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研究了制造商向顾客提供两种产品,且两种产品在价格、质量和服务三个方面进行竞争的均衡与协调策略问题.通过构建一条包括制造商和顾客的供应链模型,分析了协调情形和无协调情形下两种产品竞争的均衡解.运用数值仿真讨论了各种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协调策略是制造商的占优策略,且两种产品存在越大的价格差或存在明显的质量成本优势或存在明显的服务成本优势时,采取协调策略获益幅度越大;协调策略可以弥补产品在质量成本或服务成本方面的劣势,但从整个市场的发展来说,无协调策略却能加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提高产品平均质量和平均服务,使顾客受益,市场中顾客总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由两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在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同时作用下,供应链成员的协调运作策略。分析了供应链集中决策、供应商合作、供应商不合作以及混合情景下供应链成员的博弈均衡,并进一步分别讨论了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不同情景供应链均衡解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商合作有助于提升供应商的质量努力程度,但会导致供应链整体利润的下降;质量竞争越激烈,在多数情景中供应商的质量努力程度就越高,这在供应商合作的情景中尤其明显,但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供应商努力程度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供应商合作的情景中甚至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
构建由两个制造商和两个专有零售商组成的链与链竞争模型,考虑三种延保服务渠道策略选择情形——两条链均由制造商提供延保服务(MM),两条链均由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RR)和一条链由制造商提供延保服务,另一条链由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H),以探究链与链竞争环境下的延保服务渠道策略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从供应链视角,MM和RR都可能成为均衡策略,且这两种均衡策略可能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有趣的是,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视角,研究发现双方并非会一直偏好于接受同一种延保服务渠道策略,存在特定的区域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在策略选择上有冲突.此外,在链与链竞争环境下,分散化渠道情形下的系统总利润可能会优于集中化渠道情形下的系统总利润.  相似文献   

4.
成员的互惠利他行为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行为因素,消费者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参考效应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行为因素,本文将三者纳入到一个制造商和一个O2O销售模式的零售商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中,同时考虑运作模式的内在动态性,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间的微分博弈模型。借助贝尔曼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分析了分散、集中、互惠利他三种决策模式下的制造商质量水平策略、零售商服务水平策略以及供应链系统绩效,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分散决策模式,互惠利他行为有助于成员制定更高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品牌商誉,获得更大效用。数值算例验证了所得结论,并进行了消费者质量和服务水平参考效应、渠道偏好以及成员互惠利他行为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算例结果表明:1)消费者的参考效应使消费者产生“锚定心理”,导致制造商降低质量水平,零售商降低服务水平,也损害了产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消费者的渠道偏好对供应链成员策略和绩效有着重要影响;2)零售商应鼓励消费者进行线上购买产品,并以线下渠道的服务作为销售辅助措施,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效用;3)成员的互惠利他行为作为一种正向社会偏好能够对分散决策模型下的供应链绩效进行帕累托改进,并且会获得额外的社会福利;4)当且仅当制造商和零售商具有纯利他行为偏好,即具有最低回报程度和最高利他程度时,供应链的总利润能够达到集中决策情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其中制造商是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两个零售商作为博弈的跟随者,研究政府再制造补贴下供应链的决策及合同选择问题。以集中决策为基准,分别建立零售商内部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和Stackelberg博弈时的决策模型,分析了零售商的不同竞争行为、竞争强度及政府补贴对最优结果的影响,同时对零售商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时成员间签订成本分担契约及收益共享契约后闭环供应链的决策及利润进行了对比,并设计出可以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新契约。结果表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行为会使其最优零售价格增大,最优废旧产品回收率及供应链最大利润降低,当零售商内部采用Stackelberg博弈时闭环供应链所获得的利润最低;竞争越激烈,三种模型下各成员的最优定价、回收率及利润都越低;政府补贴可以有效激励集中决策下的回收行为及促进该模式下供应链利润的增长;当零售商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时,成本分担契约的签订可以提高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回收率,而收益共享契约能够使得供应链及制造商的最大利润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供应链为背景,建立了绿色技术研发的绿色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比较了集中和分散决策下的微分博弈均衡解。最后,通过动态批发价机制对绿色供应链成员进行合作协调,并采用数值仿真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说明。研究发现:1)与分散决策相比,集中决策下绿色技术水平和绿色渠道总利润较高;2)当协调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时,动态批发价机制能够协调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行为,并且在该种模式下,绿色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度以及商品的价格均达到了集中决策下的情形;3)在动态批发价机制下,随着绿色投资成本系数的增加或价格敏感度的增加或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下降,绿色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度、商品价格、零售商的利润以及绿色渠道总利润是下降的,而商品批发价和制造商的利润则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供应链成员的社会责任(CSR)投入行为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考虑了闭环供应链中以下四种不同的CSR投入方式:(1)无CSR投入;(2)制造商投入CSR;(3)零售商投入CSR;(4)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投入CSR。