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大昕通过对先秦经典文本中"天道"一词的考释,"还原"出了"天道"的科学含义和宗教含义。对于科学意义上的"天道",钱大昕主张采取实证的办法来加以研究;对于宗教意义上的"天道",钱大昕基于"经世致用"的考虑,将其划入信仰的范围,并提出了一套有宗教意味的"敬天修身"学说,从而在与佛、道二教的竞争中,为儒家"明善寡过"的教化理论提供了新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太谷宗儒兼释道,创立太谷学派,其间包含有民间宗教因素.张积中创立北宗后更有宗教化倾向.黄崖山事件后,李光炘采取去宗教化的手段以保存学派命脉.在"南北合宗"的基础上,黄葆年、蒋文田、刘鹗等人使学派的学术化不断加强.学派后期活动逐渐徘徊与委顿,但至今存在,成为民间秘密学术组织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青莲教是清代流传于江西、四川及云南等地的民间宗教,一般认为渊源于罗蔚群(即罗梦鸿),肇始于黄德辉,代表人物有吴紫祥、何若、袁志谦、杨守一、徐吉南、彭德源、林芳华等,他们具备直接师承关系,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间宗教教派.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多宗教的国家,形成了“和而不同”的宗教格局。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论述“中国宗教”的两个思想基础:一是阴阳五行,这种自然主义的宇宙观,表达了“天道和谐”的思想;二是礼乐文明,这种人文主义的人生观,表现了一种“人情和谐”。中国人的宗教意识缘此具有崇尚和谐、重视人文的特点,对于外来宗教或新兴宗教的取舍标准,主要取决于它们是否灵验可信。儒释道的三教合流、民间信仰的多元混杂,颇能体现中国人追求“和谐实用”的宗教观。在宗教冲突时有发生的当前世界,中国宗教的历史经验,尤显珍贵。  相似文献   

5.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传统,并提出了未来民间宗教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人类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探讨了其特征。之后,阐释了杨庆堃及其后的宗教社会学者们对于社区性民间宗教的分析。最后从民间宗教概念的扩展、民间宗教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结合以及民间宗教的跨地区跨文化研究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五年解放以前,在我国朝鲜族人民中间所传播的宗教种类较多,派别也繁杂。除儒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外,作为朝鲜族固有的民间宗教有:东学教系统的天道教、青林教、济愚教、侍天教;擅君教系统的大(?)教、元(?)教和擅君教;呼哆教系统的普天教,太乙教等等。其中传播较广,影响较大的是东学教系统的天道和檀君教系统的大(?)教。本文仅就东学的天道教及其哲学观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7.
孔子对“道”的理解和阐述包含三个方面:人道、天道和仁道。其中人道着重探讨人特殊的自然性、社会性和道德性;对于天道,孔子采用了“负的方法”论述其重要性,并将宗教情感化的“天”与客观存在的“天”两者有机地加以结合;而仁道则是人道与天道相互交融的体现,是“承天道以扬人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强劲推行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与全国各地的民间宗教一样,天津民间宗教也出现了复活的态势,特别是步入21世纪以后,更是呈现出日益兴盛的发展趋势。 为了掌握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的真实情况,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笔者运用宗教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活跃在天津的民间宗教,展开了田野调查。一年来,笔者走访了南开区、津南区、北辰区、西青区、东丽区、大港区、静海县、蓟县等地民间宗教活动比较盛行的七八个乡村城镇,调查了近百名男女老少信众,召开了十几次座谈会,并多次参加民间宗教举办的各种法会,现场观察了广大信众的信仰活动。为了调查天津民间宗教与外埠民间宗教的渊源关系,笔者还前往河北省沧县、平乡县和山东省惠民县、章丘县,调查了那里的民间宗教活动。此外,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采取社会学的“问卷”方法,向民间宗教信众发放了200份“问卷”。与此同时,笔者又采用宗教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天津民间宗教历史进行了简略回溯。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天津民间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当代天津宗教信仰领域中的民间宗教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华夏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天道理念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自然秩序、道德秩序和命运主宰是天道理念的基本内涵。天道信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儒家道统的精神原理和古代皇权的合法性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民间习俗,成为中国人的共同心理。在为中国现代化确立“法治、人权、自由、平等、和谐”等现代价值理念的过程中,天道信仰具有重要的价值;倡导文化自觉、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需要我们重视天道信仰。  相似文献   

