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研究会代表着新文学初期的现实主义倾向。作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之一的庐隐,便向来被视为现实主义作家。比如,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中写道:“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继《新青年》之后,揭起了现实主义的旗帜,强调‘新文学的写现实主义’……,叶绍钧、冰心、朱自清、王统照、许地山、庐隐等早期新文学作家都以不同的创作风格体现出大学研究会的  相似文献   

2.
处于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背景下的胡风、周扬和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形态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独尊现实主义理论倾向,它是通过对浪漫主义的有效兼容、对现代派等非现实主义文学的彻底排斥、对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无情批判等理论活动表现出来的。从实践上讲,这种倾向确立了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文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在理论上它却使现实主义在现当代中国陷入二难境地。这是理论家的悲剧,也是作者的理论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文学流程中 ,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没落和现实主义的崛起 ,根本原因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历史选择。这种选择所导致的使命感使中国的现实主义区别于欧洲的现实主义。西方文学的输入和传统文学的继承使中国新文学充满了对峙和张力  相似文献   

4.
"浙江潮"引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取决于浙江作家对世界文学新潮的敏锐感知与把握,也根因于积淀深厚的地域人文传统对现实主义的精神呼应。其引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都有显著表征,集中体现在对各种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对中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以他的小说和杂文显示了新文学的革命实绩;同时他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家,他那一篇篇闪灼着真知卓见的文艺批评论著,指明了我国新文学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时至今天,还闪耀着先驱者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现实主义形态学视角认知中国新文学巨匠茅盾 ,探讨“社会批判”型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价值 ,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层面揭示茅盾作为此种文学形态典型代表的意义 ,由此确立其在文学史上无可置疑的领衔地位。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长期作为一种主流创作方法和艺术形态被提倡,同时也具有改造与重塑作家的世界观、美学观的特殊意义。它的根本指向是关于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新文学形态的构想。虽然冠以“现实”之名,“主义”才是根本,它包含着鲜明的理想色彩乃至乌托邦精神。因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取代是必然的。当代现实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规范机制,通过日趋严格的典型设计和题材规划,实际成为了文学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新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现实主义批评特色.本文通过对茅盾建国后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从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历史-美学”的批评原则和科学公正的批评实践等三个方面阐述其对当代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乡土"的发现是新文学"现代性"的重大标志.新文学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上深层内涵的"文以载道"传统规定了新文学小说对"乡土"的表现在内涵与形式两方面的限度.中国现代小说"乡土"意蕴流变的诸特征,在根本上是由于中国革命对文学的要求和限制.  相似文献   

10.
对新文学三十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进行观照和评析,是一个大而难的研究课题。许多文学批评家为此进行了不倦的思考,但真正站在这一波澜壮阔的文学潮流之外作出冷静而客观的探讨之作还不多见,人们更为执着的是从意识形态。社会效应等方面去关注现实主义。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以下简称温著)一书就试图把自己对三十年来现实主义的阅读理解和现实人生体验引发到历史的沉思上来,从整体上把握新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变化流程和考察它的历史命运。该著付出的这一努力,无疑能弥补现实主义研究的一些缺失而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来。一…  相似文献   

11.
似乎已经过了意气用事地争论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三家谁届文学正宗的时代,保守地将现代主义指斥为洪水猛兽,或贬抑为颓废色情,甚至对现代主义此一现代文学史之基本存在事实干脆别过脸去,这样的论者估计已经不会太多。而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主潮相比虽居旁选支流但有力地推进和丰富了新文学的历史进程,已成为稍具学识的文学史家们的不争定论。因此《1900-1949:中国现代主义寻踪》(吴中杰、吴立昌主编;以下简称《寻踪》)一书的出版,作为系统清理和爬梳中国现代主义在本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发展中生成演变…  相似文献   

12.
现代派文学是继批判现实主义之后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又一浪潮,它在我国“五四”运动前后正冲刷着整个欧美文坛。“系统就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作为本世纪初世界文学这一动态大系统中一个要素的“五四”新文学,必然要受到这一系统中其它要素的作用,郭沫若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号手,更是首当其冲。所以,现代派文学对郭沫若的影响是一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欲就德国表现主义对郭沫若的影响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俄国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屋脊。它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世界各族文学都曾产生过影响,特别对中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其影响和意义就更为明显。沈从文在俄罗斯文学中找到了屠格涅夫,找到了屠格涅夫的成名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郑振铎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所作的贡献: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倡导“血和泪”的文学,促使新文学现实主义主潮的形成;致力于“美文”建设;创造了散文式小说,丰富了小说文体;作为一位新诗的开拓者,赋予诗歌以鲜明突出的时代精神,探索新诗体式的多样化。郑振铎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丰富而深刻的联系,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企图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鲁迅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特点;鲁迅如何论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鲁迅的影响。一鲁迅翻译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首先,鲁迅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别关注是从中国民主革命的特定历史要求出发的。  相似文献   

16.
左翼十年的革命文学运动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文学运动,这个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是以十月革命后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对现实主义的新的阐释与探讨为理论背景的。十月革命后至30年代初,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对现实主义的新的理论探讨大致经历了从新现实主义到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直至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概念将其理论定型的发展过程。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学以现实主义为基点探讨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特征的基本格局影响规定着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基本格局。中国左翼十年的革命文学运动是  相似文献   

17.
通俗文学伴随着影视剧的趋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但研究通俗文学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前些日子,我拿到汤哲声先生新著《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重庆出版社1999年1月版)时,颇为惊喜,阅读之后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通俗文学是20世纪初新文学作家登上文坛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命名。新文学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学之所以有这样的命名,是为了表明他们所创作的文学是有别于传统文学而具有新的特质的文学。事实上,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也就是新文学与通俗文学双轨发展的。一个世纪以来,新文学因其“新”而受到人们广泛地重…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观点审视,中国新文学的黎明期理所当然应始于五四时期,似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天经地义该从这里起步。但是若对中国文学的演变进程加以纵向考察,便会发现晚清文学改良已放射出中国新文学的黎明曙光,古代文学的旧殿堂已开始全面解体,具有“现代型”特征的新文学正在同传统文学的痛苦诀别中艰难地发孕着,从文学观念到创作实践都蕴含着新文学“现代型”的一些基本素质,初步展示出中国文学朝着“现代化”力向迈进的历史趋势。因此,新文学的黎明期应该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开始,考察新文学“现代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学与城市文学是新文学的两大主体构成。在中国现代以来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二者既相互补充,又构成比照甚至对立关系,形成了中国新文学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在新时期以前的文学发展中基本形成和确立,在新时期以来日益成熟和巩固。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新文学一个重要的支撑性结构,它将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是杜甫、白居易以及元稹等人之文学观念的清醒延续,尤其是白居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文学主张对其影响深巨。但西方体验对其文学观的形成也同样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开阔了其阅读视野,深化了文学体验,丰富了理论储备,使其文学观念产生了新变和质变。进化史观、实用主义哲学、近现代欧美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人道主义、“易卜生主义”等丰厚的西方文学文化资源有效充实并强化了他早期所接受的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观,使之逐渐凝结成一种中西连通、古今交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在新文学的初创时期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