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词意境与想象 想象是文艺创作,也是艺术鉴赏和审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没有丰富的想象,不可能创作出具有优美意境的作品;而具有优美意境的文艺作品,才可能唤起读者的丰富想象并获得美的感受,陆机早已提出创作构思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刘勰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  相似文献   

2.
西晋时代,陆机写的《文赋》,是我国古代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它虽比曹丕的《典论·论文》晚七十年出现,却比刘勰的《文心雕龙》早二百年问世。这篇光辉著作率先提出“意”称“物”、“文”逮“意”的主张,用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解答了文学和现实的关系问题;它破天荒地深入探索了以构思为中心的创作过程,精辟地阐述了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规律;它首次系统地把创作方法、形式、技巧、声韵等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在为文乐趣、文体辨析、文章修改,文思开塞、文章功用等方面都有超越前人的创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本应占居相当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文赋》的主要贡献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文赋》在历史上,长期被视为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罪魁祸首,不仅认为它“重六朝之弊”,“失诗人之旨”,且六朝文风“自陆平原‘缘情’一语,引入歧途”,这就罪莫大焉了。近二三十年来,对《文赋》的评论虽还存在一些分歧,总的来看,肯定的渐多了。但肯定它什么呢?一篇“巧而碎乱”的《文赋》,涉及问题相当广泛,如果我们也作“巧而碎乱”之评,即使逐一肯定其所谓创作修养、想象构思、修辞技巧、文质并重、辨析文体、重视独创,以及兴会感应等,仍是价值有限,也未必能使人信服它确非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始作俑者。所以,到底怎样评价《文赋》,有必要研讨其主要贡献何在。  相似文献   

4.
一陆机的美学思想是以唯物反映论为其基础的。《文赋》开首云: 夫放言遗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陆机认为创作中的最大困难,便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他为探讨和解决这个难题,在《文赋》中提出正确处理文、意、物三者关系的原则,便是“意”须“称物”,“文”必“逮意”。这是陆机的文学创作论的基本纲领。他还根据这个纲领,论述了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一是学习前人、积累知识和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阶段;二是创作构思阶段;三是艺术表现阶段。创作的第一、二阶段是为  相似文献   

5.
陆机是形式主义者吗?陆机《文赋》以大量的篇幅讲创作的过程与技巧,思想内容方面似乎讲得少一点,于是后人往往指责他有形式主义的倾向.首先提出这种批评的是刘勰,他指责《文赋》"巧而碎乱","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文心雕龙·序志》),这就是说,陆机只是零零碎碎地讲了许多艺术技巧,却没有根据儒家先哲的理论讲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因此对后人没有什么好处.刘勰此说影响极大,至今  相似文献   

6.
六朝文论若干问题之商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周汝昌先生《陆机〈文赋〉“缘情绮靡”说的意义》说:“按陆机本意,‘缘情’的情,显然是指感情,旧来所谓‘七情’。”他举出陆机《叹逝赋》、《思归赋》中的例子,证明“缘情”的情与“闲情”、“艳情”、“色情”等并无干涉。其说至当。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证明“缘情”一语是当时人常用之语,并非陆机独创。如潘岳《悼亡赋》:“吾闻丧礼之在妻,谓制重而哀轻。既履冰而知寒,吾今信其缘情。”意思是,曾听说为妻子服丧礼,服制虽重而哀情却并不深;如今有了亲身体验,方知其服制之所以重,乃是依据人情而制定的。按儒  相似文献   

7.
陆机的《文赋》写于何时?历来在看法上就有分歧。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陆机二十作文赋。”比如陈钟凡和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傅庚生《陆机〈文赋〉今译》(《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4期)等都持此说,他们唯一的依据,便是杜甫的《醉歌行》。  相似文献   

8.
魏晋玄风与陆机《文赋》的思辨性顾兆禄陆机(261-303)所作《文赋》,辞丽论精,向为历代文人推崇。然《文赋》之成就不仅在于它首先提出了“缘情”和“应感”等重要的文艺理论观点,而且通篇还充满了思辨性。这后一点正是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陆机所处的魏晋...  相似文献   

9.
陆机是我国封建社会在古典文学理论方面卓有成就的人物,他的《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我国古典文学理论的第二篇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与陆机的《文赋》,在古典文学理论史上虽然相距七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两篇光辉的文学理论的著述可以互相补充,堪称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姊妹篇,曹丕的《典论·论文》以评价作家、作品为主,也兼谈了文学创作的体裁、风格和文章的作用.陆机的《文赋》以创作构思为中心谈了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文章的的体裁,风格和作用.二者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做吴国的大司马.公元27年陆抗死时,陆机仅有十三岁,然而他却领兵为牙门将,陆机在吴国灭亡之后,曾经与弟陆云返回故里,闭门苦读十年.《晋书·陆机传》载:“机身长七尺,其声为雷;少有异才,文章盖世.”晋武帝太康年间与陆云同去洛阳,由于家世的显赫和才学的优异,在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钟嵘在《诗品序》里这样写道:“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流风未沫,志文章之中兴也.”晋武帝死,惠帝即位,司马氏家族互相争权夺势,发生了“八王之乱”.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杀贾皇后自为相国,举陆机为相国参军.次年,司  相似文献   

