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对称双寡头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许多研究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文献忽视了企业之间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对称性,本文研究成本不对称双寡头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问题。首先,导出企业投资收益函数和投资临界值。接着对存在的三种均衡,即抢占均衡、序列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成本不对称程度较小和先动优势不大情况下,企业将同时投资;当先动优势较大的情况下,低成本企业将先投资成为领先者;当企业成本不对称程度很大时,企业将序列执行投资期权。最后,结合案例进行数值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不完全竞争环境下不对称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投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夏晖  曾勇 《管理科学》2005,8(1):30-41
研究了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投资成本差异和创新成功所需时间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投资决策的影响,给出了抢先均衡、序贯均衡、同时均衡出现的条件,指出创新成功所需时间和投资成本差异是影响均衡类型的主要原因.在抢先均衡和序贯均衡中,分析了投资成本差异和创新成功所需时间对企业平均投资时间间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给出了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3.
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不对称的双寡头期权博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不对称双寡头期权博弈模型,在投资成本不对称的基础上引入建设时间不对称,采用逆向归纳法导出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同时不对称的双寡头企业投资期权博弈模型;对存在的抢先均衡、序贯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进行分析讨论,投资均衡分析表明,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都会对企业投资策略产生影响,对于每个企业而言能否成为领先者以及何时投资要视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的相对优劣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但努力建立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的相对优势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投资先机;进一步分析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对投资策略的影响显示,与建设时间相比,投资成本对企业的投资临界值影响更大,因此企业应花费更多精力通过降低投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企业产品升级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应用期权博弈理论研究了在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投资决策的问题,分析了在抢占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的情况下企业最优产品升级投资时机。研究表明,随着升级投资所导致的成本下降程度的增加,企业升级投资的临界值降低,这一结果与管理实践的直觉相一致,为企业的产品升级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境,构建了对称免费(FF)、不对称付费(PF)和对称付费(PP)3种网络视频平台市场竞争模型,通过模型的对比分析,揭示我国网络视频平台商业模式的演变机理和路径,重点探讨了正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的相对关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平台节目内容差异性一定的情形下,两平台竞争博弈的均衡结果和商业策略选择均受到正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的相对关系的重要影响.随着正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相对关系的变化,我国网络视频平台商业模式将经历“对称免费模式”、“不对称付费模式”和“对称付费模式”3个阶段的演变.相应地,平台所采用的商业策略也将经历“免费+广告”、“补贴+广告”、“会员费+广告”和“纯会员费”4个阶段的变化.然而,只有对称的F F和P P模式才是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纳什均衡结果,而不对称的商业模式竞争(PF)不构成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不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基础上讨论了利润流现值和沉没投资成本为梯形模糊数的情形并进行了扩展,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策略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模糊环境下追随者、领导者的投资价值和投资临界值的模糊表达式并进行数值分析。分析表明模糊环境下仍存在最优投资策略,随着梯形模糊数的沉没投资成本期望值的增加,企业的投资价值下降而投资临界值上升。为模糊环境下投资决策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7.
基于二重随机因素的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产品市场需求与经营成本二重随机性以及二者具有相关性的条件下,建立了一个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分析框架,研究了企业最优战略投资决策问题。在导出企业投资价值函数和最优投资临界值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企业最优投资策略均衡规则及各均衡存在的条件,并就各参数对企业最优投资临界值的影响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同时给出了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境,构建了对称免费(FF) 、不对称付费(PF) 和对称付费(PP) 3 种网络视频平台市场竞争模型,通过模型的对比分析,揭示我国网络视频平台商业模式的演变机理和路径,重点探讨了正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的相对关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平台节目内容差异性一定的情形下,两平台竞争博弈的均衡结果和商业策略选择均受到正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的相对关系的重要影响. 随着正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相对关系的变化,我国网络视频平台商业模式将经历“对称免费模式”、“不对称付费模式”和“对称付费式”3 个阶段的演变. 相应地,平台所采用的商业策略也将经历“免费 + 广告”、“补贴 + 广告”、“会员费 + 广告” 和“纯会员费”4 个阶段的变化. 然而,只有对称的 FF 和 PP 模式才是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纳什均衡结果,而不对称的商业模式竞争(PF) 不构成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9.
刘卫柏  游达明  李中 《管理学报》2013,10(6):862-867
以项目收益与投入成本的比率R的演化过程来指代企业项目投资的特征,引入泊松分布分析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变化过程,以此建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实物期权模型。研究表明,在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中,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引起的项目价值跳跃及实现的频率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2个重大因素。突破性技术创新可以破解企业发展的瓶颈,进而达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物期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决策时,本文考虑了当前技术存在技术升级换代或技术创新的可能,把技术升级换代或技术创新的机会理解为当前投资机会的嵌入期权、当前投资机会则类似于美式复合买入期权,把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分为成本节约效应和需求拉动效应,运用实物期权的评估方法,分析了产业化投资的机会价值或期权价值,得到了最优投资决策的临界值;最后分析了市场不确定和技术不确定及技术创新的经济效果对技术产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强  曾勇 《管理工程学报》2006,20(4):51-56,50
假定未来随机出现的技术创新会造成现有新技术价值的下降,给出新技术价值估计和采用决策模型,进而分析杠杆融资时新技术的投资(采用)决策.研究结果表明,财务危机和融资约束会延缓新技术的采用;债务融资对新技术投资门槛值的影响依其融资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于财务策略的作用,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和创新程度的增加,企业可能加快对新技术的采用.  相似文献   

