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言变异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引起语言变异的因素诸多 ,其中 ,语境对语言变异的影响和制约是至关重要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一定的上下文、语体的选择等构成了语言环境 ,制约了语言变异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双关是世界各种语言十分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段。双关的编码和解码与语境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语境对双关解码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是上下文和语体风格;物理语境的各个因素"主体"、"对象"、"时间"、"场景"和"话题"都对双关的解码产生了直接影响;文化语境对双关解码的制约是广泛而深刻的;心理语境对双关解码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码者的心理联想能力;二是解码者和编码者相近相通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空”在王维诗中的“角色”较为独特,它兼具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两重性质。一方面,作为元语言,王维诗中使用“空”这一词语(以“空”写“空”);另一方面,作为对象语言,王维诗中大量使用“空”、“清”等单音词以及“惆怅”、“寂寞”等双音词,它们共同营造了一种空语境。“空”同时作为元语言和对象语言,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文学语言和语境的动态共生。  相似文献   

4.
顺应论是维索尔伦提出的语用学研究理论,它强调语言使用过程中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必须顺应交际的环境和交际的对象。广告是一种交际行为,它的最终目的是唤起消费者的兴趣,促成购买行动。广告语言必须顺应广告受众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即顺应受众的语言、心理、文化和价值取向来实现广告的商业目的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在名称指称语境观方面呈现出由言内语境向言外语境转化的特征.形式语言学派大都从语言与实在同构的观念出发,在语言内部探究语词的指称方式.日常语言学派认为,指称是一种人们使用日常语言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变化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大语言背景下才能合理解释名称所指及其确定问题.指称语境观的这一重大转变标志着人们对名称指称理论的研究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语言中词语超常搭配适应了特定的语言环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与语境相适应的语言表达手段.毛泽东语言中词语的超常搭配的表达效果也是由一定的语境来检验的,语境适应主要体现在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不同对象等语境适应.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语言活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零"语境是不存在的。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语境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原语、获得功能对等翻译的关键所在。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关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不仅要求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也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忠实再现原作者所要体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试图探讨语境分析对于翻译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所起的重要作用,阐述翻译应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从而确定具体词汇、篇章在其语境下的语用含义,并从构成语境的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方面入手,浅析语境对翻译的解释力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得体是语言运用的一项重要要求。想要准确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可从用语要看对象、看场合、看语体、看礼貌、看目的等五个角度辨析。  相似文献   

9.
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文章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通过佛教文化意象的维译这一独特视角,审视文学翻译中语境顺应的具体策略,进而探讨翻译活动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境意义是语言系统本身的特点和它的目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本文从语言系统的特点,语言系统与它所要表示的现实世界、精神世界的关系和语言的使用过程等方面,阐明语境意义根植于语言系统本身。语境意义在语言的使用中是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对语境意义我们只能利用而无法避免。  相似文献   

11.
语言人与语言生态环境唇齿相依。“语言人”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已被现代语言学者们广泛使用。作为语用主体的语言人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语言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在:语言生态环境决定语用主体的动态趋向;语言之间的竞争决定语用主体的语用活力;语言生态变异决定语用主体的语用变化。关注语言人的竞争与合作,关注语言人的语言态度等,是语言生态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理论、语言习得理论,特别是二语习得理论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借助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三语习得研究成为应用语言学新的研究热点。三语习得探究在一语、二语的同时影响下所涉及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快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古希腊哲学史为背景,从智者运动入手,截取人类哲学史的一个层面,试图阐释智者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哲学渊源,从而折射出语言研究与哲学研究的密切关系,为语言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一点历史借鉴.文章重点评述智者在语言本质、语言研究及语言研究方法几方面的基本思想及观点,以揭示其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与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丁在《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一书中,提出社会语境中的语言模式(the model of languagein social context)。这一模式适用于社会语篇的分析。主要运用这一模式分析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针对美国校园暴力犯罪的施政讲话,证实其实际效用,并指出这一模式下的语篇分析对我国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近30年来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交叉学科。本文将着重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的几种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初Haugen提出了语言生态学,这是一门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新兴语言学科,研究环境与语言的相互作用。由于它与语言接触、语言衰亡等研究之间的渊源关系,使它更多地关注环境对语言的作用。Haugen把这一作用分成十个方面,为语言生态学确定了研究范围;Muhlhausler提倡综合分析影响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因素,批判语言帝国主义,将维护语言多样性作为语言生态学的主要关怀;Tsuda在继续深入批判语言霸权主义和语言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引入语言平等、语言人权思想,加深和拓宽了这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语用研究属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范畴 ,但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语用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文章从社会交往的角度 ,探讨了社会语用的含义、研究的对象、范围及理论基础 ,认为社会语用的研究对于指导人们的社会语言实践活动和拓展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迁移现象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学习者在进行二语学习之前建立的母语隐喻系统,将影响到他们的二语习得.本研究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理论及迁移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认为母语隐喻迁移是造成二语写作不地道现象的首要原因,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符合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提高二语写作水平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原本是符号学的分类法,由于符号学是比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更基本的学科平台,符号学的三分法对20世纪西方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并特别阐明语用学转向对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巴蜀语言学一直以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研究框架,重视语言的"本体"描述.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多向交流,巴蜀语言面貌已发生悄然变化,这就使得很多依靠传统语言学视野的研究出现了局限性.本文旨在倡导一种语言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即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手段去观察巴蜀地域的语言--诸如方音、词汇、方言岛、言语社区、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作品语用等的演变,以此构建全新的巴蜀语言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