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在全球化压力下的欧洲的民族国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哈贝马斯在这篇文章中概述了欧洲民族国家面对全球化的压力 ,存在着四种回应。哈贝马斯本人既不主张全盘支持 ,也不主张全盘反对 ,而主张第三条道路。但他认为这种第三条道路不应当是消极防守的 ,而是应积极进取的。他希望建立一种没有世界政府的世界内政 ,以期跟全球化的经济格局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首相布莱尔极力倡导“第三条道路”理论,主张走既不同于左翼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右翼政党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本文通过深层次解读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揭示其实质与内在矛盾,借鉴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1939-1940宪政运动时期的中共宪政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1940年宪政运动时期,为了争取人民的抗日民主权利,中共提出了关于宪政问题的重要主张.中共既反对国民党的<五五宪草>,又反对走西方的宪政道路.根据中国国情,中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主张.中共的主张继承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又摒弃了其中的消极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思想来源于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识,他的中国文化特殊论导致了他的中国社会特殊论。他不同意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手段改造中国,也反对国民党的独裁政治,而主张通过乡村建设运动达到复兴民族国家的目的。实际上他走的是一条在中国行不通的改良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清朝末年至新中国建立前,西方政党制度在中国多次尝试过。西方政党制度在清末被引进中国,立宪党人主张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迫与革命党人联手推翻清政府,民国初年及其以后的政党政治走到尽头。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介于两党之间的中间势力在经过短暂合作后又各自走不同的道路,主张走议会民主道路即第三条道路的中间势力到1948年之后只得选择同中共合作。西方政党制度多次尝试因各种原因而失败,反复论证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民主党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新挑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主张、价值观念和施政纲领。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内核和精神旗帜。第三条道路之所以走向困境乃至衰落,根源于第三条道路价值观的根本理论局限性,导致其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多元论的理论基础、渐进演化的发展观、片面强调经验的认识论以及变相的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9.
从内容看,马尔库塞的第三条道路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是立足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一条基于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解决道路;而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则是一条介于保守党新自由主义和老工党民主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是立足于左翼政党重新执政目的而选择的一条道路。从实现手段看,马尔库塞的第三条道路主要是通过"主动挑衅"和"大拒绝"战略实现的,反对实行议会斗争;而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则主要是通过议会斗争,获得执政党地位来实现的。从社会基础看,马尔库塞注重社会的最低阶层,而吉登斯则注重中低阶层。相比较于马尔库塞的第三条道路而言,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更为成熟、完善,也更实用,最后终于实现了上台执政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人民的整体利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强调走这条道路全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突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加大力度反对腐败;强调加强制度建设等等。因此,走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有效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中所提出的价值理念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转型的结果。他的一些主张引起了人们对新世纪人类社会走向的思考,在政治多元、文明交融的现时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价值观念,对于当代中国建设民主基础上的权威政府、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有人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三条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的资产阶级进攻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潮、运动和阶级较量,在其性质、意义方面,是各有所不同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反封建的,有进步意义;第三条道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然反帝反封,但也起过麻痹人民的消极作用;解放后发生的资产阶级进攻  相似文献   

13.
第三条道路的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条道路是适应全球化时代政治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一种政治新思维,它超越传统左与右的政治分野,既主张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又主张政府应当扮演积极的角色.全球通讯系统、全球市场经济和反思性是形塑当今全球化世界的三股重要力量.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新的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福利建设、教育投资和环境保护是国家迈向成功的关键.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必须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致力于解决社会正义和环境保护问题,第三条道路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长期奉行一条中间路线。一般说来,中间路线主张主要通过改良达于革命成功,但也有主张武装斗争的,第三党就自始至终明确主张通过武装斗争解决中国问题,并进行过很多武装斗争的实践活动。一、武装斗争的主张大革命失败以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既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和对工农的屠杀,又不赞成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斗争,期望另谋一条中国革命的出路,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势力,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成立,它的前身是中华革命党。1927年11月,邓演达(第三党领袖之一)以中国国…  相似文献   

15.
“一边倒”是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所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来的。毛泽东写道:“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1]这就明确地表示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在战后世界政治中的立场和对外策略(政策)。作为外交策略的“一边倒”(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孟子)中涉及的仁政。其主张:第一,提倡以王道统一国家,以仁政治国反对战争;第二,主张人民应该具有维持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第三,主张薄赋轻税,减轻人民负担;第四,主张统治者遵守农时,给民众以生产时间;第五,主张兴教化,兴孝悌,老有所养;第六,反对统治者奢侈浪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与"应用"是大学的根本属性,第三条道路是介于地方转型高校在研究型与应用型高校"中间地带"的另一发展路径。第三条道路打破了转型发展单一路径的简单思维,赋予了转型高校更加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空间。第三条道路的转型发展遵循了从"两端"到"中间"、从"单一"到"复合"、从"同质"到"多样"、从"外部"到"内部"、从"差异"到"特色"的转型路径。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正在向第三条道路"漂移",正在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第三条道路”产生于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下 ,并随着中左政府的上台和新生中产阶级的扩大而迅速得到传播。“第三条道路”在西方之所以受到欢迎 ,是因为“第三条道路”主张政治宣称跨阶级的合作 ,强调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在经济上强调效率与公正的平衡 ,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 ,建立公司社会与民主企业的混合经济。“第三条道路”是西方民主党响应时代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执政理论 ,它试图为当代资本主义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国家,随着监控能力的发展,逐渐从统治的角色走向居中调停,国家不偏不倚,走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鹊起的“第三条道路”,是当代西方最时髦的“政治标签”,是西方政治家和资产阶级学者新的理论,政策的集合,是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对资本主义新走向的最具代表性的探索,是当代资本主义令人瞩目的新变化,为把握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我们有必要对“第三道路”的主张和实践作一番冷静观察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