12.
研发投入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如何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本文基于创新网络嵌入的背景,构建同一创新网络内两个企业间的博弈模型,针对不同网络位置企业竞争博弈和相同网络位置企业竞争博弈两种情形,探究在研发竞争状态下企业研发投入受网络地位、网络关系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网络嵌入下,同质企业的竞争性研发投入与网络范围的技术溢出、网络平均吸收能力以及网络中心度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也为有效激励企业创新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旭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7,4(1):94-99
在A-J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间的距离衰减系数变量,采用3阶段博弈,分析技术创新企业间的距离对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市场的影响,分析企业在博弈中的决策,以及决策条件和效果,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合作创新决策提供依据。博弈第1阶段是企业在产业集群内的创新合作对象选择,决定相互之间的距离;第2阶段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决策;第3阶段是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决定产量。  相似文献   

14.
产业创新网络是由产业内以创新为目的、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企业间关系耦合而成的网络.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是其研究的关键内容,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定量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将产业创新网络描述为企业间以创新为目的的关系网络;企业节点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产业创新网络结构,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产业网络创新的基础,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及企业的行为决策影响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基于此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模型来分析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中国基于TD-SCDMA标准的3G产业网络演进过程实例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反映产业创新网络演进的特点,仿真模拟是分析产业创新网络演进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We analyze an economy where firms undertake both innovation and adoption of technologies from the world technology frontier. The selection of high‐skill managers and firms is more important for innovation than for adoption. As the economy approaches the frontier, selection becomes more important. Countries at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pursue an investment‐based strategy, which relies on existing firms and managers to maximize investment but sacrifices selection. Closer to the world technology frontier, economies switch to an innovation‐based strategy with short‐term relationships, younger firms, less investment, and better selection of firms and managers. We show that relatively backward economies may switch out of the investment‐based strategy too soon, so certain policies such as limits on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or investment subsidies, which encourage the investment‐based strategy, may be beneficial. However, these policies may have significant long‐run costs because they make it more likely that a society will be trapped in the investment‐based strategy and fail to converge to the world technology frontier. (JEL: O31, O33, O38, O40, L16)  相似文献   

16.
相互依赖性是现阶段信息安全风险所具备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中企业的信息安全决策会相互影响.本文以企业间的病毒传染为例,依据相互依赖性和威胁侵入类型的多样性,提出了企业间信息安全的投资博弈模型.通过外部性对企业间的依赖程度进行度量,说明了投资风险与企业间的病毒传染的概率和网络中企业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关系,确定了多个企业进行信息安全投资的纳什均衡解.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包含多污染物、多污染接收点的供应链网络,考虑了生产技术和减排技术投资,对可交易的污染排放许可下的供应链网络进行了均衡分析,给出了变分不等式框架,建立了均衡模型。模型明确地处理了空间差异,同时保证了通过初始污染排放许可分配就可达到指定的环境标准。提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利用提出的模型及算法对算例进行了计算,得到利润最大化下供应链网络中各工厂的产品生产量、排放量、污染排放许可的均衡分配额和污染排放许可的交易价格、技术最优投资额,并分析了成本函数参数以及工厂数量的变化对生产技术投资和减排技术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Coopetition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mpeting firms) has been viewed as a potentially beneficial but also a risky relationship for a firm. Earlier literature provides inconclusive evidence in terms of the effects of a firm's coopetition strategy on innovation and market performance, suggesting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lications. Some of this variation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coopetition is successful only in certain types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take the research further,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a coopetition strategy on the firm's innovation and market performance, focusing on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market uncertainty,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competitive intensity. The results from a cross‐industry survey of 209 Finnish firms provide novel evidence on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coopetition is successful and when it is n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