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家思想所倡导的"人性天放"、"不拘于俗",与古代文人们追求的纯真及个体生命价值的体验相契合。"鼓琴以自娱"、"由技入道"、"得意忘言"等命题体现了庄子思想对后世琴乐美学观的影响,即借助物来实现心境的转变。弹琴的目的就在于藉着琴乐的渐浸熏习,成就自我的超然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2.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呈现出自然、朴素、玄妙的特征。在这种美学特征影响下的道家美育思想也表现出轻功利、重本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山水画在中国倍受青睐与道家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它主要表现在画家与自然的亲近而产生的"天人合一";对自然而不雕琢的喜好;欣赏时的"澄怀味象"以及"气韵生动"境界之追求等四方面.山水画可以说很好地阐释了道家的审美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4.
佛教教义的伦理化与世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原始教义讲究脱尘离俗、循世潜修,四真谛是其理论核心,这与中国传统思想相悖,作为外来宗教为在中国扎根,先依道家、玄学,后吸收儒学,也讲忠君孝悌,允许入世修行和在家修行,并使修行手段简单化,从而使佛教伦理化、世俗化,成为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5.
"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魏晋时期,玄学美学本体论由自然宇宙观转向了人文本体观,玄学的"自然"主义思想是对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继承方面:"自然"即"道性"本体。超越方面:"自然"即"精神生命"的自由性;"自然"即返归本真存在的生命自觉。魏晋玄学作为人生本体之学,其命意在于精神生命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在于借本体的追问,给生命的自由找一个终极的依据,借对"自然"本体的确认,为无限的、自由的、自然本真的生命作注释,从而使生命返归本真的存在状态,成就个体生命的诗意自然、自由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影响人格的视角出发,对道家之"道"的特征及道家思想文化对中国人特定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与阐释,并藉由对道家人性论的分析,最终形成了道家人格结构的理论模型,包括自然本真和知-情-意-行五大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以道家"道"之"自然本真"为核心且一以贯之的有层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在程颢之前,"天理"具有自然、天命、道德等含义。为了批判佛老、复兴儒学,程颢对"天理"古义进行了改造。为了辟佛,他肯定"天理"的自然之义。佛教否定人的自然之性,程颢则认为人的自然之性是天理的体现。为了批判道家,程颢为"天理"赋予仁德。道家主张"绝仁弃义",程颢则认为仁德是天理的表现。程颢对"天理"的改造,奠定了理学的思想基础,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程颢的天理论还存在不足之处,体现在他对天理善恶缺乏一贯的认识,后经程颐改造,"天理"才真正成为理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8.
指出19世纪美国文学家梭罗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同道家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梭罗热爱自然,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正与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梭罗厌恶奢侈的生活方式,提倡简朴的生活,这正好与老庄主张的减少贪欲、返朴归真的观念相一致;梭罗崇尚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剥夺个人的权利,这正与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同出一辙。通过对梭罗与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认为饱读东方哲学著作的梭罗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荀悦道家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著名学者荀悦深受儒家经学濡染 ,同时也多得道家思想之沾溉。他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辩证法思想以及抱朴守真的观念 ,将社会批判思想与对道家学说的借鉴、吸收很好地结合起来 ,并贯彻到其著史活动中 ,凸显出道家思想及其与史学关联的演变、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佛教自两汉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就不断地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产生碰撞,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吸收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特色的佛教。中国化的佛教特点在禅宗中的表现最为突出,而禅宗的经典《坛经》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的思想总结。《坛经》是出自禅宗六祖惠能之口,经由弟子记录整理而成,是佛教典籍中第一部以"经"命名的中国僧人的著作。《坛经》即心即佛、顿悟见性、入世化的思想价值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并体现出中国佛教重视心性、重视顿悟、重视现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核心,且有着丰富和复杂的思想渊源。李贽兼取儒、释、道各家又能融会贯通,其中心学、禅宗和道家是李贽思想尤其是"童心说"最重要的来源。李贽"童心说"思想受到了道家"婴儿说"、"自然说"、"自然人性"等思想的影响。通过对"童心"与"婴儿纯朴之心"、"出自童心之言"与"自然发出之言"、"出自童心之文"与"至真至性至情之文"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童心说"受道家思想影响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家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富有魅力的人生哲学而得以绵延不绝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及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事实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地就是通过道教而得以延续并发展的。道教利用并神化老子和老子之道,其渲染的“老子化胡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与佛教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它的最早提出,具有将外来佛教纳入华夏文化系统之中的意义,这与华夏民族历史地形成的自我中心论和大一统观及其在文化观上的表现——华夏文化正统论有关。  相似文献   

13.
道家从自然人本主义教育观出发尊道而尚"自然"。其教学方法论思想的基点就在于尊重学习主体的自然自我,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通一而毕,取法自然;无为之治,不言之教;逆向而求,"复"而反"约";智恬交养,心与物齐等等。探索其教学方法论的思想底蕴,对于我们反观当代教育,超越局限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家自然权利观的核心观念是因循自然,有性任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倾向.道家自然权利观集中表现在以"无为"论为指导、法自然之道而行;以"和"来维护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万物平等、善待和尊重生命这三个方面.道家节欲、知足和厌贪的自然权利观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意义,但有忽视科学技术,淡经世致用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道家政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其中道家的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理论值得关注。关于政治冲突,道家认为"违道"是其总体根源,"有为"是其欲望根源。在政治整合方面,道家提出了以"行无为"为总纲,以"法自然"为规律,以求辩证和弱用为策略,以"理想国"为激励。  相似文献   

16.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唯道是从"的思想曾一度造就了西汉文景之治的辉煌盛世,后虽末被官方采纳,但对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道家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道家的生态思想越发引起世人关注。道家在生态伦理上注重尊重自然,甚至以天地为父母;在生态保护方面,道家认为人与自然不是相互战胜的关系,人应当在认识自然的前提下通过自律来辅助自然;在生态利用方面,道家讲究人应当有理、有利、有节地利用自然,以维护生态和谐,从而呈现出其以"道法自然"为特色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尤其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道家思想的中心价值是"自然","无为"是实现这一价值追求必然选择的方法论。赫尔曼·黑塞的作品在价值取向和方法运用上都与中国道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通过分析《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对赫尔曼·黑塞的思想和中国道家思想间的关联试作列举分析,考察这二者相关联系的研究对未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佛教传播引起的形神之辩至刘宋时期向纵深发展。以慧琳、何承天为代表,神灭派析取先秦道家"道"本原论、气一元论思想,但虽然认为神也是气,而以形神为二,不能有效反驳形粗神妙观点。以宗炳、郑鲜之为代表,神不灭派以佛教神不灭论为基础,重点借用、改造先秦道家思想,发挥老庄等重神轻形思想来说明形神为异、形粗神妙。同时,神不灭派以先秦道家的本体论、本原论为范本,努力提高神的地位,使之逐步抽象化。双方的辩论提高了佛教本体论水平,也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