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将尼克松的对华缓和政策置于其"均势"战略总构想之下进行再探讨,指出尼克松之所以推行这一政策乃是为了构建两个外交三角,即"中美苏"外交大三角和"中美日"外交小三角,通过这两个外交三角的构建,最终实现其"均势"战略的总构想.  相似文献   

2.
"语音诊疗法"--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应用语言学中的二语习得理论 ,方言区的学生学普通话时 ,普遍存在着一种“母语迁移”现象。笔者所创设的“语音诊疗法”就是基于这一基本认识 ,在普通话教学中有意将方言材料融入其中 ,以建立学生语音档案为手段 ,通过“看病”———“对症”———“下药”———“复诊”四个环节 ,全面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3.
单音节动词不仅是现实生活中,更是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身也是极其灵活多变的一类词。本文以当今网络常用的41个单音节动词为对象,运用邢福义先生“小三角”理论,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释意学派“口译三角模式”强调翻译的三个阶段:理解—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再表达.在口译三角模式的基础上,口译的思维过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口译听解、口译记忆、口译转换和口译表达四个步骤.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口译的创造性体现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灵活敏感的反应力和迅速准确的逻辑分析力等方面.“口译三角模式”充分证明了口译活动中创造性的存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区域政府合作促进区域合作是建设“粤赣湘红三角经济圈”的理性选择。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现实障碍主要表现于合作观念上存在过强的地方保护主义,体制上缺乏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以及制度上缺乏有效的区域合作法律法规等。结合红三角经济圈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合作理念、合作机构、协调机制和合作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犹”字在《三礼注》中的用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释句;二、释词。其中释词又包括四个方面:1、解释同义词、近义词;2、用本字释借字;3、以今语释古语;4、用本义释引申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处于贫弱中的中国,纷纷转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文明”重视。但是,在一场向西方学习“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热潮中,却有部分知识分子对此持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在肯定西方“科学”与“物质”对中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并由此指出了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要性———鲁迅和梁启超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巴楚文化在重庆市渝中区尚有遗存,今佛图关以前称浮图关,“佛图、浮图”源于楚语“於菟”:虎,“浮图、佛图”关即“於菟”关、“虎”关,此地在山岭脊梁,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形似老虎把守。其根由是,古代三苗一支溯长江西进到达今浮图关,以“於菟”命名此地。后来,古代楚人攻占此地,命名“於菟”,意为“虎牢关”。鹅岭,在浮图关对面一公里地,山岭不似鹅,而是巴族语、土家族语“峨且列”音遗。土家语峨,蛇;且列或列且,列兼虎意,汉译音读“岭”;意为“脚踩”。“峨岭”、“峨力”音近,意为“蛇虎横行、草树丛生的潮湿坡地,随处脚可踩到蛇”。  相似文献   

9.
政府跨域治理决策表现出了显著的行为生态学特征,应用演化博弈模型对上述决策行为进行动态模拟,发现政府跨域治理决策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某些关键参数决定了决策的演化路径和最终的稳定均衡策略,且对“锰三角”跨域环境治理个案研究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意义”的分析一直是语言学特别是语义学的热点。主要从历时性的角度讨论东西方对“意义”理解的异同,意在揭示“意义”的含义。根据时代特点,讨论中西方各时期对意义的不同定义,阐释“语义三角”在中西方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弗莱提出的"三角形"批评说,即探讨作者、读者、批评家与文本的复杂关系。首先,文本生成是个"胎生"的过程,一旦生成,它就和作者处于关联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关系中。其次,读者的创造性阅读就是与文学文本进行"亲切的接触",与文本"打成一片",并完全融合。最后,批评家的任务是还原文学文本非功利的、自成一体的形态,他不局限于单个的、封闭的自足文本,而是向"大文本"迈进,并以宽容的心态视其为体现人类命运和人类理想的想象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浅谈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思想主张修习禅定,其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其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本文主要通过对枯山水庭园的重要景观构成元素砂、石景观及其特定的宗教象征意义来阐述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道",主要指形成世界的本原,决定万物的本体,宇宙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而老子的"德",其广义是指万事万物合"道"而行的品性,其狭义则指人的合"道"而行的品性。"自然"是老子"道"与"德"的本质特征。"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体"德"用,二者辩证统一于万物之中。老子哲学的主要意蕴就是依"道"而立"德"、立"德"而明"道"。老子对"道"的预设与描述体现出老子哲学理论思维的形上视域,老子对"德"的揭示与规定标志着老子哲学实践关怀的形下向度。  相似文献   

14.
"颜色革命"·美国的民主战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从中亚到中东刮起了一股“颜色革命”的风暴,它与所谓的“天鹅绒革命”一脉相承,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操纵的以和平的“街头政治”形式颠覆民选的非亲西方政权的系列事件,是一串“美国化”的事变。它的最大卖点是和平的非暴力的不流血的方式,它反映了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强势地位。我们应以两手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5.
沈约是发明四声的重要奠基者,也是将"四声"引入诗歌理论的首创者。"用四声以制韵"是"永明体"诗歌的核心特征,其具体内容是指:一句之中,必须避免同声同韵的字重复使用,并以"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为标准达到字调的相间。"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不仅不是"病犯"而是"用四声以制韵"的"韵",它只有在并提时才具有意义。沈约没有提出过"八病"之说,"八病"是后人基于"八体"言论而产生的一种附会,而将"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归入"八病"则是附会之上的附会。沈约的《答陆厥书》等文章廓清了"四声"与"五音"的区别。他的"声律论"建立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过渡的桥梁,也导致了"拘声韵"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亦是一种历史思想。它最早渊源于《尚书》,与"殷鉴"思想、"先王"观念紧密相连,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予后世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18.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中间代”或“中生代”的命名现象,其实只是这些诗人们“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他们对1990年代与1980年代的诗学差异尤为敏感,同时也就有对共同性的忽视,这导致了他们对自我存在的焦虑,并进而试图通过对自我命名的方式“标新立异”。然而“中间代”或“中生代”并不能构成一个独立于“第三代诗人”或“新生代”的“代”,他们应属于“新生代”的一部分或一种写作倾向,或者应称为“新生代后期诗人”。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