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景观大道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愈见普遍.景观大道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潮流,而且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设计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弱化景观大道的交通功能,强调人们的交往、休闲与公共空间功能出发,对重庆市冉家坝景观大道提出从交通功能到景观休闲大道重塑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城市景观的主要特征和城市(城镇)交通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强调了城市景观的保护和规划管理。初步分析了城市交通廊道系统的景观生态功能。探讨了城市交通景观生态的设计原则。以江南水乡为例,分析讨论了几种城市交通景观生态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3.
景观大道往往地处入城口岸、重要地段,自然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特色的主要窗口之一,是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景观大道沿线景观应在深入分析项目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等地域风格,进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以秦皇岛高速公路东出口至北环路"秦皇大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城市景观大道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思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中国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内原有交通道路的功能与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对道路景观的标准和要求也随之不同。以重庆市九龙坡区杨九路绿化景观改造规划设计为例,探讨现代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景观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阳浑南大道道路景观状况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D法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沈阳浑南大道道路景观构成要素的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浑南大道道路规模和交通承载等方面评价较好满足周边发展的需求,道路绿化景观感受良好,配套附属设施评价较差,服务功能缺失;节点广场景观评价一般,夜晚照明不好,使用率较差;文化表达方面评价一般,未能充分展现区域的特色。针对道路景观中的绿化景观缺乏季节性变化、缺少精细设计;附属设施不健全,功能性不能实现;文化展现不充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道路环境建设、完善绿化景观、强化文化展现、丰富广场景观和修复附属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视觉化的审美倾向将景观与生活割裂的现实,提出了城市景观的审美首先是作为生活的场所来认识的。并以柏林为例,对柏林城市景观所表现出的生活美进行了分析解读。分别从公众出行、休闲游憩、艺术生活以及生活与自然、生活与历史五个方面介绍了在其城市景观中所体验到的生活之美,并以此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城市过街天桥解决了人车分流的交通问题并逐渐成为城市道路上的特色风景线,更有甚者发展为特定区域的形象标志,但又因其诸多缺陷而倍受争议。基于过街天桥在城市景观中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从景观设计的视角,结合城市设计、建筑学、艺术设计等学科知识,通过对大量过街天桥案例的现状调研分析,整理提炼其景观形象设计的要素,并深入探讨其营造方式,使其在个体形成特定景观形象的同时,又与城市整体景观形象保持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8.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现代化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应因地制宜,着力建设节约型景观。雨水作为城市重要的可利用资源,值得社会的重视。通过对雨水回用景观价值解析,从社会观念、景观功能、场所空间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研究,以全新的的视角审视城市雨水回用绿色景观的实现方式,试图找到一种更为有效实用的景观设计方法,以指导今后的创作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与西方在城市景观建设的艺术风格与城市功能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国式园林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具有自我的、私有的和封闭的基本属性。分析了西方城市景观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全体社会的社会功能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冲击和影响,以及生态恢复性设计、公众自助景观环境和城市绿道网络系统等设计理念对现代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意义,进而提出中国城市景观应具有西方式的社会功能和中国式园林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多视角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初探——以龙岩大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道路联系着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城市中担负交通的主要设施,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文章以龙岩大道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理论,绿道规划思想,结合其自身性质,从视觉美学,生态建设、文化传承、植物造景等方面进行城市道路景观整合,基于多视角下探求新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以期为完善现代城市道路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园林小环境设计与自然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是大环境中的小环境 ,它不能脱离大环境而存在 ,但它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是人工化了的自然 ,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大环境的概括提炼和优化。自然风在园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发挥它对触觉、视觉、听觉、嗅觉所起的积极作用 ,同时还要有效抑制不时、过强、过冷的自然风对园林和人体的负面作用 ,使园林真正成为“优化了的自然”  相似文献   

12.
先秦两汉是中国山水诗的孕育期。《诗经》中已经出现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楚辞》中山水景物的句子大大增多;渐趋于具体;景与情进一步契合交融;借景物以象征自我心志和人物、事件。汉代赋体的景物铺叙更加细致,更加具象化。魏晋则是山水诗的催生期。曹公父子感怀、宴游、游仙诸诗标志着山水诗阵痛的到来。文章认为魏晋时期中国山水诗有三大催生因素:江南明媚秀丽的山水景物诱发了诗人的灵感;隐逸、隐居山林之风盛行;五言诗的日臻成熟。而山水诗最终完成于谢灵运的永嘉山水诗,其特点是将山水作为自觉的、直接的、特定的审美对象,将山水情化诗化,而又极貌写形、刻画入微。  相似文献   

13.
苏轼山水词的数量,超过了他之前的宋代山水词的总和。他的山水词词体形式主要是令词,也有中长调,皆运用自如,推进了潘阆、柳永等人之后词写山水景物的发展,使词咏山水情怀、刻画山水景物的功能大范围启动,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苏轼山水词以旷逸为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需要定量判识.在指标选取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以陕西传统聚落景观为例,计算其自然环境评价指数,社会经济环境评价指数,建成环境评价指数,得出关中聚落景观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结果,并探讨问题诊断与解决.最后讨论了传统聚落景观对社区建设的启示,评价方法的创新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研究案例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宗炳《画山水序》的山水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寅 《南都学坛》2008,28(3):63-65
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从哲学和美学角度论析山水画的审美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学术论文。所论"山水以形媚道"、"以形写形"、"应目会心"、"理入影迹"、"畅神"等绘画美学命题,在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中起到了奠基作用,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楹联融入到我国风景园林中的原因,以及楹联在风景园林中的表现手法和产生的作用,认为楹联的形式美感和表情达意功能契合了风景园林对景观和思想境界的追求,是楹联得以融入风景园林的根本原因。而文人士大夫和封建帝王对楹联的倡导则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楹联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揭示和深化了园林景观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7.
基于Landry和Bourhis有关语言景观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的划分,选取国家科教名城合肥市辖区内的六所高校为语料采集范围,从语言选择、语符转换、标牌类属、文化权势、意识形态五个维度,对教育场域语言景观的创设现状进行了多维考察与透视.通过数据统计和语料分析,揭示了隐匿在教育场域语言景观背后的深层信息和象征意义,如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文化权力的博弈,并且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学术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语言景观重塑的基本方略.在教育全球化的新潮流下,教育场域语言景观承载信息的交际功能和服务教学的工具作用不容忽视;此外,语言景观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也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张养浩是元代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散曲的人,他的山水散曲,是其山水情怀的结晶。传统山水文化的涵泳、故乡山水的陶养、经历仕宦后的彻悟,共同促成了他的山水情怀;在云庄别墅的经营、赏会以及山水游观中,他抉发出自我精神观照下的山水之美,发为词翰歌咏,成就了他的山水散曲;其风格清丽俊逸,与其他作家的山水散曲相比,要宁静、率真、旷逸、超然得多;他的散曲的"雅化"特征,即与其脱俗的山水题材、懿雅的山水情致、怡然于山水的清妙天机和适意忘怀的审美境界、驱遣灵妙的属词达意、山水之作的清雅意境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园林铺装设计是运用石材、砖、木材等材料,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铺装材料的质感、色彩、构形和尺度等属性来获得丰富的环境铺装,营造宜人的景观空间,提高环境空间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质量。通过对园林铺装的历史、艺术表现要素的分析,阐述了铺装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只有遵循以人为本、文化保护、生态平衡和协调尚美的原则,在适应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地利用铺装材料创造出优雅舒适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