10.
宗教分为官方承认的合法宗教和未经官方承认的民间宗教两大类。中国古代的合法宗教主要是佛、道二教,民间宗教则种类繁多。合法宗教是正教,而民间宗教往往被视为邪教。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源远流长,其形成并风行的原因主要是弱势人群需要有精神寄托,其教主可分为八种类型。根治民间宗教风行的办法是对百姓“富之”与“教之”,对于违法的邪教教主则应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是清初著名思想家,同时他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也有一定的贡献。黄宗羲前期对戏曲持肯定态度,其戏曲观的核心是重本色当行、重情、重俗重真,是晚明戏曲观的延续;晚年则极力排斥戏曲。黄宗羲戏曲观前后的转变,与其前后期学术思想的转变有关。其学术思想的转变是由早年的明学转向后期的清学,其戏曲观的转变也与此相对应,由明人戏曲观向清人戏曲观转变。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文化作为西北地区主导性的宗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北地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唐、宋元和明清几个阶段 ,给西北地区的民族和社会构成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西北地区文化特色和伊斯兰文化的重要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阳南曲渊源于容美土司时期司主田舜年、田丙如、田如对昆曲《桃花扇》的移植和扶持。长阳南曲从演唱题材方面看,显然具有引进曲种的本质;从艺术特点方面看,属于"阳春白雪"类艺术,与明末清初的昆曲艺术有类似、近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龙华宝经》是明末清初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经典。本文从民间宗教或民众神学的观点,立足于当时中国民众的世界观,对该部经典的宗教思想加以深入研究,系统地分析这一文献中所蕴含的的宗教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法律思想进行了梳理论述。文章从黄宗羲本人生平经历入手,主要论述其法律思想。为了实现理想,他揭露君主专政的弊端,提出以"法治"限制"君权"的一系列主张。  相似文献   

16.
陈可培 《东方论坛》2007,(6):12-15,21
以耶稣会士在华的传教策略为切入点,追溯耶稣会的历史和特性;以<道德经>的思想为参照,分析利玛窦的<畸人十篇>的主旨和意义,换一个角度深入探讨利玛窦之传教策略之所以独特而有效的因素.作者认为推动了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事业的利玛窦之适应性传教策略恰与"无为而无不为"的精深睿智的道家思想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道德劝善思想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明代末年,由袁黄、颜茂猷等儒家士人鼓动起来的一场道德劝善运动影响所及非常普遍,在整个清代经久不衰。本文主旨在于揭示三点:第一,通过对劝善思想的观念史的溯源性探讨,以说明明清之际劝善理论与儒学经典构成了某种文本上的诠释关系;第二,两汉经学时代的政治思想及魏晋隋唐的宗教思想,为晚明以降的劝善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第三,宋以后渐趋明显的儒释道彼此冲撞、互为交织的文化现象,构成了明末清初劝善运动的重要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传教活动的意义不限于宗教之畛域,它在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等人文知识领域在中欧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教士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本体论、天人关系论、道德论、实践论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面所作的符合基督教教义的新解释,成为西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主要资料,同时经过他们之手传入西方的儒家思想在西方产生一定的影响。传教士的这些活动即有文化史的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 要:黄虞稷《千倾堂书目》认为《农田余话》一书为张翼所作,现代学者多承其说;《四库全书总目》、周中孚《郑堂读书志》曾对《农田余话》的作者提出质疑,但并未确定其人;实际上,《农田余话》的作者确非张翼,而是元明之际的邵亨贞。  相似文献   

20.
梵净山是"贵州第一佛教名山"和"中国弥勒菩萨道场"。该山"山连四府",核心地区为五大土司共属之地。本文从梵净山地区现存珍贵的碑刻摩崖和相关文献中,考察贵州朗溪蛮夷长官司正长官田氏在明清两代参与梵净山佛教的重建活动,指出田氏土司一方面对梵净山进行军事统治,一方面大力扶持佛教,借以加强对当地少数民族的教化作用;田氏土司不仅有守土安民之功,而且对贵州佛教的兴盛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