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生成”的,但这“生成”不仅包括人类总体实践中历史的生成与个人审美活动中当下的生成两方面内容,而且前者应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实践存在论美学”虽然也承认这两方面的内容,却不仅没有把两者统一起来,而且在具体论述中往往以后者来排除前者.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由于:(一)反对把“物质生产劳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认为“从西方的思想背景来看,实践从来就不是单纯指物质生产劳动,而且主要不是指生产劳动”,从而把审美活动也看作是一种“实践”,甚至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二)没有分清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观与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中的“此在在世”的区别,不仅试图把两者加以融合,而且力图把马克思的存在论转移到(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新哲学的根基上”来解释之故.  相似文献   

2.
实践存在论美学源从马克思实践哲学和现象学方法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超越中获得理论资源,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理论的知识谱系,同时它也吸收了现代哲学的一些营养.实践存在论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具有的存在论意义作为自身的理论支点,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启示,力图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重新研究审美活动的诸环节,并以人生境界的提升为审美活动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寻找生态美学观的存在论根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美学寻求突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超越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生态美学应当也不例外。生态美学(不是作为学科,而是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在面对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是以追求两者的和谐、协调为最高最终目标的。所以,生态美学观寻找存在论的哲学基础,是必然的。这方面,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特别是后期的存在论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唯物史观本身就包含着存在论维度。在马克思那里,实践与存在不是对立的,而是完全统一的。我们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为基础,批判地借鉴吸收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一些有价值的因素,阐发马克思没有来得及充分展开的存在论思想的内涵,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得到充分的展开和丰富,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这不但不会导致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或者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化,相反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固有的存在论维度的恢复和展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具有强烈的现代哲学意义。 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一项澄清在于, 现代哲学 试图以存在关系为基础的存在论取代传统以认知关系为基础的本体论, 以此克服传统哲学对存在与存在者的 混同。 从存在论哲学的视野来看,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迷误有着清醒的意识, 并且已经预先发动了一场把本 体论转向存在论的革命。 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人的生产生活, 将自身的思想建立在坚实的存在论基础之上, 通 过实践活动来解释人与世界及其关联的历史性生成, 揭示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论内涵, 克服了传统哲学对存 在关系与认识关系的颠倒。  相似文献   

5.
近代哲学立足于既成论的思维方式,将终极性的实体作为哲学追求的对象,通过思辨理性建构起了包罗万象的形而上学体系,从根本上遮蔽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马克思立足于生成论的哲学思维方式,确立了生成性的“实践”本体论地位,使哲学对象由“既成”转变为“生成”,最终使哲学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立足于生成论的哲学思维方式,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革命的伟大意义,避免任何理论上的退却。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的自然主义价值观倡导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审美旨趣,认同自然界蕴含内在生态审美价值。生态论自然观奠定了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构成了生态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层面。生态审美关系的存在论根基是人和自然界的生态关联,生态审美关系的生成依存于人对自然界的生态化体认。生态美学的自然主义价值观既是审美的理念,又具有规范功能,要求审美活动遵循生态规律,彰显绿色价值。生态主义价值观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相统一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王元骧先生的《"后实践论美学"综论》一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评提出商榷意见,主要观点是:第一,该文把实践存在论美学归入"后实践论美学"是不符合事实因而是不妥的;第二,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观和存在论的辩证阐释指出该文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已经"与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分道扬镳"、并"试图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融合在一起"的批评同样是缺乏根据的;论证了实践存在论美学主张生成论、建构论的合理性,是突破和发展实践美学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实践哲学以实践为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或核心范畴,实践范畴在实践哲学研究中渐次显现出总体化的趋势.但是,随着新世纪中对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研讨的深入,我们发现总体性实践并不具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性范畴的功能.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的基本内涵即是物质生产劳动.正是在劳动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才开拓出存在论中的生存论路向,实现了哲学的根本性变革,从而创立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追寻着马克思哲学中劳动范畴展开的逻辑,将会达到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克思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即存在论)的研究经历了三种范式: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存论本体论。范式的转换体现了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本体论(即存在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绵延的无尽之学,未来随着学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哲学界会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即存在论)问题有更新的突破,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也会有更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生存本体论,从而无法在学理上执意寻找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存在观上的一致性,认为马克思就是海德格尔存在论范式和存在论转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同理,也就无法从人生在世这一存在论维度来建立美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的论争,实质上关涉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美学、文学理论研究应该建基于何种马克思哲学基础之上等基本理论问题。在当代语境中,“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美学致力于在当代哲学思维方式转型的整体背景下打通“实践论转向”与“生存论转向”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董学文在“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辩中表述的基本立场与观点存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缺陷,明确这一点,有助于祛除长期以来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遮蔽下的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美学的误读曲解,从而在当代语境下重新阐释和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美学观点。在否驳“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辩中,董学文提出所谓的“彻底的一元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或原理,不过是苏联模式的官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直接复述或再度重申。从本体论层面看,这种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或物质统一性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传统的物质实体本体论;从认识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主客二分的符合认识论;从价值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的客观反映或认识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客观中立的科学实证论。而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正是在此语境之下,显示出特有的理论意义与语境内涵。  相似文献   

