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与闽粤赣边经济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不应忽视闽粤赣边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本质是产业合作,闽粤赣边经济区应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性,划分为三大层次区域进行产业分工,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石化五大产业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西在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的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过程中经济交往最邻近、最便捷的地区,中越"两廊一圈"的构建使北部湾三角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广西与东盟沿海国家在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工业产业对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产业对接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的具体表现,是产业价值链及其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与整合。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WTO,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成为我国国内各地区增强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作为广西最具发展优势的的地区之一,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提高自身区域经济竞争力,以较高的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的重要途径。为增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竞争力,本文以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分析制约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各因素基础上,探讨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兰西格经济区是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可以打造为继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后西部地区的第四增长极。兰西格经济区产业布局面临着以点状布局为主、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不强、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的空间分离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城镇体系不健全和区域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弱等问题,需要遵循产业布局原则,着力搞好农业、工业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重点产业布局,并通过构建省际层面的协调机制、出台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创新园区发展机制、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和引进以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等途径,实现产业发展布局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5.
成渝经济区作为国家西部核心地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经济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基础,是西部12个省市区3个重点开发经济带(区)中,唯一具备突破行政区划、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区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战略支撑,建设成渝经济区有利于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战略后方基地、中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作,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大武汉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区的联系,增强区域间要素流动,提高西部各区域间经济合作水平,发挥区域的协同效益。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生产力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产力布局应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分工,促进沿海经济密集区、内地经济发展区、周边经济协作区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以城市化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促进产业聚集,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杨清  周红梅 《今日南国》2008,(22):52-54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战略部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建设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基地和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成为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成为广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相似文献   

8.
将带有地域特色的滑雪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纳入到沈阳经济区产业发展中,对沈阳经济区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运用SWOT分析研究方法,沈阳经济区滑雪产业具有地缘优势、经济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但也有产业规模小、消费人口少、制度不健全和消费标准高的劣势,以及来自国内外产业的竞争,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意识较差,雪场建设数量增长,行业内竞争加剧等威胁.但沈阳经济区滑雪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滑雪产业带来机遇.为此,可抓住第十二届全运会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滑雪旅游产业发展整体优化;打造生态滑雪、生态旅游,吸引消费人群;开放国际市场,建设大型滑雪场度假区.  相似文献   

9.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贸易、投资和相关产业产生冲击,影响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对外开放水平。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存在着外贸进出口水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对外投资水平、对国内开放程度都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以“综合优势战略”作为指导思想,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充分利用中央投资提高交易效率、积极扩大内需、打造开放型经济、积极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等方式来积极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外开放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具有高耦合性,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或地方的市场效率与经济成本。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喜忧参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淮北市融入淮海经济区是实施其经济区域化和后工业经济战略,深化淮海经济区及泛长三角地区紧密合作的必然要求。淮北市有必要走“互补型’、“错位式”发展之路,进一步实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推动淮北市由被动接受区域产业分工转向自主参与区域分工,实现淮北市新一轮产业转轨升级,把淮北市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新兴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念提出以来,各界人士为本区域的发展不断出谋献策,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的效果还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具有相同地位的经济区.如何赶上全国经济区发展步伐,突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本文通过对构建大企业集团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意义进行探讨,分析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有利条件,最后对如何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效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分析区域农业产业优势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区位法(LQ)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及内部各行业(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种植业、牧业、渔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除南昌、九江、鹰潭3个市区外,大部分县(市、区)的农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背景区域,通过区位商比较阐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个县(市、区)农业优势所在。根据农业区位商的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优势产业布局,即:种植业优势布局(包括优质粮食、油料、棉花素菜等生产基地)、林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果业和茶叶种植基地)、牧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和水禽养殖基地)和渔业优势产业,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异质性明显,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究雾霾污染的区域差异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Tapio模型,研究了中国2015—2020年雾霾浓度的区域差异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研究发现,各大经济区PM2.5浓度均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季节性变化呈现出“冬高夏低”的特点;PM2.5浓度总体区域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西北综合经济区的区域内差异扩大趋势明显,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区域内差异缩小趋势明显,黄河中游、长江中游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的区域间差距扩大趋势明显;大多数地区雾霾浓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都表现为强脱钩状态,但脱钩状态不具有持续性,脱钩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广西产业集聚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产业活动在空间的集中现象,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为测度广西产业集聚情况,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计算了广西产业地方专业化指数和区域分工指数,并与全国其他省、市、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广西近5年的产业集聚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广西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优势产业较少且结构不合理,同时区域分工水平较低,但从趋势来看强势产业集聚程度开始增强。根据广西产业集聚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0年7月3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是目前青藏高原区域范围内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为青海和西宁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发展空间,必将成为青海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区方针为: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 力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一是大力发展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精深加工 产业;二是以高原动植物为主的中藏药、食品、生物化学制品等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该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受到人才资本缺口及区域人才资本聚集力较低等问题的严重制约。在西部三个率先发展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各经济区域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资本投资水平明显偏低并影响到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制约该地区的产业聚集过程。今后可通过实行人才资本配置的动态调整,针对产业同构问题进行人才资本优化配置,对各类人才进行专项规划,加快人事人才配套改革与制度建设,提高人才资本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泛长三角“3+2”框架下江西经济发展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泛长三角“3+2”发展模式为江西经济发展提供的契机,如江西的交通区位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各种可利用资源数量众多等时接长三角经济区的有利条件、路径选择。接着规划江西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三步走的战略进程。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政府主导,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合作区;(2)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与长三角的经济互补性;(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助江西尽快融入长三角;(4)重点打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城市群,加快“后花园”建设,把江西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后方”与中部崛起的“前沿”。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必须认清农业主产区的特殊性,切实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特点、比较优势及市场需求变动趋势,矫正“逆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偏差,由传统的“纯工业”发展模式转换为“以农为本”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与农业关联度高的工业门类,使区域内丰富密集的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经济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乡互补的产业结构和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链,真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中部崛起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临沂市国土资源优势及国土开发整治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以临沂城、兖石铁路沿线产业聚集带的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沂蒙山地区、沂沭河冲积平原区、沭东丘陵区的区域优势,带动全区经济振兴的“一点一线三片”的总体开发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