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乡村地区旅游开发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及调控问题,重点分析非理性旅游资源开发导致乡村地区大量农用土地的非农化,从而引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极大变化,同时指出乡村地区大量农用地的非农化,不利于乡村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在分析土地非农化决策主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环境在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一方面,乡村环境既是乡村旅游重要的吸引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本;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政策问题和乡村本身的落后性制约着乡村旅游发展,影响了乡村旅游环境建设。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环境政策实践分析,在建立乡村旅游环境综合改进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我国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优化路径:第一,国家政策向乡村旅游环境建设倾斜;第二,制定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专项政策;第三,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旅游规划;第四,增强社区参与权利;第五,加强综合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用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界定乡村旅游用地研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的不同形式,进而揭示了乡村旅游用地实践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矛盾.乡村旅游的开发既要保持乡村原真性,又需要一定商业开发,同时还要保护农民的权益.这要求原有的农村集体土地在用地功能上更加丰富,不仅应成为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载体,更应成为旅游商业服务的载体.在合法与合乎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缜密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建立合理的乡村旅游土地评估标准,在保护农民权益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其特定目标和功能,其运行过程就是优化乡村旅游系统结构、完善乡村旅游系统功能的过程.本文将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运行目标、运行保障和动态反馈与调控机制,探讨了其分析框架和调控过程,从而构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民创业的跨层次嵌入与乡村旅游资源的适应性协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搭建一个农民创业的跨层次嵌入与乡村旅游资源的适应性管理的理论框架,探讨农民通过不同层次的网络嵌入获取乡村旅游创业资源、动态的乡村旅游环境势必要求农民创业具有相应的动态能力,并要求农民的创业过程与跨层次动态嵌入过程协同演进。研究发现,农民特质嵌入及乡村旅游环境嵌入的动态性决定创业资源管理也是一个持续性的社会学习过程,而农民的“干中学”创业就是乡村旅游创业资源的适应性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过调查分析从定位、规划、环境、营销等方面为连云港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即理清内涵,确立乡村旅游定位,制订规划,指导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打造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强化营销,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7.
借鉴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结合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灰色统计方法和二元语义方法构建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模型。基于上述分析,以福建省泉州市乡村旅游地为例,对其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泉州市3个乡村旅游地中,A1、A3的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等级为"较低",粮食安全受威胁程度是影响其风险等级的主要因素,是其风险管理的重点;A2的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等级为"中等",粮食安全受威胁程度和收益分配不公平程度是影响其风险等级的主要因素,是其风险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旅游火热度不断攀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参与机制是乡村旅游工程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的概念、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农业的落后、资源环境的破坏、污染的加重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而旅游是许多国家振兴农村、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是我国乡村旅游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一个包括农业土地政策、资源食品政策、产业金融政策、人才培养政策、企业经营政策的乡村旅游政策框架,希望能以完善有力的政策体系指导并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点状供地的实践困境及破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土地供应则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前提。乡村旅游用地具有权属集体性、类型多样性、利用复合性、价值乡村性、建设用地分散性等突出特点。点状供地作为新型的土地供应模式,符合新时期土地利用活动的发展规律及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降低了建设活动对乡村土地农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与乡村旅游的用地特点十分契合。目前乡村旅游点状供地面临点状供地模式缺乏立法支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模糊、生态保留用地利用的稳定性不足和适配村庄规划缺失等实践困境,应在赋予点状供地模式明确的法律地位、将旅游用途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范围、优化生态保留用地的取得方式、编制兼具"刚性"和"弹性"的村庄规划等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1.
基于游客视角的太行山片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片区是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典型区域之一。近年来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太行山片区的乡村旅游扶贫成效显著,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太行山片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方式。然而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太行山乡村旅游发展遇到了瓶颈,应该结合客源市场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目前以野三坡为代表的太行山片区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机遇以及雄安新区巨大的品牌效应,稳定与拓展细分客源市场、科学规划旅游产品和项目、创新旅游产品营销策略与手段、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和升级、系统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合理利用土地和加强景观风貌保护以及加强太行山片区乡村旅游的区域协同管理,进一步探索连片特困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新模式,进而增强特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乡村旅游规模化经营的路径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规模化经营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走出低层次竞争的困境,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需求与供给的数量性与结构性矛盾的必然途径。本文根据现代产业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经营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加快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开发领域和发展途径,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和服务理念。笔者在总结我国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丹东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韩国产业化的发展,给农村带来灾难性的打击,韩国政府为了摆脱农村的困境,增加非农收入,解决脱贫问题,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开发了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如农林部的“体验绿色农村”活动、农村振兴厅的“传统主题村落”活动、农协中央会的“民泊农庄”等;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乡村旅游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是中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战略选择。旅游产业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动力之一。蔡家崖村地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年来,蔡家崖村依托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探索旅游富民之路,形成了现代农业与红色旅游互促共赢的发展局面,目前基本实现了全村脱贫,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的代表地,通过分析其旅游扶贫的背景、模式与实施路径,深入研究蔡家崖村“红色旅游扶贫,农旅融合兴村,旅游电商富民”的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总结蔡家崖村旅游扶贫的经验和启示,探讨其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助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和要求出发,分析了现有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利弊,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潜力调查及测算方法。以随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其规划目标年(2020年)按人均用地指标法推算的随县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8 314.66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规模可达到1 003.58hm2,扣除安置用地,挂钩指标可达805.47hm2。研究表明:采用现有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测算的潜力是理想条件下增减挂钩的最大潜力;而实际潜力需要在拟定拆旧和安置地块基础上,通过实地核实图斑,推算整理复垦新增耕地面积,以及因安置占用的耕地面积,由此推算挂钩潜力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地整理有利于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严重 ,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十分必要且效益明显。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已经形成几种较成熟的基本模式。针对广西的地理环境特点 ,可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模式推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 ,进而促进广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地区间竞争愈演愈烈,而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适应能力,因此,了解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特点是乡村景区适应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以重渡沟景区为例,对乡村旅游动机、消费行为特征、游后满意度等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动机有健康休闲动机、社会动机、寻求乐趣动机和业务动机;出游特点以夏季省内自驾游为主,多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消费特点为人均花费较低,停留时间较短;总体满意度和重游意愿较高;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有景区核心吸引力、旅游环境、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等。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找出重渡沟景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具体管理建议,这对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综合性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典型的西安市长安区、咸阳市淳化县、杨凌示范区和宝鸡市岐山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并借鉴前人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县域乡村旅游资源综合性定量评价作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长安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与可进入性较强,其乡村性较差;淳化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与乡村性较强,可进入性较弱;杨凌区可进入性和设施完善性较强,但缺少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资源;岐山县的乡村性最强,其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及设施较差。乡村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定量评价能够明确不同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因素,此种分析研究有助于区域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全社会对乡村旅游投资越来越多。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以浙江省为例,选取2014-2018年569个连续样本村的面板数据,在考虑资源禀赋、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旅游投资对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影响。首先,通过LM检验、F检验、Hausman检验判别面板数据模型类型;其次,运用Stata13.0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投资对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旅游投资每增加1%,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就提高0.24%。政府旅游投资对提高乡村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最后,针对提升乡村旅游投资效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