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鲁迅的一生,既是伟大的一生,同时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鲁迅主体悲剧情绪深深地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因此,其文学作品呈现出浓重的悲剧色彩。本文便试图从鲁迅主体悲剧意识倾向的生成、作品悲剧主题内涵和作品悲剧的外在表现形式三方面探讨鲁迅作品的悲剧意蕴,从而认识悲剧意识之于鲁迅,既是悲哀的,同时也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2.
屈原改革的悲剧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个坚贞执着的改革者。然而,他的一生却是一出历史的悲剧,是爱国者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他的恢宏深邃、灿烂瑰丽的诗篇,处处闪烁着这位爱国的改革者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3.
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奥尼尔刻画出一位不同于古典悲剧中的现代悲剧英雄。表面上 ,凯布特自私残忍 ,一生都在逼迫家人和自己一起在农庄上辛苦耕耘 ,但他内心深处是在反抗物质利益至上的清教思想 ,他鄙视那些丧失理想 ,一心只想获得财富的人。在与世俗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斗争中 ,他注定以失败的命运而告终 ,但这恰好显现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葛利高里的一生是一幕悲剧。造成这个物毁灭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葛利高里身上潜藏着哥萨克的文化因素;二是其自身情感与理性矛盾冲突的因素;三是红军和苏维埃政权所犯的"左"倾错误的因素;四是战争的因素。葛利高里既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天使、"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是一个天生的坏蛋、十恶不赦的魔鬼,他同命运苦苦抗争,却终究逃不掉悲剧的结局,他的命运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是他个人无法抗拒的,时代已为他的一生谱下了悲剧式的乐章。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他家庭事业的最终瓦解和他宗教信仰的被迫转向是16世纪受压迫遭欺辱的一代犹太人民的宿命,而作为犹太教的悲剧英雄,他屈辱而奋进的一生极大地丰富了《威尼斯商人》的人文主义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6.
灵魂的苦刑─—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悲剧意识刘曾文,刘永莉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可被称作最深刻最崇高意义上的悲剧。这位患癫痫病的艺术家终生受到精神分裂的折磨,特别是流放西伯利亚的十年生涯,不仅严重摧残了他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使他...  相似文献   

7.
试论李健吾的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论及李健吾的戏剧,大都以为他的主要成就在喜剧创作,而对他的众多的悲剧常常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评价。王瑶先生认为,李健吾“产量很多,写得也多是长剧,但更擅于写轻松性质的喜剧”。波拉德也认为“除《母亲的梦》,这一回忆性的悲剧之外,李健吾最好的剧作都是喜剧”。我以为这些看法虽然有一定的根据,却还不够全面。李健吾是以其悲剧创作步上剧坛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悲剧,可以说悲剧是他反映生活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而且,他以深厚的生活基础、丰富的外国文学修养、以及对戏剧的独特见解,推出的一幕幕风格别致的悲剧,是三十年代剧坛上别开生面的花朵,有它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白一生热衷于政治,迫切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始终在奋斗和失败中生活.一生都处在痛苦和幽愤之中.可以说李白的一生,就是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悲剧的一生.李白顽强而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也是在追求自己的特殊价值和独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奥尼尔一生致力于用悲剧探索人生的基本问题,对他来说,"戏剧是生活——生活的实质和对生活的解释"。他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当作他的灵魂悲剧的主体,刻画悲剧人物矛盾、复杂的人性,通过对人的潜意识的揭示来展现现代人内在的精神冲突,反映物质文明社会中人的精神困境,为一个主要关心娱乐的商业化时代重新召回了悲剧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推销员威利·娄曼的一生是悲剧性的,然而,与其说他的人生悲剧与社会政治相关联,不如说是他本人固守的社会表演意识才使他走上了一条人生的不归之路。从他懂得人生目标与社会表演存在内在关系时开始,他在社会表演形象的维持,表演分裂之防止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始终坚持他的社会表演观,自始至终都拒绝从社会表演世界中走出来。父子关系因此而恶化,父子之间由此而冲突不断,威利·娄曼的悲剧不单是一曲社会政治悲剧,更是一场社会表演悲剧。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的悲剧性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他的悲剧是一种由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命定的窒息。他本身处处充满矛盾,似乎很难让人释怀。但联系作者生平的遭遇,却又不难解释。作者将宝玉作为自身的影子,赋予他极高的天分,寄予他极大的希望;同时又清醒地知道:环境所限,他不可能有何作为,必将走向幻灭。作者生平亦是注定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二者合二为一,成就不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从悲剧美学的角度,根据辩证法的善恶辩证关系,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异化过程极其导致的悲剧结局进行探讨.希斯克利夫作为抗争性的人物,一个"两难"的角色,其报复的结果陷入了动机与结果相悖反的悲剧中,造成了既伤害他人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幽默风格处于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在他的初期创作中,悲剧性人物与喜剧性人物界限分明,分工明确。从《离婚》开始,其小说在时势变迁的背景之上通过两种处世方式、两种命运模式的描绘,揭示了社会与个体之间以及他们自身的种种矛盾的纠结。由此使得小说中那类命运步步下滑的人生类型中内蕴着深沉的时代悲剧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又逐渐生发出喜剧性;而那些喜剧性的人生类型因这种深沉的时代悲剧意识观照也透露出普泛的悲剧性。但在这种普遍的悲剧性中,老舍又在出走或坚守等生命姿态中带着超然的笑声,其幽默艺术因之逐渐形成内在对话性。  相似文献   