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均衡决策和利润,发现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进行CSR投入的方式对闭环供应链决策成员和系统均最有利,而零售商投入CSR的方式优于制造商投入CSR方式。其次,以集中化决策模型的最优结果为基准,探讨了不同CSR投入方式下分散化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机制设计问题。结果表明:两部定价契约能有效实现CSR约束的闭环供应链的协调;且在制造商与零售商同时投入CSR决策情形,契约中制造商的议价能力最弱,零售商的议价能力最强。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模型中关键参数对闭环供应链均衡决策与利润的影响,并进一步对闭环供应链协调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考虑由具有批发定价权的零售商和生产规模不经济的制造商组成的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构建仅制造商具有公平偏好、仅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以及双方同时具有公平偏好等三种情形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探究上下游企业的公平偏好对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均衡决策与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无公平偏好时的最优产量相比,供应链成员(仅制造商、仅零售商和双方同时)具有公平偏好时制造商将会增加最优产量,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而且满足特定条件时批发价格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2)双方同时具有公平偏好对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最优决策与效用的影响最为显著。(3)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最优决策与效用分别同上下游企业的公平偏好系数之间可能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具体还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和制造商的生产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数值分析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由两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析了随机市场需求以及供应商之间同时存在价格与质量竞争的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在供应链集中决策、无风险补偿及有风险补偿三种情境下,构建了基于质量和价格的风险补偿模型并求得纳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可行的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使得供应链达到协调水平,并且需求风险补偿策略对零售商更加有利;在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下,需求风险补偿价格与其对应批发价格正相关,与其产品质量水平负相关;价格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作用随着竞争程度增加而减弱,质量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和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呈倒U型关系;需求风险补偿策略能够激励零售商的订货行为,强化价格竞争程度和质量竞争程度对供应商订货量和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在供应链系统中双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要优于单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本文结论不仅详细剖析了风险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关系,也理清了价格与质量竞争对各方行为策略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0.
质量与价格竞争供应链的均衡与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一个两条竞争的二层供应链模型,每个制造商通过各自的分销商向顾客提供产品.供应链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进行竞争.文中首先分析了三种情景中供应链竞争的均衡解:无协调情景、混合情景(仅有一条供应链采用协调策略)和协调情景.通过分析发现协调策略对于每条供应链都是一个占优策略,并且质量成本优势越大供应链在采用协调策略后的收益越大.但当两条供应链同时采用协调策略后,所有供应链的利润有可能均小于无协调情景中的利润,即可能出现囚徒困境现象.供应链协调加剧了市场竞争,使产品平均质量提高和市场中顾客总量增加.供应链协调总是使顾客受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一个拥有线上渠道的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线下到线上(O2O)供应链,考虑渠道产品差异化策略下零售商为制造商线上渠道进行广告引流,刻画消费者对产品的异质性需求,分别设计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制造商的最优合作广告契约,通过对比两种情形中最优决策及利润的变化分析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不对称信息下消费者渠道转换的麻烦成本、单位不匹配成本等重要参数对合作广告契约设计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对称信息下,制造商可以策略性选择三种不同策略以最大化自身利润,其中不甄别零售商真实信息的混同均衡在某些条件下是制造商的最优策略;尽管信息不对称会给制造商带来利润损失,但制造商通过策略选择可缓和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某些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并不损害供应链总体的利润;麻烦成本的变化会改变制造商不对称信息下最优合作广告契约的策略选择,某些条件下麻烦成本的增高对制造商利润反而存在正影响。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直观考察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研究零售商质量控制和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背景下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应用条件风险值度量风险规避程度,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描绘供应链参与者的最优经济行为,设计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考虑风险规避和质量控制策略对均衡的影响,证明均衡解存在且唯一,并运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均衡模型。最后对重要参数进行数值分析,揭示质量控制和风险规避对供应链均衡解以及参与者条件风险值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参与者越规避风险越有利于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风险规避程度的加深会降低制造商或零售商自身的CVaR,同时增大对方的CVaR,对因产品合格率提高带来的利益而言,制造商所得优于零售商。  相似文献   

13.