12.
针对董学文等先生多篇批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的文章,首先论述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针对性和科学性;借鉴哲学界从存在论根基处重新认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意义的新思路,论证了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核心内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人的现实生活过程;重点阐述了马克思的与实践观结合为一体的存在论思想的内容和意义;得出马克思哲学的根基是与实践观一体的存在论,而非抽象的物质本体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从现成到生成——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认为,从深层意义上讲,哲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从理论上看,存在两种可能的哲学思维方式:现成论的思维方式和生成论的思维方式。从哲学发展的现实看,古典哲学的主导思维方式是现成论的,现代哲学的主导思维方式是生成论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一场哲学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即从现成论转向了生成论。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有不少人以存在论或生存论为坐标来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由此说明马克思哲学在本质上属于现代哲学。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广松涉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隐含着先验永恒的人性论,海德格尔的“整体性的因缘关联”实际上就是人因“所用”、“所向”、“所为”并通过“用具”所构建的“实践关联关系的场”,在此基础上,广松涉批判地改造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并代之以实践关联关系的“场”的概念。这种批判性的改造使他的思想比较接近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然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仅与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论,而且还与广松涉的社会历史生成论存在明显的不同,不能把他们不加区分地混淆为同一种哲学世界观理论。  相似文献   

15.
"实践存在论美学"没有把"实践美学"推向前进。"实践存在论美学"借助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论,把本体论存在论化,把马克思人道主义化,并回到了人性论和人本主义的历史观。"实践存在论美学"力图超越传统本体论,实际上陷入更深的形而上学。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是它在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时发生错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仍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指导。  相似文献   

16.
实践存在论美学于20世纪90年代从实践美学发展而来.实践美学以本体论为基础,挑战长期占正统地位的认识论美学,主张艺术审美的独特性,但却造成所谓的"本体论之误".为应对批评,实践美学借鉴和吸收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最终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把生存意义的实践提升到本体意义的高度,又把本体扩展为"源域",但其实并未真正走出本质主义,还将属人的实践曲解为最高和最终的范畴.同时它还面临着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联结在一起的难题,它对前者的引用和理解是后现代解构式的阐释,因而无法达到借助其夯实自己基础的目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关键问题,在于它始终把某个特定观念当成"第一原理",再据以探讨美和艺术,而不顾及鲜活的艺术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以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中的实践观念为中心,关注其新时期以来的深化和新变,可以揭示朱光潜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启发性意义。朱光潜不仅将"实践"理解为日常的物质生产劳动,还将艺术审美活动看作人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的含义。新时期以来,朱光潜逐渐构建起一种独立的实践美学形态,他逐渐放弃从概念出发对美进行抽象定义的做法,转而关注具体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关系。但是,受时代与理论资源限制,他最终未能走出主客观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框架,未能完成美的现成论向生成论的正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价值论美学,是以价值哲学论为基础、把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来研究的一门学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建立价值哲学理论的必要性,以及审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价值活动,来说明价值哲学论是价值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尽管国内学界在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实践这一点上并无多大的异议,但透过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斑驳陆离的解释,一种奇怪的现象凸现了出来:一些看似差异很大并且在学术刊物上经常爆发争论的观点其实是貌离神合的,譬如,以反对“物”本为基础的实践人道主义、“‘类哲学”观点与有些同志从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的角度对实践唯物主义所作的生存论解释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而一些看似一致的观点之间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本质区别,譬如,同在实践唯物主义的概念下,有些同志从存在论的角度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理解为人的自我生成,而有些同志却从现实…  相似文献   

20.
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美学在伦理型文化的制约之下,从先秦时代以来就造就了"向内求善"的审美品格,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使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了人生论美学的特征,同时相应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悲剧意识.由于西方哲学美学对中国近代美学的影响,中国美学逐渐靠拢了哲学的、形而上的探寻,王国维、鲁迅、朱光潜、蔡仪等在移植西方哲学美学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的美学体系包括悲剧观,虽然他们仍然关注艺术、审美与人生的关系问题,但人生论美学这个中国传统美学的优长之处仍然在当代中国美学发展过程中曾经长期被中断或淡漠.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践美学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人类的自然实现为根本目标,能够把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真正阐明悲剧的内在根源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