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农村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目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法治的运行还很不完善,要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必须健全立法、执法、释法、修法、守法、治法等各个环节,构建一个健全的农村法治运行环境,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法治信仰是现代法律信仰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充分信任和法律制度的自觉遵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向,要以“五个坚持”为指导,营造有利于法治信仰生成的政治环境。从法治信仰的心理机制来看,人民群众在对法治价值有了初步认可后,便在价值体验的催化下形成法治价值观,继而在科学公正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过程中坚定法治信念,实现法治信仰的升华。要引导全体人民拥护法治、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捍卫者,在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治宣传等实践中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信仰建设。  相似文献   

3.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法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道德需要,是主体普遍道德需要的制度安排和规范表达。个体道德力,则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助推器”。个体道德力助力法治文化弘扬、推动法治人才培养、促进法治体系建构、保障法治实践深化。但是,个体道德力与社会法治并非总能有效共行、相与为一。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对策、清除掣肘,全面强化个体道德力对于社会法治之功用,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夯实法律的伦理内涵与价值基础,提升立法的反思和回应能力;构建司法执法与民意的有效沟通机制,考究司法执法实践中"道德话语"的特殊意蕴;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公民的守法理性,强化公民的守法自律意识,为公民的守法道德确立具体向度;兼顾知识普及、法学研究与价值体认,注重法治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美德培育;德法双修,法德共进,敦促道德教育与普法教育桴鼓相应,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方向性问题作出了明确表态,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当代中国的法治道路是以中国基本国情为考量前提,解决国家在发展建设中所遇社会问题的法律治理途径和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人民诉求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决定的。我们要以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传承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重构中华法系等为指导,构建"立法科学化、执法严格化、司法公正化、守法全民化"四化一体新模式,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法治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宏阔背景下,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基础性保障功能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的生态良法善治,蕴含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发展价值追求,创造了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法治文明珠联璧合效应的人类生态法治文明新形态。用法治来引领、规范和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总目标和总抓手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下构建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备法治规范体系、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严密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法治保障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法治体系构建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生态环境立法的体系性、完备性不足,且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以及党内生态文明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生态环境执法体系尚未达到良性高效的建设目标,生态环境司法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理性系统的“绿色司法”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中央督察与省级督察两级工作衔接机制不畅、国家监督...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我国的法治体系尚未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推进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因此,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对立法先行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做了几点思考展望:一是以"以人为本"法律观引领法律体系的完善;二是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相似文献   

7.
法治公正是指与法治相关的公正,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对称与平衡,包括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公正。立法公正是科学立法的前提和基础,是立法程序公正和立法结果公正的统一,不公正有私心不可能科学立法。执法公正是联系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桥梁,它决定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能否顺利落到实处,它也是执法形式公正和执法结果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是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司法程序公正和司法实体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有严格的时效性,迟到的司法公正等于司法不公正。法治公正之所以成为依法治国的生命线是因为公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首先要确保立法公正,其次要保证执法公正,此外要筑牢司法公正的底线,最后还要正确认识理解把握现实法治公正问题,全民积极认真守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在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均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应以构建以《建设海洋区域文化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提高国人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的法律意识,把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作为文化产业来发展,加强和完善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中的行政、司法保护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我国海洋区域文化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基层的具体实践,对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农村环境治理法治化依托基层法治建设重塑了传统环境治理模式,开创了新型环境治理路径,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但在农村环境治理法治化实践中,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问题.需要从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农村执法环境、拓宽农村环境司法渠道、培育多主体环境法治意识等路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司法法治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司法法治的必然要求。按照党中央“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部署,目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主要任务是: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司法法治要求的法律体系;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提升司法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的腐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法制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逐步深入、丰富完善起来的。研究这一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揭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规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国70年来,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在保障妇女的工作权、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地得到完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立法、执法、司法的机制正在不断地建立健全,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法治保障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将男女平等原则贯彻到法律制定与实施全过程,满足新时代广大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1)回顾我国语言文字的法制建设,包括国家语言立法解决的主要问题、体现的语言政策、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框架、语言文字依法管理和执法监督等情况;地方语言文字立法的特点、着重解决的问题及执法监督的情况。(2)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制定语言文字方面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少数民族语言立法以及制定外文使用方面的管理规定等有关语言文字立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3)对今后的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的理论根基,也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指引。执法工作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与人民的联系最密切,与人民的关系最紧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严格执法的论述,明确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严格执法的应有之意。党的领导既是推进严格执法进程中的指路明灯,更为严格执法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严格执法的制度本源、主体、发展动力,更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手段。习近平同志关于严格执法的方法论论述,从确立执法的价值追求、建设执法队伍与健全执法制度三个层面系统厘清了全面严格执法的实践进路。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价值追求,以严格塑造法律公信力、以公正提升执法质量、以文明加强执法效果。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不仅要树立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法治信仰,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而且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执法队伍的业务培训效率,完善执法人才培养机制,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现实支撑。形成科学、合理、完备的执法制度,要从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和完善执法...  相似文献   

15.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当下农村法制建设的主要问题主要存在于农业立法、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法律意识、农村行政执法、农村司法和农村法律服务、农村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为此,亟待对农村法制建设进行新的构架:建立良法立法机制,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优良法制环境;建立法制型农村干部机制,适应新农村建设之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法制型农村基层干部;创新农村法治主体再造机制,提高广大农民法律意识,培养具有法律素质的新型农民;创立依法行政机制,加强农村行政执法,实现农村依法行政;完善司法和法律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法制机制,完善农村司法和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建立农村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完善农村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我国法制稳定与统一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案例指导制度在制度构建上存在着指导性案例形成的法律依据问题,在制度运行上存在着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增强立法机关对指导性案例形成的监督,赋予指导性案例强制力;对法院和法官的角色正确定位,加强法官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后,其实施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文章指出必须根据党的十六大的精神,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培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实施这一战略,惟有如此,才能尽快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和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律意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基础性工程,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本文通过引用相关数据总结了农民对法律的了解状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农民运用法律的方法和程度,分析了农民法律意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构建农民法律意识的建议:加大农村法制教育力度,培育农民现代法治理念;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9.
法治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这种文化形态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社会环境,以及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传统文化惯性、文化空间挤压、现实利益驱动等因素,使得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呈现出法律供给不足、经济发展滞后、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不力等现实问题。因此,着力于完善边疆治理的法律体系、边疆民族特色的普法宣传、保证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普遍而深入的生成,是边疆治理现代化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