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宇宙间最普遍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都科学地运用唯物辩证法,但他们在运用唯物辩证法方面又表现出某种差异,毛泽东善于从对立中把握统一,邓小平则善于从统一中把握对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辩证法的娴熟运用多有独到 ,其突出之处是 :“两点论”看事物、“两手抓”做工作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使事物朝对人民有利的方向转化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用发展观审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坚持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从矛盾的对立中把握同一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 ;从全面中把握重点 ,实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高度统一 ,提出“坚持两手抓”的工作方法 ,这些方面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对立统一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新柏拉图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柏拉图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和运动变化的思想,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以及范畴学说中的对立和同一的思想。这种合理的辩证法思想是以神秘主义的方法表现出来的,是为其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服务的。这种二重性也决定了新柏拉图主义的辩证法对以后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风格是相对于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而言的.不同的作家、不同题材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文雅、有的通俗.同一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也并不一定是同一语言风格,有时写的文雅.有时写的通俗.这些都是语言风格问题.但如果同一作家在同一作品中采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描写一种事物或情形,就不在再是单纯的语言风格问题,而是运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且这种修辞手法已经在文学作品中定型化和格式化了,通常被称之为"雅俗格".  相似文献   

6.
“互补”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为了解释波粒二象性之谜而提出的著名原理。后来,他把这一原理 发展为一个普遍的认识论原理。 玻尔的互补原理包含着互斥和互补两个方面。“互斥即互补”,类似于“相反相成”。是适合现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合乎辩证法的科学思维。它主要启示人们要善于从对立中发现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即从对立中去把握同一。 互补方法是建立在对立统一原理的基础上,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体现和生动运用,因而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大量事实证明,它是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但不能把它视为解决各种矛盾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即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理论界有些同志却持不同看法,认为统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他们把对立和斗争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认为“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差异性和斗争性是一个意思”。我们认为,对立与同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对立与斗争是不同的概念,不容混淆。斗争不是矛盾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同一性这两种基本属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是普遍的。它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领域,存在于人类认识的过程,存在于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中。人类对辩证法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随着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对辩证法认识的历史也就是科学的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们的对立不是绝对的,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一、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它们既是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又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要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两者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就必须分清语言矛盾与实在矛盾、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广义矛盾与狭义矛盾的不同意义,并辨明矛盾与对立、否定、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关系.辩证矛盾在广义上讲,是任何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存在的否定或"自我背反"的性质及其表现,并由此造成系统的运动与变化,使同一变成不同一,对立变成不对立,一切皆向其反面转化.矛盾不是现成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是由否定造就对立与统一的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普通逻辑的科学本性及其功能,都是建立在以"三同一"为条件的思维确定性这个基点上的.辩证法作为关于客观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要以普通逻辑为基础,没有确定性就谈不上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离开确定性与灵活性统一的确定性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与普通逻辑、辩证法是对立的,普通逻辑与辩证法是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三玄的本体论和辩证法对刘勰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体论促成了《文心雕龙》一体化的探本溯源性建造,辩证法则使刘勰从矛盾对立的角度进行“支体必双”式的整体性发展把握。以道的此岸性与彼岸性、动态性与静态性为分野,以《易经》为总源头,《易传》和《老子》、《庄子》在相辅相成中又形成双水分流的态势。三玄对《文心雕龙》本体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刘勰对这四性的综合把握上;这种把握,从美学辩证法的角度看,还应从刘勰对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的玄佛化的道家和以接受挑战的身份出现的儒家的整体性上去透视。  相似文献   

13.
对存在本质的反思有同一、差别、矛盾三个环节。运用本质的反思的方法理解辩证法,辩证法的本质存在具有三个规定性:同一环节,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辩证法存在;对立环节,没有理性思考就没有辩证法;矛盾环节,没有生活反思就没有辩证法。辩证法既不是抽象的精神结构,也不是自然的一般结构,而是人对于生活反思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是人在生活反思中的理性思考。对辩证法的正确理解,必须超越经验层面的常识思维方式而跃迁到概念层面的哲学思维方式,才能消除把哲学层面的辩证法观点下降为经验层面理解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真正做到坚持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细读<历史与阶级意识>后,作者认为,青年卢卡契从主体客体同一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阐释为主体客体永远相互生成、相互中介的总体性辩证法,他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物化、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以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阶级立场;青年卢卡契的总体性辩证法,挖掘出了马克思辩证法的人道主义维度,呼应了时代的吁求,但是由于排除科学主义维度、忽视方法本身的自律性,容易走向教条与武断.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既要看到二者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同一的一面,并把对立和同一两种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三个统一的原则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原则,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原则,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当前哲学界在辩证法问题上存在着“对立论”的流行话语,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将此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作为思考的背景,树立本体论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17.
拜读全国现行各种版本的哲学教材,发现全都把对立和统一与斗争性和同一性打了等号,众口一辞地认为,对立就是斗争性,统一就是同一性,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就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如中国人民大学肖前等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即是对立和同一,矛盾规律即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矛盾的同一(统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正确地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就是要正确地理解同一或同一性、对立或斗争性这一对范畴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又如全国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相容性 ,反映了两大理论成果属性上的高度一致 ,即都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另一方面又有着重大不同 ,反映了形成于不同历史条件、实现不同历史任务的两大成果所做出的各有特色的理论贡献。“相容”不是简单的重复或交叉 ,“不同”不是绝对的对立或冲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有助于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得法,可以在同样多的时间里得到比别人要大的效果;反之,不得法,要花较多的时间,比较大的力气,而得到的效果却不大。是否得法,就看方法是否科学。唯物辩证法是搞好一切工作的科学方法,我们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得靠辩证法。辩证法归根到底是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从既对立又统一中去观察事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来源和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辩证法来源、使命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上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辩证法。认为:(1)马克思辨证法的主要的现实的来源是对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实践活动所包含的种种矛盾、对立、冲突的分析。而不是直接地把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重新归结为自然的辩证法。(2)马克思辩证法的根本使命既不是用辨证法说明“世界是怎样”,也不是用辩证法说明认识的辩证运动能把握自在世界,而是要运用辩证法理论自觉地在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中实现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实现改造世界与人的发展的统一。如果说,古代哲学侧重客观辩证法,探讨了辩证法在客体世界的根据;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侧重思维辩证法、探讨了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根据;马克思则在扬弃前两种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辩证法,探讨了实践辩证法在人类实践活动领域的客观根据。实践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本文从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现实来源、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根本使命两个方面分析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