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蒙的《一嚏千娇》和《球星奇遇记》是两部典型的元小说 ,它们代表着王蒙在小说创作上的自觉 ,标志着作者一种理性的、宽容的相对主义文学观的形成。从元小说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王蒙的元小说创作不仅标志着当代小说创作的自觉 ,而且 ,王蒙的小说创作以个体的形式重演了小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朱全庆  王兆才 《东岳论丛》2001,22(2):134-136
《典论·论文》所说“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代表了曹丕对文学的基本看法 ,是曹丕文学观的理论表述。这种观念是儒家功利文学观的继承 ,但有所发展 ,其意义能引导人们给文学以更多的重视。同时曹丕还认为人生不朽的最佳途径是著书留名。曹丕著书留名的思想 ,从创作动机上激发了文人的自觉创作热情 ,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岱的长篇小说“精神隧道”三部曲《侏儒》、《晕眩》、《心界》是他多年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小说展现了20世纪中后期中国高校知识分子在生活、事业中的灵魂裂变及其对于灵魂整合的渴求。小说以展示人物的心灵为主,充满强烈的哲理意识,可称之为哲理心态小说。哲理心态小说体性特征的外在表现就是其文本形式的颠覆性,内在表现是文本蕴涵的体验性与悲剧性。哲理心态小说实践了作者的生存本体论文学观。生存本体论文学观强调文学与思想的关联,重视艺术的抽象性,关注人的个体性生存,并将其视为文学的本体。哲理心态小说和生存本体论文学观,是当代小说创作与文学理论中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俯视百代文坛,对它的研究也早已是文学研究中令人瞩目的热门题目,取得了越来越丰硕的成果。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至今仍有一个被人忽视的现象需要探讨。文学是时代的产儿。如果说,原始诗歌是人类在洪荒远古的原始社会产生的第一次童真的歌唱,《商颂》是殷商统治者创作的宗教祭歌的话,那么,保存在《诗经》中的三百篇周诗(包括《鲁颂》四首),则是产生于周代社会的伟大艺术。它以其创作地域和作者群体的广泛性、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其艺术水平的高超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突起的诗的高峰,也开创了中国诗歌从蛮荒走  相似文献   

5.
刘爱琳 《江汉论坛》2007,(2):111-114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站在时代交汇点上的作家,她的自觉的实验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她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观和创作理论,非常完美地完成了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过渡,并成为现代主义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表现只有文学家才能表现的“自觉的作家意识”,实际上是一个“为何写作”的创作发生学问题。本文使用这一提法有特定意义,即用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走上文学道路的作家。我们认为,作家为何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风貌和创作质量。具有自觉的作家意识的作家是...  相似文献   

7.
《尚书》中的“诗言志”,经孔子与《毛诗序》的论述发挥,形成以儒家社会政治伦理为核心的政本位文学观,并贯穿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全过程。在文学史上,政本位文学观存在着良性与恶性两种状态。人本位文学观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发展过程却十分缓慢,而且常常受到政本位文学观的干扰,造成理论上的很多混乱与迷惘、创作上的很多缺憾与失败。  相似文献   

8.
从咏鸟赋看汉赋作家的文学自觉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作家的文学自觉历程是漫长的,这种自觉意识在西汉已经出现。如果从创作主体的视角来分析,则西汉咏鸟赋反映了作家创作主体意识的增强;东汉咏鸟赋体现了这一趋势的进一步强化;而建安咏鸟赋说明文学自觉性的真正成熟。所以魏晋文学自觉的形成,是经过汉代作家几百年的努力才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交响东西方传统,走向世界文学──废名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式的诗化、意境化,意象的古典化,使废名小说带着醒目的古典胎记,表明他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深度回归与过多依傍。在传统大断裂、大崩毁的“五四”时代,对于从审美观念到艺术表现都普遍引进、全面更新的文学主旋律来说,废名伤怫奏出了一串不和谐的音符,大有“复古”之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呈现古典体态的小说创作,并非废名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或偶然的撰就,而是他的自成体系的文学观的实践,具有高度自觉的主体意识。为此,只有疏理、考察废名的文学观,用以印证他的小说,才可能对其创作的整体意义作出合理的评估。废名早年在北京大…  相似文献   

