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双边市场视角下大型零售商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以连锁经营和超级市场为标志的"零售革命",零售市场从原来的单边市场转变为双边市场,大型零售商也由单纯的销售终端转变为居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平台。作为平台企业,大型零售商采取非对称定价策略,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对消费者则不收取除商品价格以外的额外费用,这一行为并不违背市场公平的原则。大型零售商按照平台为供应商创造的价值而收取通道费并没有损害供应商的利益,反过来还为供应商获得更大的利益创造了条件。大型零售商的价格策略源自于双边市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并且在外部性内化的过程中依然要受到市场约束,因而不同于一般的垄断,不属于政府规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零售商收取通道费在我国已成为零供矛盾的焦点.2006年制定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对通道费行为的规制存在不足.依据我国最新的<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应当以供应商对零售商是否存在"依赖性"为标准来考察收取通道费的零售商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进而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来考量收取通道费行为是否构成反垄断法所规制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相似文献   

3.
笔者针对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通过建立利润模型,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在线性市场需求下供应商和零售商不合作与合作时各自的利润变化。研究表明: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要优于不实行时企业的利润,零售商的售价决定供应链的利润,而供应商的价格则决定了供应链的利润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分配,供应商可以通过分配因子的选择,确定产品的批发价,从而实现合作双方利益的分配。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类需求与库存相关的动态需求下损耗品生产-零售库存优化问题。针对分散决策低效率问题,建立数量折扣契约,使得制造商与零售商在各自独立决策时获得集中决策时的优势。引入某连锁蛋糕店的销售数据,进行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当生产成本过高时,制造商发生亏损;当零售价格过低时,零售商减少订货量导致制造商发生亏损;单位存储费越高,双方利润越低;当订货费或生产准备费增加时,制造商与零售商呈现相反的利润变化趋势;双方均对反映动态需求率的规模参数与形状参数变化敏感,但对形状参数的变化更敏感;采用的数量折扣契约可以协调生产-零售库存系统,但由于话语权的不同,制造商依然获得协调后的大部分利润。  相似文献   

5.
研究零售商多元理性对农产品供应链最优定价策略和企业社会责任投入与分担决策的影响。针对由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在零售商多元理性情境下,分别探讨供应商与零售商主导时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决策问题。研究表明:1)零售商经济理性情境下,农产品供应商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和各成员利润的提高,当零售商作为主导时,零售商成本分担较多但是固定,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投入更多。当供应商作为主导时,零售商会提高成本分担比例,供应商多承担社会责任的收益更明显。2)零售商生存理性情境下,农产品零售商对消费者剩余关注程度的增大会带来农产品零售商最优成本分担比例增加,激励供应商多承担社会责任,对供应商总是有利的,零售商会通过让利的方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3)零售商社会理性情境下,虽然零售商提高了成本分担比例,却不能激励供应商多承担社会责任,农产品零售商的公平关切对供应商总是不利的,在供应商主导时对农产品零售商有利,在零售商主导时对农产品零售商自身效用有利,对经济利益不利。  相似文献   

6.
在潜在需求确定的条件下,以双渠道供应链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集中控制模式及分散控制模式下的供应链成员定价和服务策略;给出供应商和零售商选择合作模式的条件。通过数值分析,探讨合作模式下供应商批发价及零售商销售电子渠道单位产品所获利润水平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定价、服务策略以及对它们利润的影响;同时考察零售商与供应商选择合作模式的解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分配机制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分散供应链可以达到协调。  相似文献   