14.
《圆圆曲》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业的《圆圆曲》是一曲前所未有的爱情赞歌,也是一曲人生的悲歌。它既写 了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也表现了他们的悲剧命运。从诗中的吴三桂身上, 显示了个人在环境逼拶下的痛苦。把环境对个人的压迫力量写得沉重而不可抗拒是从吴伟业开 始的,这也是《圆圆曲》能打动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姜夔生逢南宋偏安、时局动荡的时代,其词于时代政治并未忘怀。他的词一方面写外敌入侵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抒其黍离之悲;另方面也从自身天涯羁旅、漂泊无归的际遇中写政治昏暗造成的一代士人被弃之痛;而对抗金斗争的支持更是其词政治情怀中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唐诗人戎昱从大历初年回到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幕府中任职,到大历四年前后在澧州刺史府中作幕僚。大历五年冬天,先后游历衡阳、耒阳等地,大历十一年流徙到桂州。建中三年到兴元元年他曾担任辰州刺史,贞元初年,改任浙江东道某州刺史,贞元七年,任虔州刺史。他的晚年颇为凄惨,在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生涯中,创作了不少富于感情色彩的诗作,或述说自己命运的不济,或钟情朝廷,或思念故乡。他的抒情小诗也富于文学情感。  相似文献   

17.
北宋词人秦观,“古之伤心人”,他的一生充满悲剧性,论者多认为他是北宋残酷党争的牺牲品。试从秦观的心理特质入手,并参照西方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其“伤心”的原因。是秦观“情钟世味,意恋生理”、执着多情而又悲观的人生态度和敏感、脆弱的心理特质决定了他悲剧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冯雪峰的一生充满悲剧的意味,其中有不少值得后人总结的东西。冯雪峰以其寓言被誉为“中国现代寓言的奠基人”,他的寓言揭示了他的政治品格、战斗精神和坦荡胸怀,是他为了抗争黑暗而在特殊时代选择的特殊武器。这些寓言诅咒黑暗现实,赞美革命事业,呼唤光明未来,而其中冷静的理性思考则显示出了常人难及的思想高度,其绝笔之作更象征着冯雪峰的坦荡胸怀。  相似文献   

19.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古希腊著名悲剧 ,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 ,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传统评论坚持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结局是由于他性格中带有悲剧性缺陷 ,本文抛弃了这一观点 ,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并证明俄狄浦斯王是无罪的  相似文献   

20.
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思想背景,如果细斟独白词句、还原独白情境、理解独白者整体心灵历程和性格特征,哈姆雷特的那段著名独白“To be,or not to be…”可以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从全剧整体来看,哈姆雷特性格中超越性与缺陷性的结合构成了他悲剧性格的内核,并最终导致他的悲剧命运;而将“To be,or not to be…”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恰好能在隐喻的层面上让人感受到哈姆雷特悲剧性格中的超越性和缺陷性。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指导,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人物所处的情境和人物整体的心灵历程,译出人物的内在生命特征,无疑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戏剧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