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导致教师语言行为畸变的心理根源主要有人格残缺、角色错位、压力过大、职业情感枯竭等。防治教师语言行为畸变,必须同时做好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改善教师基本的从业条件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饭店员工由于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或工作压力过大,或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极易产生职业枯竭,要有效克服员工的职业枯竭,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完善管理机制,协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工作,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员工情绪适应力;给员工更多空间,设计挑战性职位,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心理枯竭问题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心理枯竭的成因是:来访者数量多与心理咨询教师数量少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工作的高要求与心理咨询教师低素质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身心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工作对咨询教师人格的高要求与心理咨询教师自身人格问题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的特殊专业要求与咨询教师自身需要之间的矛盾等五大方面。应对策略包括:正视心理枯竭、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对29所学校763名高中阶段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工作压力、教学效能对教师职业枯竭的作用机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进一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教学效能和工作压力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个人教学效能感对职业枯竭的四个因素均存在显著的预测效应,而一般教育效能感只对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存在显著的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四个因素(领导与管理、工作负荷、人际关系、社会)对教师职业枯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压力还以教学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对职业枯竭的各因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心理的发生是由内外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内部因素是传统文化心理感性压抑的过度失衡结构必然导致的心理反弹;外部因素是指国外思潮文化的影响及国内经济转型带来的自由空间.由发生机制内在因素的先天影响决定了大众文化心理具有补偿(历史合理性)与补偿过度(历史局限性)的二向度特征.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和职业带来的压力过大,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而教师心理不健康,则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心理发展和优良品德的形成。要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个人方面可通过调节工作压力、减轻负担、增强人际交往、增强耐挫力、推进继续教育五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调节,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东巴文异体字的形成与汉字异体字及其他表意类、意音类文字的异体字的形成一样,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看,这些众多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文字的自身原因以及文字的外部因素。正是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导致了东巴文异体字的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企业职业压力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阐述了职业压力已深度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一方面适量的职业压力有利于员工调动内在资源来应对压力以达到身心和工作效率新的平衡,另一方面过度的职业压力则会导致员工心理和行为的不适,给身心和工作效率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消极的平衡。研究缓解职业压力的对策已成为职业心理学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课题组成员在调研中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结为文字以便在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发展来看,学术职业的流动是其固有属性.合理的学术职业流动无论对于高校教师,还是对高校或是国家都是有益的.学术职业的流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教育系统内部的流动与教育系统外部的流动.教育系统内部流动可分为组织内流动和组织外流动、学科内流动和学科外流动;教育系统外部流动则导致了高校教师的流失.学术职业流动既与市场经济体制、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发展状况和职业竞争力等外部因素相关,也与职业地位、工作环境、教师价值观和教师自身素质等内在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师职业压力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身心负荷.教师的自身因素是导致职业压力产生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专业水平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因此,我们应改变过去将政府作为施压主体的思维定势,改变单一地向社会要关怀的趋向,使教师自身成为拯救自己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目前高等学校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职业倦怠是影响高等学校教师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探讨职业倦怠的内涵及危害的基础上,作者分析当前导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社会原因、工作原因及教师个体原因,主要表现在现代传媒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教师挑战,由于社会的高期望使教师承受心理负重,超负荷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由于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缺乏自由度和专业自主感。并从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教师建立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提供教师健康保障体系;提高自身教学的能力和压力应对水平,希望引起社会各方面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枯竭现象的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竭是指教师在育人的职业生涯中出现的生理、情感与心理上的资源缺乏或耗尽的状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身体心理的疲惫感、工作生活的厌烦感、人际交往的疏离感、知识才能的耗尽感,其成因既有教师个体的因素,也有人际氛围的压力,还有机构体制的束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教师应积极正视枯竭,加强自我觉察,努力为自己构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以延缓和预防枯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通过对14所普通高中、15所职业中学704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将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压力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第一,工作压力对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存在差异;第二,教学效能对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存在差异;第三,通过对工作压力和教学效能的联合考察,能够更好地预测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14.
一、昨天教师不分流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在万丈光辉下,许多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种种职业困境.那些工作了较长时间的教师很可能正体验着或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感受:工作热情消失、工作效率下降、源源不断的创意渐渐枯竭,对工作也逐渐失去信心,产生职业枯竭现象,特别是四十、五十岁这个年龄段的教师队伍,没有工作活力,没有工作热情,就像一朵朵就要枯萎的花蕊.……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行为、生理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表现,分析了其危害性。从社会认可度较低导致职业荣誉感不足、学校关注度不够导致职业归属感不强、工作压力较大导致职业疲倦感增加、受到尊重较少导致职业认同感降低四个方面分析了编辑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缓解编辑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编辑转变观念,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学校调整思路,倡导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社会分配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人员在多种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下进行造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不断出现。该文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In语·声音     
祼辞"裸辞",是指个人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没找好下家就毅然选择辞职。选择"裸辞"的职场人,说明其已经开始重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专家认为,工作压力过大、健康严重透支是导致职场人"裸辞"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选择"裸辞"的人而言,首先应调整好心态,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在有了规划之后,可以利用这段职业空白期为自身"充电",增加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动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动机是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动机分为 :职业兴趣、教学效能感、外部目的、职业价值观。外部强化可以激发教师职业动机 ,但应注意外部强化的控制行为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时间的职业压力下心理失衡,导致其在生理、心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
出来的身心疲惫。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急剧增大,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
量, 而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面临来自教学、科研、住房、人际关系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怠倦成
为普遍现象。本文以Maslach 的倦怠三维度理论为基础,随机选取四川省5 所高校的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
调查方法,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现阶段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研,使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并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去个性化三个维度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具体情
况,针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怠倦的影响因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缓解职业倦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体育健身人群的职业特征和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健身人群职业分化显著,中小学教师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职业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教师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动机、形式、项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制约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压力过大、时间缺乏和身心疲惫;场地设施、体育环境与体育观念、经济状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