7.
构建随机需求和批发价契约下由具有利他偏好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数值分析表明:仅在零售商同等考虑自身利润和供应商利润时,才有可能实现供应链协调。在零售商利他偏好程度不变的条件下,供应链的整体利润随供应商利他偏好程度的上升而增加;但在供应商利他偏好程度不变的条件下,供应链的整体利润随零售商利他偏好程度的上升而下降。随机需求下,较高的供应商利他偏好和较低的零售商利他偏好组合有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利润。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周期需求不确定下电子零售商和供应商以期望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情况,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其在3种不同电子商务渠道模式下的最优库存,并求出需求为一般分布时电子零售商和供应商最优库存及期望利润的解析解。进一步通过仿真实验分析Drop Shipping(代发货)服务成本、需求不确定性和库存运营成本水平对电子零售商和供应商最优库存及期望利润的影响,给出电子零售商、供应商以及供应链的最优渠道选择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纯Drop Shipping电子零售商模式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最优,但对于电子零售商、供应商以及供应链整体来说,其最优渠道选择依赖于实际的运营情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零售商感知的供应商快速反应能力架构下,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和供应-零售渠道特点设计了供应商快速反应能力量表,并以北京、上海、长沙、临沂、昆明5个城市的电脑零售商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基于零售商感知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的运用信息技术、实体配送和快速回应服务三个构面是合理的,我国供应商可以用该量表来测度零售商感知到的供应商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风险厌恶的零售商和风险中性的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突发事件造成市场需求大幅减小、市场价格随需求波动,对原有的"利润-CVaR"风险度量准则加以改进,构建市场价格随机条件下零售商风险厌恶的数量弹性契约模型,求解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最优订货及定价策略,同时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风险厌恶程度及需求函数波动程度对供应链最优决策及供应链成员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价格随机与零售商风险厌恶情形下,采用数量弹性契约能够使供应链实现供应链协调,并使供应链最优决策对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及需求的波动程度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外资零售商买方势力的经济影响及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跨国零售商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并迅速扩张,外资零售商在我国上游市场的买方势力不断增强,强势外资零售商行使买方势力的行为对我国的市场竞争及经济安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我国针对外资零售商买方势力的规制政策应该是以《反垄断法》为基础并设置相关的行政政策法规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零售商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成为大势所趋,但如何实现网络零售业务与实体零售业务的协同发展成为困扰企业决策者的关键问题。两种业务协同发展的本质是资源共享,可选择的协同发展模式有相互补充、相互独立、相互融合等类型。传统零售商在选择协同发展模式时,必须考虑原有零售业态、自身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等因素。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主要适用于采用“自营”模式的专业连锁零售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市2011年一些典型的蔬菜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进行的调研数据分析,认为:蔬菜批发价格与其批量密切相关,不宜简单地讨论北京市蔬菜批零差价过大问题;北京市蔬菜零售终端价格的高低与"最后一公里"流通环节的多少无关,而与蔬菜零售终端的类型相关;市场租金也不是影响蔬菜加价的主要因素;将蔬菜的包装物记入蔬菜价格的计价方式,直接抬高了蔬菜二级批发商的加价幅度,导致了北京市蔬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市二级蔬菜批发商和农贸市场蔬菜零售商的收益处于合理范围内,不存在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14.
“双11”“618”等促销打折季会使得一部分暂时还不需要产品的消费者在评估产品未来可能的价格和获得性的基础上,做出提前购买的决策。在考虑消费者的这种提前购买行为的基础上,构建四种双渠道零售商供应链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四种模型的均衡解,研究双渠道零售商的延迟送货策略问题。研究结论表明:零售商不会选择在两个渠道同时允许消费者提前购买,再延迟送货;零售商在哪个渠道允许消费者提前购买,再延迟送货取决于零售商线下渠道所占的市场份额;零售商允许消费者提前购买,再延迟送货,制造商和零售商均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消费者的提前购买行为会导致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5.
大型零售企业向供货商不合理地收取进场费及返点的行为使零供矛盾不断激化,其行为的违法性及规制问题在学界也始终存在争议。在大型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认定中,传统的单边市场模式已无法将市场支配地位与优势地位进行清晰区分。将双边市场模式引入反垄断法领域,为大型零售商滥用优势地位行为的认定和规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架构。双边市场中,客户对平台的依赖性使平台企业具备了市场优势地位,平台企业不合理收取进场费的行为则构成对优势地位的滥用。我国应加强监管,完善立法,把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尽可能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不断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为辽宁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提高了本地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丰富了市场上的零售业态类型,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使辽宁本地零售商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削弱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利益,并加剧了辽宁零售业地区分布失衡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本地零售企业与地方政府应积极应对,确保民族商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文瑛 《南都学坛》2006,26(1):115-116
近几年,超市在我国有较快的发展,已成为零售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消费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商品供应充足,而货架空间有限,超市利用该有利地位收取货位津贴,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货位津贴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关系此消彼长的结果,是受市场价格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三大机制共同作用而自发形成的产物,它反映了超市资源稀缺性,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完全分销渠道中,利用博弈模型研究包括制造商层次与零售商层次的双重竞争关系对零售商合谋定价与制造商防范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双重竞争较为激烈时,制造商对零售商的合谋定价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使其得到更大利润;而在双重竞争程度较低时,制造商对零售商的合谋销售不能采取防范措施,否则会得到较低的利润甚至亏损。  相似文献   

19.
发挥零售业自有品牌的渠道整合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B(自有品牌)是现代零售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PB的实质是零售业对上游供应渠道的整合,即后向整合。这种整合集中体现了买方市场条件下营销渠道变化的大趋势。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零售商在供应渠道上采取PB整合比采取外包有更低的交易费用,因而更合理。从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看,发挥零售业PB渠道整合的功能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