转换规则及话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书架     
01《我-BOOK1》自传体小说《我-BOOK1》是作家张辛欣淡出国内文坛多年后,倾十年之力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力作。小说以第一人称为视角,以个人成长为线索,写出了一代人的青春激情、成长历史。  相似文献   

19.
会话分析通过研究会话中的结构特点来揭示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和所处的地位。在对《一朵浮云》的会话部分中的话轮转换和话轮序列进行分析后,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心理特点得到了较清楚的呈现。  相似文献   

20.
话轮替换策略的研究是会话分析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商务谈判作为一种会话形式,自然也离不开话轮替换策略的运用。把话轮替换分析运用于商务谈判中的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在谈判中正确地、有效地完成一次次话轮变换,其中主要包括获取话轮、维持话轮、放弃话轮三个方面。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些话轮替换策略后,商务谈判者可以更好地主导和控制话轮,从而提高谈判者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