10.
陆机是西晋文学家,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本文对评价陆机的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文赋》中论及的创作理论谈了个人的理解,可供研究古代文论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赋》是一份珍贵的理论遗产。它的主要贡献是首次提出了以艺术构思为中心的文学创作论。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责难,说《文赋》是“唯心论的创作论”。而本文拟就《文赋》的唯物主义因素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判定《文赋》是“唯心论的创作论”,是说陆机在分析创作过程时,曾提到“道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批评者认为:通过客观事物激发思想感情即触景生情,这一点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因这里所说的景,是自然景物而不是社会斗争,所以就是唯心的了。这种以是否描写社会斗争来衡量是非的观点,实在有点太简单了。文艺创作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2.
黄梅 《江汉论坛》2006,(9):108-111
本文在分析《文赋》的基础上,通过对《诗经》的以及后世文体发展的探讨,阐述了对“诗缘情”一说的理解,并试图对陆机相对于传统儒家文论的突破(而不是反叛)作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陆机(公元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出生于江南士族家庭,祖陆逊,为三国东吴名将,孙策之婿;父陆抗,孙皓为帝时,任大司马之职。公元274年,陆抗卒,13岁的陆机领父兵为牙门将。公元280年,晋武帝统一了中国,他退居旧里,闭门勤学十年,不肯出仕晋廷。直到武帝时代后期(公元290年),才与弟陆云一起到洛阳,从此开始了仕晋生涯。惠帝即位后,陆机相继任太子洗马、著作郎、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等职。公元303年,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长沙王司马义,陆机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二十万攻打洛阳城。由于司马颖宠宦孟玖之弟孟超,“不奉命令”,“纵兵大掠”,导致河桥大战机军大败,司马颖听信谗言,将陆机杀于军中,时年仅42岁. 陆机文才超群,辞藻宏丽,擅长诗赋文章,所著《文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之作,他无疑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由于这样,以往在论评陆机时,人们主要着眼于他的文学方面,而对他的史学成就很少论及。在陆机一生经历中,曾撰有不少史学论著,诸如《辨亡论》、《五等论》、《汉高祖功臣颂》,以及已失传的《晋纪》、《晋惠帝起居注》、《晋惠帝百官名》、《吴书》、《要览》等,因此陆机还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和历史评论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三律论     
写文章,究竟有无规律可循?这是古人今人都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宋代陈骙著有《文则》一书。这里的“条”、“律”和“则”,都是“规律”的意思。 1962年4月19日《文汇报》发表了林柷敔同志《文章学初探》一文,他提出了三条文章的规律:衔接律、侧重律、变化律。但我们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笔墨侧重、波(氵兰)变化不一定是每类每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序志》中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其理论重点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运用”①。正如有些论者所说,“用心”之说,源于陆机《文赋》,但是刘勰却并不仅仅满足于再写出一篇《文赋哪样的描述创作经验的论文,他的理论目标显然更为宏大。在《序志冲,他对包括《文赋》在内的几部“近代论文之作”进行评价:“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人流别》精而少巧,做林》浅而寡要。”这些著作的共同缺点是:“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法,无益后生之虑。”刘勰显…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浪漫主义在欧洲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产物,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却未能形成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运动。但是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是和文艺创作一起产生的,或者毋宁说两者是文艺创作的“双胞胎”。神话是文艺的原始形态,因而也最早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基因。古希腊神话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人们有着不同的估价和分析。但是它和希腊神话相比,确实显得支离破碎和残缺不全,更没有发展成为荷马式的宏大史诗。形成这种“先天不足”的原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下称《史略》)里指出:“说者  相似文献   

17.
<正> 历代人们对建安文学的评价是很高的,“建安风骨”已成为多少年来诗人创作要求达到的标的。钟嵘《诗品序》提出“建安风力”问题;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高度推崇了“建安风骨”;陈子昂《修竹篇诗序》叹惜“建安风骨”没有继续下来。 所谓“建安风骨”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指的是建安文人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来写“意”(“意”指情思)这一点。历代文人主张吟诵诗歌必须以“意”为主。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诗贵写意。”王夫之《斋诗话》:“烟云水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袁枚《续诗品》:“意是主人辞如奴隶。”施闰章《蠖斋诗话》:  相似文献   

18.
<正>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之一。尽管形象思维这一用语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正式确立,传入中国就更晚一些,但在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著作中早已谈到过这一类问题了。其中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许多精当的论述。在刘勰生活的时代,“文”的概念外延相当广阔。虽然刘勰不可能有今人的文学观念,但他还是提出了有两种颇不相同的“文”:一种是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庸》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中庸》的作者,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说,是孔子之孙子思。此后郑玄、陆德明、孔颖达等人都沿袭其说,直到宋代以后,才有欧阳修、郑樵、崔述等人对司马迁这一说法提出怀疑。今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不十分一致。虽然有的也承认《中庸》不完全是子思所作,但却普遍认为其基本思想还是属于子思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不再重复前人的有关证据,只想通过《中庸》里“诚”这一重要范畴的考察,就《中庸》思想的产生年代问题补充一些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诗丽有差异     
<正> (一) “丽”作为试赋的特点,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来了。他在《法言·吾子》中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其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区分文体的特点时也指出;“诗赋欲丽。”这里说的“丽”都是指的艺术形式上的雕绘词采。陆机在《文赋》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