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英汉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交融。文章探讨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了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作用,并总结了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原则与技巧。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广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好的广告译文离原文总会有一定距离,而不了解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人会妄评你漏了这个,添了那个.本文据此现象,从分析文化与翻译理论上的联系着手,初步探讨了如何在考虑文化可接受性的同时,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去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而再现译语中的广告艺术,从而达到“宣传企业,吸引客户”的现实目的.以此强调译者在翻译广告时考虑文化因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文学”与“源文”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历史文本”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而“历史文本”与“历史”的差异性和阐释者的主体性是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理论的基点.吸收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这一独特的理论品质,确立了翻译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基本策略——立足于译文与源文(或不同译文)的差异以及译者的主体性.从而,翻译文学的文化批评一方面从“差异”入手,基于文本的文化比较来“还原”源文中的历史文化元素,以及基于社会对源本的选择和对译本的接受来考察翻译文学与社会权力机制及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基于译者对翻译源本和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来考察译者的主体性.这样的翻译文学文化批评是从翻译文学史的三个基本要素(译本、译者和翻译事件)展开的,有着鲜明的翻译文学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5.
翻译既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也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符号的转变,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信息传递的缺陷与困惑,如语言负载信息的传递缺陷、词汇的内涵差异与空缺现象、翻译是以源语文化还是以译语文化为标准等,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把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定为“在目的语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文化意义或者说在文化上信于原文”,并在“直译”、“直译加注”、“直译加意译”、“意译”这四种翻译方法中贯彻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个不同国家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从而将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带到自己的文化当中.生态翻译学对于不同文本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具体选择哪种翻译手段、源语言文化和译者语言文化彼此之间的定位以及翻译人员通过分析译本存在的具体生态环境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等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着对生态翻译理论中的范式概念、“生态理性”、“译有所为”和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理论的实用性简作梳理与例示.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常常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是语言的结晶。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与交际的工具,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翻译过程中会有一些文化差异现象出现,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应采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来分别处理文化差异现象,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递。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是人类跨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文化差异和碰撞而不可避免地会在文化转化方面遇到难题。美国的尤金.奈达提出的一系列翻译理论对解决这方面难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笔者着重就奈达的翻译信息论、对等论和读者反应论,详细探究了如何基于奈达理论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转化策略和技巧,以更加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与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论标题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是一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文艺性作品和文艺性作品,其标题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是有所不同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译者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仔细推敲来寻求最佳译法.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际翻译必然是介绍和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即文化翻译。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源文与译文的文化等值。翻译不仅需要翻译技巧,而且需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文章对文化翻译提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译者应该选择最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文化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翻译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产生了翻译交际中的文化亏损现象。本文对关联翻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不同语言的熟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德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的熟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熟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文章以德汉熟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叙述和比较总结出德汉熟语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内涵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对双方之间翻译的原则和技巧进行探讨和总结,从而对双方的翻译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活动和文化移植,更重要的是译者选择适应的结果.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探讨了毛泽东诗词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补偿,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译者要经过选择适应,通过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等手段对原语进行信息补偿,从而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以适应译语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巴斯奈特理论,译者应根据译语的阅读对象和原语的文化功能,在译语文化里进行功能上的等值.翻译绝不是一种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翻译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在翻译中必然会产生文化等值概念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能力、文化知识与翻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不仅与译者的语言能力有关,而且还受到社会文化能力和翻译技巧等其它因素的制约.本文调查了160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并就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语言对文化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并据此对“文化翻译”作出诠释 :在目的语言中重建源语言的文化。接着运用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理论分析了文化翻译的困境 ;翻译中意义复现的不可能性。最后 ,主要依据维柯和海德格尔的思想 ,详细论述了文化翻译是诗性的艺术 :“译出诗”和“诗性地译”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外来影视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优秀的字幕翻译不仅有助于观众欣赏影视作品,而且推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视语言既具有口语化的特征,又富有美感,许渊冲先生的“三化论”对影视字幕翻译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本文以“三化论”为理论基础,评析美剧《摩登家庭》的字幕翻译,从等化、浅化和深化三方面探究影视翻译中运用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文化适应性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适应性问题。对文化信息的解码及传递、对思维方式和语言逻辑的恰当处理、兼顾语义手段和交际目的、体现“情理”与“文辞”的统一是成功进行文学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使得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实现文化适应性,以达到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英语诗歌翻译与不同文化传统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联。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诗歌翻译中实现文化适应性,以使诗歌翻译更能接近原作,生动再现原作的意境和诗情,实现不同文化传统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关联理论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读,结合语言、文化、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要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就要做到原文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适当的翻译方法三者之间的最佳联系与作用。本文从关联翻译的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与文化间的关系,翻译中的文化误解现象在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及生态文化中的表现,提出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误译,防止缺失关联和认知语境而误导读者,引导建立最佳关联,避免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以保证顺利实现不同文化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