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内ESP研究三十年综述(1980-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过去30年间(1980-2009)刊登在国内主要外语期刊上有关ESP研究的文章进行检索统计,结果显示:(1)国内ESP研究呈明显上升态势;(2)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外ESP研究的介绍与引进和国内ESP课程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3)研究方法以思辨性研究为主;(4)研究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分析表明,国内ESP研究起步晚,发展慢,成果少;研究范围狭窄,深度不够;研究方法欠成熟,仍以思辨性为主;课程建设与教学缺乏成熟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ESP教学与EGP教学在理论上同样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ESP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都比较重视EGP教学,而忽视ESP教学;教材不专业,ESP教学模式陈旧;缺乏高素质的ESP教师队伍。EGP和ESP教学重点相互渗透,在EGP教学阶段开设ESP选修课,在第三学期开设ESP必修课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4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建筑院校实行ESP实验教学验证ESP教学效果。研究发现:平时只接触EGP英语的学生并不了解ESP;EGP成绩较高的学生在ESP测试中成绩并不突出,不能直接进入ESP阶段学习;通过ESP教学能对将来的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起到较好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4.
ESP与翻译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服务业的兴起,以ESP为主体的翻译市场的发育,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我国翻译职业化在前行。探讨我国翻译职业化的内涵、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对我国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的英文论文(译文)的调查研究,举例讨论部分职业译者的翻译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并厘清2007—2016年我国ESP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ESP论文发表的数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研究热点话题涵盖ESP教学设计、ESP课程设置、ESP教材开发、ESP师资培养等;(3)研究方法以非实证研究居多,自2014年以来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在数量上的差异有明显缩小的趋势,但混合研究少之又少;(4)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与教育学领域对ESP研究的关注度较高;(5)受国际需求、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经济发达地区在ESP研究方面占据主导优势。文章对ESP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相关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ES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定位不明确的现状,通过对大学本科阶段学习者英语学习需求的阐述,和对ESP(专门用途英语)、EGP(基础英语)和BE(双语教学)关系的讨论,指出我国大学本科阶段ESP教学定位是基于EGP教学之上,为学生进入BE阶段的语言准备型教学形式,表现为从语言教学渐变到以英语为教学手段的学科教学的连续体。ESP教学地位定位的意义不仅体现为为大学生进入双语学习做好语言准备,还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奈达的翻译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介绍到中国大陆,在国内译界曾一度形成"言必称奈达"的局面。基于陈宏薇(2001)将前20年分四个阶段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对奈达理论的引文情况,对2001-2008年《中国翻译》上发表的研究文献按第五、第六阶段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和分析了"奈达现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发现经过第四阶段对奈达翻译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奈达现象"在第五阶段走向低谷;在第六阶段转向成为研究热点,由此说明我国的翻译研究出现"回归语言学"倾向。最后提出当前中国译界引用西方翻译理论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专业英语是我国内地高校所特有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大致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但目前却不得不面对诸多的误会和非议。基于我国大陆范围内的各种相关研究文献,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考证了专业英语课程的源起,尝试将其发展阶段依照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着重从ESP视角探讨其发展历史与现状,认定专业英语课程确有其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理应归属于ESP课程的范畴,亟待各种切实有效的革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ESP)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高校的ESP教学却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在中国高校ESP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定位不清晰、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单一、实践教学不足、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中国高校构建基于ESP的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基于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二要合理规划和编写ESP教材;三要结合ESP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四要注重实践教学;五要加强适于ESP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ESP的研究生公共英语口语教学体系构建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SP的研究生公共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综合体系,涉及到教学主体、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教学体系基本构成元素的有机组合。应从以学生个体需求结构为中心,构架ESP导向口语课程教学体系;以专业文化为导向,构建ESP导向口语教学主体;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嵌入ESP导向的专业元素;以"合作学习"为方式,营造ESP导向的外部交际环境等层面建构。  相似文献   

11.
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直以来专业英语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 ,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 ,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 ,文章试图根据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分析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基于语言表层形式集“转换生成”与“逆转换生成”为一体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两种语言表层形式之间的静态、机械对应。专业翻译具有普通翻译的一般特征,包含“分析”、“转移”和“重组”三个过程,还具有其独特要求:译者必须精通专业知识与双语专业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担任译者和译文读者的双重角色,才能保证准确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3.
ESP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英语交流或职场英语交流,MTI科技笔译教学除了涵盖专业英语的检索、分析和使用等ESP语言教学外,还需要按照翻译行业需求来组织教学。以T/TAC-2016笔译服务要求为例,分析行业标准指导MTI科技笔译教学的意义、特征和核心。将行业标准纳入MTI笔译教学,意义在于明确笔译员培训的内容和能力目标,其特点表现为:课堂聚焦整个项目流程;课堂评估以实现客户要求为参照;课堂组织以合作式学习为基本模式;教学目标凸显对多种岗位能力的要求。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可总结为“一个中心贯穿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广义定义,较为详细地探讨了ESP的核心理念及其先进性,强调ESP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由此得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急需从通用英语向专用英语转型的结论。同时探讨了认知上的一些误区会对推行ESP产生负面效应,在分析导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后,提出了关于加快转型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ESP与MTI     
通过比较ESP与MTI的异同,认为ESP与MTI虽然学科分支不同,分属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但两者都是教学,都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性。ESP是MTI教学的核心课程,ESP课程设置上有宽窄之分(wide and narrow-angled course designs),目前一般院校在MTI的教学中都采用ESP的宽泛型课程,而开设ESP的窄型(专门型)课程更具市场针对性,选择课型应根据所属院校的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分析而定。  相似文献   

16.
ESP再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此文为作者近年发表的三篇文章(《ESP/EST纵横谈》、EST as I See It、《ESP管窥》)的续篇。从ESP的教师、学员和教材等角度,探讨如何以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期内尽快获得英语习得的最佳效果。内容覆盖面颇广,涵盖了“学习需要”“学习技能”“学习策略”“项目规划”“课程内容”“教材编写”“收集资料”等多方面。与此同时,论述ESP师生应如何扮演好教师和学员的角色,以解决ESP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动态语料是指不断更新的语料文本,对更新专业翻译教学素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翻译技术平台”收录、并由不同学科专家审定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基础上,教师可利用动态语料进行专业翻译教学。通过对比国内外典型的、具有ESP特色的翻译课程,以例证方式进行教学演示及课程架构设计,证明专业性ESP动态语料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互哺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翻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科技英语翻译中成份转移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句子成份转移 (即源语中的句子成份在译入语中发生了转移 )的角度讨论了科技英语中所使用的英译汉的五种常用的转移方法 ,如主语、谓 (表 )语、定语、状语以及宾语等几种成分的转移使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翻译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回顾了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30年来开展翻译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通过主要案例的介绍,纵观其嬗变的整体特征,探究其变化与特殊用途英语(ESP)翻译实践现状之间的互动关系,理清ESP翻译研究的演进过程,并提出未来可拓展的空间:建立企业、高校和学会的三方合作机制,在高校推广ESP,营造ESP教学氛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