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略论丁玲散文陈玉莲,癸申丁玲从事散文创作有50多年的历史。她写作了大量的散文,出版了十几本散文集。她的散文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玲的散文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风云。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其散文的灵魂。正如有的论者所揭示的,反映时代的伟大变革,是丁...  相似文献   

2.
真诚的展示——评《贾祥伦散文》王景科贾祥伦在他的散文集后记中真诚地写道:“我就是我,四舍五入‘一米七’,虽不高,倒不细。才无三斗,貌不惊人,偏又选了个千军万马挤羊肠小道的苦差使,一心想当什么作家、学者,像一头苦命的牛,没日没夜地耕那一方方绿格格的垅亩...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散文创作的重要现象之一便是学者散文的发展。当代一些学者在散文中抒写了独到的学术感悟和真挚的生命体验,其理性思考、现代意识和人文情怀,通过知性与感性交融的散文方式得以优美呈现。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这些学者散文或以文化透视的眼光钩沉与探究所在区域的历史人文,或基于现代意识体悟生命的意义与学术的境界,或对日常生活进行文化省思与审美观照,体现出当代学者的思想观念、理性精神和审美取向,引领读者认知历史、关注社会、关怀自然,倡导社会文化进步意识和价值理想,表达了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使命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4.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时代气息浓郁,诗意隽永,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苑增添了奇艳的花朵。文化大革命前,杨朔的《海市》、《东风第一枝》等散文集,深受读者的喜爱。粉碎“四人帮”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杨朔生前在各个时期写的比较优秀的散文集辑在一起,出版了《杨朔散文选》。本文拟就《杨朔散文选》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讨杨朔散文的特点和创作经验。我们要学习、研究杨朔的散文,努力繁荣散文创作,让社会主义散文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创新董伟建自80年代后期以来,余秋雨先生陆续发表了以“文化苦旅”为题的系列散文,结集出版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这些散文集的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反响巨大。余秋雨对中国当代散文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相似文献   

6.
《画梦录》:天籁的寂寞●罗勋章提起中国现代散文,就不可忽略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它优雅而细腻地描述了寂寞这样一种人生情绪。在这本薄薄的散文集中,寂寞像一种氤氲之气,渗透在文集中,是内容,是形象,也是语言和它的节奏音响。这种感受用何其芳的话说就是:...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女性散文写作中,伍荔霞的散文集《风中雨路》重新回归自然,在散文的素材和行文风格上,作品体现了生命意识、女性意识、生态意识,这三者在文中互相渗透,给人以一种全新的散文阅读享受。  相似文献   

8.
学者散文是当代香港散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维梁散文堪称香港学者散文的一种典型代表。文章认为,感知相依、情理相融是作家散文的文体基本特征;构思谨严、体式多变是作家散文结构美学观念的具体表现;比喻象征、广征博引是其习用之散文艺术技巧手法;而清通多姿、机智幽默则显示了作家学者散文特有的行文风格。由黄氏散文的艺术特征,可略窥香港学者散文之总体艺术色相。  相似文献   

9.
王充闾同志在《柳荫絮语》、《人才诗话》之后,又出版了散文集《清风白水》。从这三本书所构成的创作历程上看,乃是一个不断开创,不断飞跃的过程。不论从读者的审美接受角度,或从批评研究的角度看,都有充分依据认定,他的散文集《清风白水》的出版,表明他的散文创作不论从篇章到总体,都已经实现了文体审美的化境创造,正因为这样,他的散文创作,特别是《清风白水》的出版,才引起全国文艺界与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才得到那么多好评。读过《清风白水》,评论其化境创造,我感到在几个方面非常突出的,而这些又正是散文创造取得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华彩乐章─—论郭保林诗化系列散文及其艺术构成机制姚春树,郑家健一从鲁西平原上走来了一位充满激情和极富想象力的散文家,这就是郭保林。新时期以来,他已出版的散文集有:《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五彩树》、《绿色的童话》和《郭...  相似文献   

11.
苏青走红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坛,写小说使她成名,但数量众多、不太为人关注的散文则更能表现苏青的思想。苏青散文极具条理,论说过程中不乏逻辑严谨处,她认真地探究日常生活的内里,向着深刻努力,向着改善现实生存状态努力,其散文取材和内容都具有忠实于日常生活的特点。小说的虚构和散文的忠实自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人苏青,她也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忽略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小品兴盛是唐末散文创作的突出现象,但不是惟一现象。皮、陆、罗主要以古文创作见长,不能将其古文都视为小品。三家古文各具艺术特色,不能因为鲁迅说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都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就把罗隐称为晚唐小品文作家中最具“光彩和锋芒”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汉末政论文集《中论》、《昌言》因作者“介入”方式与程度的不同而分别彰显出浓厚的“君子”风范与强烈的“自我”意识,作者徐干、仲长统各自气质、学术思想和所处政治环境的不同是形成这两种不同特质的主要原因。对君子之道的推崇与对个体价值的认同是汉末士人突围政治困境的两种路径,即趋于上的道德精英路线和趋于内的自然名士路线;这两种路径都体现了汉末士人疏离皇权,欲以更高的姿态及更独立的精神参与政治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对于《史记》的文章风格,历代学者多有评价、概括,笔者在对《史记》文学语言特征的细致分析基础上,提出《史记》的文章风格,当概括为:俊逸、郁勃。  相似文献   

15.
传统壮族文人的文论在全国影响并不大,但是否就因此而没有价值和意义?尽管受到汉族文人文论的巨大影响,并因此还具有滞后性,但传统壮族文人文论的存在仍有其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表现为:它是对传统壮族文人文学创作的总结;它是壮族民间文论的发展,是壮族人民对文学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它是对全国文论的一种丰富。在这三个方面,它有着别的文论无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简论中国赋体文学的发展史角度,论述南社文人所撰写的骈文辞赋,对于中国骈文辞赋的历史传承作用,以及南社文人注重文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北山四先生是宋元之际朱子学的谛脉正传。受朱子文学观的影响,他们本着"道本文末"、"文以载道"的宗旨,以自然平实、条分缕析的文风,创作了大量理学化的诗文,这些诗文对元代的理学和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晓声的散文创作令人联想起鲁迅先生的杂文创作.和当代文坛一些作家缺乏甚或不屑于体验底层大众生活因而泯灭良知和堕入粉饰相反,梁晓声始终"睽注平民生活形态",从自己的良知营造出的芜杂的"社会关系"中吸取创作营养,保持生命力强健的创作势头.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欧阳修散文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历史、政治和考据等方面的不足,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对欧阳修的童年、丰富性和归依体验等方面介入分析欧阳修的散文,得出其独特的心理体验使他的散文呈现出一种“孤独”的情绪和对“自然”强烈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作为思想解放运动,明末清初的反对甚至痛恨讲体面话的人或文章、反奴、颂真率等思想为周作人所接受。中国古代笑话至明末蔚为大观,清朝建立,遂渐湮没。周作人看重王谑庵,重在其幽默的风度。他把幽默看作国民健全的标志,缺少幽默是社会疾病的一种征候。周作人的乡曲之见和“苏杭文学”的提出,延伸为一种深广的悲悯情怀,汇合成他明末清初思想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