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况钟(公元1383——1442年)字伯律,号龙冈,江西靖安县人,出生于破落官僚家庭。他的仕途与众不同,走的不是一条科举成名的道路,而是“以吏起家”,即由书吏到礼部仪制司主事,进而为礼部仪制司郎中,后经内阁首辅杨士奇和尚书蹇义、胡濙等的推荐,被明宣宗朱瞻基擢为苏州府知府,前后在郡苏任职十三年(公元1430——1442年),直至卒于任上。  相似文献   

2.
《答问》和《补正》分别是《书目答问》和《书目答问补正》二书的简称。《答问》的编者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是清末颇有影响的一位目录学家。年少时聪颖好学,十六岁获乡试第一,27岁(同治二年)登进士,曾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官至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他从自己多年治学和工作经历中看出当时科举有种种弊端,发现不少诸生不会读书。最使他不满意的是许多从事举业的人“帖括之外,无所知”。他认为,这些人已被“恶滥时文,夺其本力”。为此,他极力主张诸生多读经史、考据、古文词章和一切可以用以经世之书。为实现这一主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思想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家世与思想渊源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龚氏是浙江的右族,“簪缨文史”,累代仕宦。他的本生祖父禔身是个举人,过继祖父敬身是个进士,都在北京作过官;敬身后来由礼部外放,官至迤南兵备道。父亲丽正在嘉庆初年中了进士,供职礼部,外放官至苏淞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外祖父段玉裁是赫赫有名的文字学家。龚自珍十二岁就开始从外祖父学习《说文》部目,可谓学有根底。他很有才华,少时所作诗词文章“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外祖父却担心浪漫的诗文有害于学问功名的“正途”,特别告诫外孙要读经治史,“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但龚自珍以后偏偏走上了名士的道路,三十八岁始中进士,后官宗人府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仕途蹇滞,潦倒终生。  相似文献   

4.
<正> 翁万达(1498—1552),字仁夫,别号东涯,潮州揭阳(今属广东汕头市)人。他“少颖异,五岁能诵书”,“比就傅,文日有名”。嘉靖四年(1525)中乡试,次年登进士,又次年授户部广西司主事,从此步入仕途。三十四岁那年,他出补广西梧州知府。不久,充任征南副使,由文职转为武官。后又升四川按察使,陕西古布政使,擢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最后宫至兵部尚书。五、六年的地方官,十余年的南征北战,翁万达为正在日益衰落中的朱明王朝出了大力,立了许多功劳。他的著作传世者有:《东涯集》十七卷,清代冯奉初辑入五卷于《潮州耆旧集》丛书中,《稽衍诗》一卷,民国翁辉东辑入《唐明二翁诗集》丛书中。还有《平交纪略》、《总督奏议》各若干卷,巳佚。  相似文献   

5.
李贤     
<正> 李贤(1408—1466),字原德,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人,父李升.祖父李威曾任云南省江川县丞.李贤学业精粹.乡试中举,名列第一(俗称解元).33岁时又考中进士,其考卷传出,争相传诵,大有京城纸贵之势.内阁大臣杨士奇非常赞赏他的文章,很想见识他.但李贤为避授官分配的嫌疑,拒不拜谒.初授吏部验封主事,历任兵部、户部、吏部侍郎,深受子谦信任.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他以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政事,徐有贞罢相后,他继任内阁首辅.明代,内阁大臣多为南方人,河南人官至首辅者,唯有李贤和高拱两人.  相似文献   

6.
一、明代票拟制度之考述明制,外廷臣工章疏经通政使司呈内廷交皇帝阅览后,发至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以皇帝名义拟作批答草稿,用小票墨书贴于奏疏面进呈皇帝,称为票拟,亦称拟票、票旨、条旨、调旨。皇帝如同意内阁草拟,即亲自或交司礼太监以硃笔照批于章疏下发,称为批红。如不同意,则发还内阁重拟,称为改票。或有章疏呈皇帝后不发内阁,不作处理,称为留中。票拟是随内阁制度完备而形成的制度,有关形成时间最早一种说法是为宣德中。但此  相似文献   

7.
谈回族作家丁澎的拟作及收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澎(1622—1683至1691年间),字飞涛,号药园,回族,明末清初仁和(今杭州)人。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二十一岁参加乡试,中举人。二十三岁,清兵入关,明亡。他青年时期,在家乡致力于诗文写作,打下了基础。直到三十四岁,应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会试,才中了进士。在北京任中央高级部员,先官刑部主事,后任  相似文献   

8.
清代扬州盐商有三位"通人"——江春、汪懋麟和马曰琯。江氏康山草堂和马氏街南书屋常被人提起,唯有汪氏百尺梧桐阁罕为人知。百尺梧桐阁在东关街哑官人巷,今称雅官人巷,曾任内阁中书与刑部主事的汪懋麟曾隐居于此。汪懋麟在京做官期间,与诗人宋荦、田雯、曹禾、丁澎等合称"金台十子",又与扬州同乡汪楫并称"二汪"。汪懋麟具有商人和文士的双重身份,作为扬州盐商大家族中一个具有突出政治影响与文学成就的成员,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7,(12):62-62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一个豪门地主家庭。他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相似文献   

