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刘鹗在批注《庄子》中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期望以及对《庄子》修养观点的认同。从中看出,太谷学派对老庄之学的崇敬。  相似文献   

2.
从<庄子>的<齐物论>到<天下>,再到<天道>的主要段落中,可以看出庄子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的逻辑发展过程.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主要特征是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出发点,并汲取儒家的仁义说与人伦观,以及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部分思想,最后又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归宿.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庄子有关道术之全体大用思想的完整体现,因而可以看做是他晚年的思想定论.  相似文献   

3.
<庄子>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开端,其浪漫主义风格,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庄子>的浪漫主义技巧主要是想象大胆、奇特;运用虚构、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从而形成<庄子>独特的玄而奇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7,(5):25-29
先秦诸子根据自己学派思想而各有理想社会说。庄子学派的理想社会说包括理想天人关系、理想帝王、理想政府、普通百姓的理想生活等内涵。庄子及其后学既有自己的理想社会说,又因学派内部思想分歧而使他们对理想内容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不过他们都认同"至治之世"天、人关系极其和睦;理想的帝王有的重视内圣,有的兼重外王;他们有的认为政府存在犹如不存在,有的主张无政府;有的认为理想社会里的百姓无知无欲,有的认为有知有欲。论述庄子学派的理想社会说,同时比较先秦道家其他学派的相关说法,一方面能彰显庄子学派理想社会说的特色,另一方面能看出先秦道家对理想社会说既有共识,又有纷殊。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庄子>意蕴的关键在于解读方法的选择.历代读庄皆有不同的方法."以庄解庄"突破传统"以它平它"的理论,反拨将<庄子>现代化,消解将<庄子>原点化和读者化."以庄解庄"方法论将开显庄子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6.
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对道家的社会统一思想有新的继承和发展,认为世界一统于"道",自然和人及社会"通而为一"、"一齐";人应该顺乎"自然",重建"天府",达到天秩、天均、天和.庄子强调的是反对重压,追求自由基础上的和谐统一,这便是<庄子>在社会统一和进步理念形成过程中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庄子本原》一书前言的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庄子》外、杂篇,清代即有学者指出,有些并非庄子所作。但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专家仍认为多数为庄子所作或系庄子思想的阐发,常将里面句段作为庄子之文加以引用。《庄子本原》中对外、杂篇作了较为翔实的论证,说明其中多数篇章为道家后学所作,以诠释老子之道者居多,亦有发挥庄子之义者,有些篇虽原于老庄而有所变异,其中并杂有儒家、法家或其他学派之作,更有思想内容混乱系杂凑我篇者。本文为各篇内容的提要。  相似文献   

8.
<正> 由周太谷(1762年-1882年)创立的太谷学派,是我国儒家的最后一个学派。这一学派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开始活动,至新中国成立后自然解体,前后达150多年。它以宣扬儒家学说为主,但又吸收、采纳了道、佛两家的思想,尤以吸纳道家思想为多。它甚至仿效道教,崇奉天尊、道祖,因此被人称为太谷教、崆峒教。研究道家思想与太谷学派的关系,对于了解儒道两家思想互纳互补的情况,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庄子笔下塑造了一系列"极大"与"极小"的事物."大自为大,以小衬大"带来了壮美的审美效果;"小中有大,大处有小"彰显了庄子宏阔的宇宙意识;<庄子>中的"小大之辩"具有超乎寻常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庄子》一书中的形象,学界历来有不少看法,比较普遍的观点是道家学派通过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批判、改造或是直接转换其身份而达到弘扬道家思想的目的。而《庄子》一书本身并非一人一时之作,故其中的孔子形象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一般认为《内篇》大抵属于庄子本人之思想,故本篇论文专就《内篇》中的孔子形象进行分析,从中探析庄子借用孔子形象的本意及其对孔子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中“言”、“象”、“意”、“道”之间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反思当下语文教育的局限。“技道合一”、“立像尽意”、“注重体悟”启迪我们在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正确看待工具理性,摆脱科学主义的过度侵入,使语文教育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2.
庄子对于交流的障碍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要达到沟通,须走出个人本位的局限,摆脱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者,应从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和进行价值判断。在超越了本位思维之后,庄子达到一种"精神的四达并流"的沟通境界,他与天地万物精神往来,并为后人提供了一条突围现实、完成心灵超越的自我沟通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老庄道家思想体系中,“自然”一词的基本意义是自然而然,自己如此,自己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既是宇宙世界的根本规律,更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在老庄道家人生哲学和美学中,“道法自然”落实为“人法自然”,就是人按照事物的本来样子和人自己的本来样子来理解人性,规范人生,造就一种自然审美人格。这种自然审美人格,从消极方面言,是“莫之命”,“不敢为”,“莫之为”;从积极方面言,是“常自然”,“辅万物之自然”,“常因自然”,“顺物自然”。这样一种非同凡响的自然审美人格,其立足点,不在现实社会,而在幻想的“广漠之野”,“无何有之乡”。  相似文献   

14.
庄子之梦来自于对生命、生命境遇、生命所处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体验和沉思,是庄子表达其体验、沉思的通道。庄子以梦解读生命的短暂和焦虑,以觉来解除生命的苦痛,使生命进入从容、自由的境界。其实,觉未尝不是梦。庄子以托梦表达生命的无用及其保全自身的价值,表达生命本是苦难的存在,死亡才是苦难的解脱,生命应以生为苦、以死为乐。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以自然之美、虚静之美、自由之美等多重美学思想的内涵,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庄子美学思想内涵及特性的分析,凸现庄子的关学人生,丰富人们的审美观,使人性更纯洁、人格更完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人类知识和技术力量的无限自信,视自身为万物之主人的人类中心主义在近代崛起成为一种强势话语。而在庄子哲学中,人类的知识、力量以及存在都是极为有限的,在样态无量、流转无息的宇宙大生命中,人类只是短暂、渺小的普通一员。这种万物平等的宇宙秩序要求人类必须平等善待其他存在物。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对人生境遇的探讨,是庄子哲学的主要内容。对如何超越人的有限存在以实现与无限之“道”的合一、如何摆脱人生的各种桎梏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之境等问题的思考,构成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混沌是人类对宇宙最初状态的想象之词 ,庄子的混沌寓言显然是受到原始神话的影响 ,然而 ,《大宗师》中的混沌却被拟人化了 ,而且赋予了极强的文化意蕴。混沌之死体现了庄子思想中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也反映了庄子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和学术理想的追求与超越。庄子的混沌意象具有丰富的内在美 ,它是无为 ,也是道 ,是无序后的至一 ,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