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现有的环境法专业人才集中在研究生层次.强化环境法制建设,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环境法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化与层次化教育是环境法培养机制的核心.专科、本科、研究生各层次的环境法专门教育均为环境法制所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环境法的发展中,有一种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双向趋同的趋势,这种趋势以环境伦理的兴起与发展为现实基础,以环境道德和环境法的共生互动关系为理论依据.该趋势表现为环境道德的法律化和环境法的道德化两方面,这两方面辩证统一、构成环境法治的两个阶段,但并不能因此而将这种趋势绝对化.同时还应注意其在发展中国家有特殊的表现:即更多地体现为较低层次的环境道德的法律化;此外在我国环境法治建设中,环境法的道德化更是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对话。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的实质, 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环境法与民法在问题意识、历史视域、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上存在着重大冲突, 这种冲突实际上是民法采取的个人主义理论范式与环境法采取的整体主义理论范式之间的差异所导致。在环境法与民法的对话中, 环境法旨在借助民法的理论范式审视环境问题, 为解决环境问题探寻新的出路; 民法的目的是研究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了民法、民法学, 而这恰是民法典立法急欲从环境法中获得的启示。为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合作, 以公序良俗原则为联结点, 确立二者在调整范围上的界分。  相似文献   

4.
论环境法的激励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手段在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实践中已普遍存在,激励在环境法中的体现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唤起人们的自我牺牲.环境管理中实行的命令控制机制效用的有限性使环境法确立激励原则成为必要;环境保护的价值正当性成为环境法确立激励原则的基本依据.随着环境法的不断进步,激励原则应当确立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产生和兴起于环境危机的时代,在法律领域承载着应对环境危机的历史使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与完成环境法的历史使命高度契合,环境法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首位重要的法律部门。为了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法的价值追求应该以生态文明为应然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基本理念。由此,环境法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法律部门的价值追求:环境法的正义价值表现为追求多面的正义,包括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环境法的秩序追求是生态秩序;环境法的利益追求是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利益的前提下,寻求生态环境利益、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协调与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产生和兴起于环境危机的时代,在法律领域承载着应对环境危机的历史使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与完成环境法的历史使命高度契合,环境法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首位重要的法律部门。为了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法的价值追求应该以生态文明为应然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基本理念。由此,环境法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法律部门的价值追求:环境法的正义价值表现为追求多面的正义,包括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环境法的秩序追求是生态秩序;环境法的利益追求是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利益的前提下,寻求生态环境利益、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协调与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2003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的进展表现在研究成果丰富、学术活动频繁、研究队伍壮大等方面.研究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比较环境法、多学科交叉、环境执法等问题的研究;注重对学科的回顾总结;紧密联系实际.研究的热点包括环境权、环境侵权及公益诉讼、环境刑法、WTO与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环境税等.  相似文献   

8.
国际环境法是21世纪国际社会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国际环境法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渊源与国际法的渊源有共性,更有区别.比较分析国际环境法与国际法,明确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强调法的渊源在环境法治中的重要作用,以丰富和发展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获得对环境法规范的理性认识,必须首先深入认识环境法规范形式背后的利益性质和形式,因为任何一个法律部门的出现都是利益发生冲突的结果.从这个方面展开,通过对环境利益的独立及其特征的论述阐明环境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环境法存在的充足理由.并且从环境法法益主体和环境法法益内容的角度对环境法性质进行再思考--环境法是环境资源经营利用法.  相似文献   

10.
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可以新制定一部环境基本法或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基本法,以实现环境法的历史转型.环境基本法的修改坚持国家生态安全与公民生态环境生存权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国家干预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相结合等原则.环境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应包括总则、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的组织体制与决策机制、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损害救济、附则等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通过追溯朴素的“自然观”、反思当今的“生态观”,探索西部开发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环境与生态保护中不可或缺的刑法作用,并从人类活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中重构环境刑法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建设与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生态环境建设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对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必须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加强法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革落后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自身所具有的无国界性、信息的高流动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难以平衡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于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应当强化还是淡化的争论已成为近年来著作权领域激烈讨论的热点问题。在这种争论存续的过程中,我国的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将何去何从?此乃本文拟探讨的主要问题。从宪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存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以实现权利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为基础,对重构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问题上采取的防御立场,是使WTO多哈回合环境与贸易谈判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贸易与环境问题谈判本身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没有切实履行承诺、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不足以及WTO决策程序和谈判规则的不民主是造成发展中国家采取防御立场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要在今后的谈判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就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环境合作,同时制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是指合乎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环境规律的基本观念。它是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中基本理念的概括、提炼和科学抽象,是环境资源法学科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环境资源法学目的、价值、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反映。主张通过对传统法学基本理念的扩大、深入和重新解释,将当代环境资源法学的一些重要观念纳入到传统法学基本理念之中。环境资源法的基本理念的形成和成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认识的结晶。如下因素对基本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各国环境资源法所确立的重要观点,特别是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中所确立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法律原则、基本政策和思想观点;国际环境资源法所确立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法律原则、基本政策和思想观点;著名环境思想家、理论家和活动家所阐明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观念,特别是著名环境资源法学说所论证和概括的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6.
实施《京都议定书》呼唤绿色GDP,但实施《京都议定书》和建立健全绿色GDP任重道远。本文论述了构建我国绿色GDP的若干法律问题:(1)确立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并举的基本国策;(2)确立优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产品、源头和综合治理的法律体系;(3)确立环境税收政策,加强环境道德建设;(4)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治理环境化学污染。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观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和定位 ,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和谐共存 ,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法律制度支撑体系中 ,环境法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法律部门。本文拟以环境法的价值取向为主要内容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辨析救济类型、救济方式、救济途径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入手,廓清了我国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即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环境侵权行政救济制度和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进而提出了构建一般法和特别法两个层次的环境侵权救济法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企业环境管理问题,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境管理的目标和环境管理动因,指出环境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企业环境管理的动因主要是利益驱动和社会责任。环境管理利益驱动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对于不一致地方,可以通过法律调节的同时,要求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研究结果对企业环境管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锋  王功伟 《东方论坛》2005,1(6):115-119
本文以和谐社会的环境法观念转换为视角,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的不合目的性及其观念根源,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观,进而论证并重新定义了环境概念.本文提出环境乃是生命体之间及其与非生命体之间基于生存的安全与持续而形成的和谐关系状态.人的环境是人类与所有的生命体以及非生命体之间基于生存的安全与持续而建立的和谐关系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观念下的环境法律分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