10.
赵林 《社会科学论坛》2010,(18):143-150,180
《新青年》开创的启蒙立场,在思想革命和文学启蒙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丝》在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领域生成文体自觉意识,同后来改版后的《申报·自由谈》,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杂文文体确立的期刊序列。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秉承以下的思想品格:以文学推动启蒙的坚定性;创作和批评队伍的团结性;言说空间建构中的进取性。应当说,启蒙立场是中国现代杂文文体得以确立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界普遍认为,《新青年》群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倾向与创造社的浪漫文学倾向,来自于俄国人道主义文学和西方个性主义文学的不同影响。本文认为,这种分野,主要受到了这两大群体留学日本时期所接受的日本"代际"文化的不同影响。具有"明治青年"色彩的《新青年》一代的个性观,理性色彩较为浓厚,因而其创作偏于国民性批判和客观化描写;而具有"大正青年"色彩的创造社一代的个性观,感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主观性、情感性格外突出,因而其创作偏向了浪漫文学一路。  相似文献   

12.
鲁迅于1908年发表在《河南月刊》上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无疑为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文学观.简言之,这一文学观对中国传统社会中旧有的“不撄人心”崇尚“和乐”的文学观进行了无情抨击,并试图通过对“摩罗诗人”创作经历及作品的论述,为中国文坛树立起由“天才”型作家创导的富于斗争精神和不妥协性的“撄人心”的新时代文学观.  相似文献   

13.
从觉醒到迷误─—六朝文人生命意识对唯美诗歌创作的影响王力坚如果说六朝①文学的起点─—建安时代的文学自觉,是导发于文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那么,六朝文学的终点─—南朝的宜体诗创作,则显示六朝文人生命意识觉醒后所追寻的人性复归,彻底地步入了迷误的穷途。在...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文心雕龙》"笼罩群言"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创作论"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序志》),发前贤之所未发,总结了先秦两汉,特别是建安以来文学自觉时代的创作经验,展示了文学形式美的新天地.但在其以《原道》《征圣》《宗经》为核心的文学本体论中却存在着许多与文学自觉时代颇不合拍的旧意识,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就此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文学家的典范意识与文学实践密不可分,“典范的视距”影响具体的创作过程。清初王士禛的《蜀道集》与《蜀道驿程记》采用诗、记文体并行创作的方式,具有强烈的典范意识:接续远典范的意图与树立新典范的渴望。从纵向来看,王士禛基于“为我所用”的征引策略,通过“行记作者”“诗人”“诗论者”的三重身份来重构作品与远典范的关系,凸显创作能动性并消解了远典范的部分压力。从横向来看,王士禛的诗歌和行记注重时代特征,合力表现清初蜀地的社会风貌和“世变”之感,两种文体功能互补与主题一致的联动构成了有机的文学整体。王士禛对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自觉追求塑造了近视距的新典范,深刻影响到清初诗、记二体并行创作的风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讨论了西周铜器铭文中的文学思想问题。从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及铭文对创作目的的表白看 ,西周已有了相对独立的文学活动和初步的文学功能观。其文学功能观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揭示了文学歌功颂德、记彰功烈、宣扬孝道的社会功能 ,这一揭示早于《诗经》“美刺”说中的“美”说 ,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认识到了文学的娱乐审美功能 ,这一认识虽然是初步的 ,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是在有意识地写作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作品。他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详细地总结了自己的写作过程和理论。《太史公自序》则从各方面记载了司马迁作为创作主体的详细情况,这不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文论史上都是不可忽视的珍贵资料。在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史家眼里的文学还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种道德规范、宇宙哲理,以及历史经验的学术写作活动,但这种观念构成了中国古代对于文学写作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或可窥见文学自觉的前奏。  相似文献   

18.
《鲁颂》——颂僖公图复周公之业,争伯诸侯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颂》——颂僖公图复周公之业,争伯诸侯也●郭令原《鲁颂》四篇是反映鲁僖公君臣活动的历史文献,保留了春秋时期鲁僖公的重要史料。虽然《诗》《书》以弦歌与记事分科,其实六经皆史。先民的讴唱,正可以补史传的不足;不可以因载籍的残缺,反而诬古人的歌颂为夸诞。...  相似文献   

19.
李钧 《齐鲁学刊》2001,1(2):97-100
1958年《人民文学》的叙事策略围绕着“破”与“立”做了许多重要改革。这主要表现在:破“文学即人学”的文学观,立“两结合”创作方法;破个体创作主体论,立集体创作主体论;破“批判现实主义”,立“革命的浪漫主义”。以《人民文学》叙事策略的这种转向为标志,50年代末文学创作在总体上开始向“工具论”和“武器论”转型。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其深厚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写作实践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学观念,他的"之"字形书写方式使得其各个时期的创作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对立性;在"腹语师"的文学表演中表达了罗斯严肃的道德关怀。纵观罗斯创作观念的形成、发展和嬗变,反映了具有自觉意识的学者型作家对创作实践的总结和对文学创新的及时回应,体现了罗斯鲜明的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