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留学美国,直接置身于美国意象派营造的新诗运动的文化氛围之中,引燃了诗歌创作的激情;他深受意象主义诗学理论和弗莱契、罗厄尔等意象派诗人的直接影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意象诗;他注重以意象主义诗歌为摹本,努力创造出浓丽、繁密、含蓄、典型的诗歌意象,逐步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著名的诗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意象主义诗歌对改变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抒情说教的陈腐诗风具有重要的作用.意象派主张以凝练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来革新诗歌,成为英美新诗的开端,同时也开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东方美学的神髓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创造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美学追求,其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独特审美观照。这一在东方文化革新运动中没落的诗学诉求,却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又一次被激活,完成了诗歌在本源意义上的一次对传统的复兴。意象派创始人庞德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找寻到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的原始因子。西方“意象派”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借鉴彰显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渗与共融,也体现了传统资源对于构建现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英美现代派诗歌滥觞于英美意象派诗歌,而中国古典诗歌对于英美新诗运动尤其是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意象派诗歌借鉴并采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写作策略即意象直呈和叠加的策略.最后,就有关周桂君先生对意象主义误读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过去,大多数论者认为以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主要是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但运用接受研究的方法,对西方意象派诗歌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关系进行如实清理和辨证剖析后,可以认为中国现代派接受外来诗潮的多元格局中,意象派的地位是主要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在诗艺和诗论等方面吸纳意象主义诗学,但在意象的意义、意象营造和意象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学术语,"深层意象"既指代崛起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派,又表示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诗人情感与意义内涵的意象,它还代表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诗学观.它有别于英美"意象派"的意象观.它认为,诗歌是通过意象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艺术."深层意象"来自深邃黑暗的无意识心理;其诗歌往往表现独特的主题反映"孤独、黑暗"的深层心理.它要求诗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8.
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路先锋,代表人物主要有:庞德、H.D.罗厄尔等。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主要强调意象和"意象并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把意象派诗歌发展成深度意象派诗歌,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实践,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也强调诗歌的意象,但认为深度意象是对无意识的开掘,强调意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通过从定义和概念、哲学基础、文化来源以及创作实践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和深度意象派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借助于LEFEVERE的诗学理论来考察胡适留美期间的中诗英译翻译实践活动,主要从其诗体和语言两方面来探讨胡适这一时期的诗歌翻译是受何种诗学的影响。其诗体节奏上渐趋于自由化,语言上渐趋于白话,主要是受当时的意象派诗歌的影响,而意象派诗歌在当时并不是诗歌主流,由此得出胡适这一时期的诗歌翻译主要是受当时译入语的非主流诗学影响。在验证Lefevere的诗学理论时,也对理论提出了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论"意象迭加"在庞德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庞德的诗歌创作中"意象迭加"手法的应用及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通过比较"意象遮加"在中国古典诗词与英美意象派诗歌中运用的异同,剖析了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及其所受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虽然存在文化误读,但对当时英美意象诗派的发展和繁荣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胡适从事诗歌翻译的三个阶段,选用的诗体和语言均受到了当时主流诗学的操控。在其诗歌翻译的第一阶段,主流诗学诗界革命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操控着胡适采用五言和七言,使用文言文进行翻译;在第二阶段,意象派运动的诗体自由操控着胡适尝试使用中国古典自由诗体——骚体进行诗歌翻译;在第三阶段,受意象派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操控,胡适运用白话自由诗体翻译诗歌。  相似文献   

12.
意象派强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第一,而创作"意象"的主要技巧为"意象并置",这一技巧最早出现在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派诗人通过创新将它发展成为意象诗歌或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论诗歌意象理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意象(Image)"是中西诗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中西诗学的难点,中西诗学至今对于"意象"概念还没有形成共识.文章首先以汉语语境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于中西诗学之中"意象"概念的辨析,将汉语术语"意象"明确界定为"意中之象".然后从生活基础出发,指出诗学之中的意象理论基础就是由"符号-表象-情感"所组成的关系链.之后,还从不同的角度,将诗学"意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后,着重讨论了诗歌意象的计量单位问题并提出了比较客观的意象计量方法.至此得到一套比较完整的诗歌"意象"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创造上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洁的语言的强调等意象方法。在东学西渐视角的关照下,分析中国文化对美国诗歌的渗透,考察意象派代表诗人庞德与中国诗歌的联系,可以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相通的契合点,从而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诗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技巧,美国意象派领袖人物埃茨拉.庞德不断模仿这些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的模仿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意象并置成为庞德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由于庞德的大力提倡和推崇,意象并置这一技巧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和表现手段.西方意象派诗歌虽然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与之有诸多相通之处,但却夸张地运用中国古典文学中用来表现主观情绪的意象手段并融入西欧象征主义成分,把对意象的刻画演化为诗歌的终极目的.而中西方在自然观、哲学思想和文字系统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西方意象派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意象存在着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7.
庞德作为西方意象派诗歌运动的主将,通过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并为西方意象派诗歌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他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借鉴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创造和独特的句法结构,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并将之运用到诗歌创作实践中,开了西方意象派诗歌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意象派诗歌是英语诗歌中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诗",但是只是对格律体英语诗歌作了并不极端的文体改良。由于意象派诗歌运动发生时先于中国的新诗革命,并在二十年代持续发展,对此期的中国新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还影响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意象派诗歌不仅促进了汉语诗歌的非格律化,特别是新诗革命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改革者出于政治及文化革命的需要,有意识地夸大了意象派诗歌对格律诗体的革命性,也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新诗的过度口语化和诗体形式的过度散文化,对诗的排列的重视和意象的运用都使新诗更有诗性。  相似文献   

20.
哲学命题"立象尽意"被借用到诗学领域之后获得崭新内涵,即对"言外之意"的强调与追求;在韵味、兴趣、神韵和境界等学说的传承之中,诗歌语言自身的审美价值逐步被淡化,乃至最终被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夺目光彩所遮蔽.虽然传统诗学对诗歌格律声色之美也给予了细致分析,赋比兴理论也可视为对"立象尽意"的补充,但都被"辞达而已"这一实用性要求所消弭.认识"立象尽意"重意轻言的缺陷,对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