考虑零售商可能参与灰色市场投机,我们构建一个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并分别研究制造商是否提供服务以及零售商是否参与灰色市场投机组成的四种情景。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管制造商在高价市场中是否提供差异化服务,在替代系数和低价市场需求弹性都适宜的条件下零售商都参与灰色市场投机以获取额外的利润,并且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赢。其次,制造商提供服务能缩小零售商参与灰市投机的空间和减少利润受损的空间。再次,消费者对产品服务敏感性越高,服务策略应对灰色市场的效果越好。最后,服务水平与敏感系数和替代系数两个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零售商为Stackelberg领导者的跨境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引入关税、国际运输成本等因素并分析关税变动对跨国供应链产品定价和各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产品关税的增加,国内制造商产品A批发价格会增加、产品A直销价格和境外制造商产品B批发价格会减少,而关税变动对零售商定价决策的影响与消费者价格敏感系数有关;本国加征关税会使得国内制造商利润增加、境外制造商利润减少,而关税增加对零售商利润影响与消费者价格敏感系数有关:只有当消费者价格敏感系数较大时,本国关税上调才会使得国内零售商利润增加;随着境外产品B国际运输成本的增加,产品A、B批发价格会减少,而产品A、B零售价格都会增加,供应链中各成员利润都会减少。  相似文献   

15.
存在第三方回收商的闭环供应链中,研究了制造商规模不经情形下,政府奖惩机制对其合作策略的影响。分别构建了制造商仅与零售商(回收商)合作、制造商与零售商和回收商都合作以及均不合作四种合作策略。研究发现:制造商与零售商或回收商均存在合作动机。但是其合作动机的大小则与制造商规模不经济系数及政府奖惩力度有关。若制造商规模不经济系数较小:当政府奖惩力度较小时,制造商倾向与零售商合作;当政府奖惩力度较大时,制造商更倾向与回收商合作;若制造商规模不经济系数较大,制造商总是倾向与回收商合作。此外,无论制造商与零售商或回收商合作总是有利增加旧产品回收总量。  相似文献   

16.
Large numbers of new products introduced annually by manufacturers may str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ailers and manufacturers regarding assortments carried by retailers. For example, many retailers in the grocery industry will agree to broaden their assortments only if the manufacturer agrees to pay slotting fees for the new products. We investigate the role played by slotting fees in coordinating the assortment decisions in a supply chain. To do so, we study a single‐retailer, single‐manufacturer supply chain, where the retailer decides what assortment to offer to end customers. Double marginalization results in a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etailer's optimal assortment and the assortment that maximizes total supply chain profits. We consider a payment scheme that is analogous to slotting fees used in the grocery industry: the manufacturer pays the retailer a per‐product fee for every product offered by the retailer in excess of a certain target level. We show that, if the wholesale price is below some threshold level, this payment scheme induces the retailer to offer the supply‐chain‐optimal assortment and makes both parties better off.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渠道权力结构和联盟策略下风险规避型闭环供应链的决策问题。考虑到产品需求和废旧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及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特性,在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及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三种情形下,分别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与不联盟时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获得了六个博弈模型下的均衡解,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下产品定价、废旧产品的最优回收价格和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期望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的情形下,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增加能够缓解双重边际效应,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正相关,而在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的情形下,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负相关;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有利,而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不利;制造商和零售商权力结构不对等时最优价格决策之间的关系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有关;供应链期望收益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下最大,制造商期望收益在制造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零售商期望收益在零售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以制造商提供服务为视角,研究了产品服务能力竞争问题。运用Stackelberg动态博弈,分别从制造商Stackelberg、零售商Stackelberg和垂直纳什三种不同权利结构情形,求解了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均衡策略。通过分析服务成本与不同渠道权利结构下均衡结果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特征的产品服务能力竞争策略。结果表明,当价格与服务能力水平都比较低时,RS价格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实惠型客户需求;当服务能力水平比较高时,VN服务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经济型客户需求;当价格比较高时,MS产品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专业型客户需求;当价格与服务能力水平都比较高时,产品服务融合策略能够满足品质型客户需求。最后,结合批发价格、服务能力水平、零售价格与服务成本之间的数值变化关系,分析了产品服务能力竞争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潘小军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1):239-249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增值服务可以给制造商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赋能,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作用。本文构建包含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博弈模型,求解基于使用量收费和订阅收费模式下的最优决策。分析不同定价模式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和利润受到增值服务因子、成本降低因子的影响,以及对两种定价模式下的最优决策进行比较。研究显示:存在不同的平台增值服务效果阈值,当服务效果位于不同阈值范围时,平台和制造商将选择订阅收费模式或按使用量收费模式。当平台增值服务效果适中时,平台和制造商都选择订阅收费模式。当平台增值服务效果较低(高)时,平台(制造商)选择基于使用量收费模式,而制造商(平台)选择订阅收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