10.
<正> 龚自珍能开风气便堪师,天挺诗才此最奇。两字红禅归一味,吹箫说剑证心期。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官由内阁中书作到礼部主事。诗集有《破戒草》、《己亥杂诗》等。龚自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近代诗坛的开山诗人。在万马齐瘖的黑暗年代,他的诗奇境独辟,别开生面,对我国近百年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龚自珍在诗词作品中,常常吟咏“剑气箫心”,这是他愤世忧时的自我心灵的形象写照,它曾震动过近百年间许多先进的诗人,使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1.
汤鹏,字海秋,自号浮邱子,时人也称汤益阳。1800年(嘉庆五年)生于湖南益阳。23岁取进士,初官礼部主事,后被选入军机章京,转贵州司员外郎,旋擢山东道监察御史,但以勇于言事,触怒清室,不一月即令仍回户部供职。他还做过记名知府等闲官,足迹近大半个中国。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死时,年仅44岁。  相似文献   

12.
杨廷和(1495——1529),字介夫,河南新都人,自幼聪颖好学,12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身仕明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历官翰林院检讨、太子侍读、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自正德7年至嘉靖2年任首辅大学士,并先后被授予少保兼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左柱国等荣誉爵位。在正德末年危机频现、政局动荡的历史旋流中,他挺身而出,领导进行了政治改革,成为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一明武宗是个争强好胜、骄横荒淫而又昏庸的封建帝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西南部崇山峻岭中的遂昌城里,至今保存着一座纪念我国晚明杰出戏曲家汤显祖的祠宇“遗爱祠”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举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他秉性耿直,嵚崎磊落,为官清正,忧国忧民,敢于打击恶势力,因此遭到封建统治者的嫉恨,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三百八十年前,汤显祖被贬职到遂昌任过五年(万历21年至26年,即1593——1598)知县.时间虽短,却做了不少对人民有益的事.遂昌人民赞扬他是“清宫”,尊称他为“汤公”.后来,汤显祖罢官返乡,遂昌人民怀念他,特地建造了这座纪念堂.汤显祖在《与吴本如岳伯》中说:“昔人云:良牧所在民富,去而见思.初谓平平  相似文献   

14.
《读书》杂志1979年第8期,谢国桢先生写的《访书观感》写到扬州图书馆时,说馆藏的善本书籍,“有《续清文献通考》著者刘锦藻的藏书,刘氏在清朝曾做过内阁中书的职位,颇得到内阁大库的藏书,多已出售,余留下来的书籍归到该馆,仍不乏善本。”按刘锦藻是《续清文献通考》的作者不错,但他是湖州南浔人,他没有做过内阁中书,他的藏书没有售归扬州图书馆。他所著《坚瓠盦集》刊入《南林丛刊》次集,集后附有吴郁生所撰行状,称他于光绪戊子举于乡,甲午成进士,先是已援例得户部主事,以郎中候选,至是复归本班,签分工部  相似文献   

15.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今合肥)人。天圣五年登进土第,累擢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嘉祐六年迁给事中、正三司使,拜枢密副使。薨于位,赠吏部尚书,谥孝肃。他是北宋中期有名的政治家。 (-)清心直道,刚而不愎。包拯“生于草茅,蚤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有竭忠死义之分。确然素守,期以勉循”。可见他从小就读书刻苦,抱负高远,立志为国家尽力。他二十九岁考中进士,初授大理评事,知建昌县,续改监和州税,可是他“以亲老侍养,不仕宦  相似文献   

16.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北江陵人,是明代后期一位有作为的政治改革家,被进步思想家李贽称为“宰相之杰”。他为了挽救明朝的危机,于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以裕王(即穆宗)讲官的身分进入内阁后,次年,便上《陈六事疏》,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政见。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神宗即位,他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前后当政十年。在此期间,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究其奥妙,有如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7.
雷渊评传     
<正>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今山西省浑源县)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卒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184——1231年)。他的父亲雷思,以进士任同知北京路转运使事,有《易解》一书行世。雷渊三岁丧父,七岁被兄收养;但因他是庶出,诸兄都看不起他。十五岁时,雷渊以胄子的身份进入太学读书。  相似文献   

18.
吴汝纶(一八四○一一九○三)字挚甫,安徽桐城人。他自幼聪颖,刻苦求学,早著功名,二十岁中举,二十一岁成进士,接着被委任为清朝的内阁中书。后来历任深、冀等州知州,又曾被李鸿章聘为保定莲池书院山长,一度充当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但他在晚年不愿宦海浮沉,厌恶官场的角逐,而专心致志地从事桐城派古文的写作,成为桐城派后期的大师;大力提倡西学,主张仿照西制创办学校,革新教育,并亲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创办了新式学校——桐城中学堂,为发展我国近代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吴汝纶一向热衷于教育事业,从事教育活动由来已久。他任深州、冀州的地方官时就  相似文献   

19.
王通(580—617)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西)人。曾“秀才高第”,为“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王勃集序》),是隋初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人皆称之为“大儒”。尽管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当权派谋划,但不见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隋文帝仁寿三年,“龙门正通诣阙献太平十二策,上不能用,罢归。通遂教授于河汾之间,弟子自远至者甚众。累征不起。……大业末,卒于家,门人溢曰文中子”(《隋纪三·文帝仁寿三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特别是居家讲学期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发端于夏商 ,终止于明清。从三公到三省、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夏辽金元复式体系、内阁、军机处 ,经过萌芽、初步成形、磨合、继续探索、成熟高峰等阶段 ,在轮回反复的演进中一步步弱化相权、加强王权 ,由开府施政过滤到参议辅政最终被君主专制统治所奴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