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论述了先进文化的本质内涵和前进方向,指出,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讨论了文化环境的本质、内容、作用,进一步认为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突出了精神文明建设中基础文明建设的关键是社会风气和公共秩序的建设,明确了文化建设必须是精神文化软件和物质文化硬件一起上,并肯定了城乡生活环境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物质基础,在文化建设的板块中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认为,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与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是一脉相承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只不过是在生物演化的连续的链条上表现出来的最新的一个环节。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生活在文化这一人文世界之中。在马氏看来,人文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正是他的文化整体论的基本论点。作者又阐述了马氏文化功能论的基本思想。作者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所谓的文化的功能,就是用来满足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主要表现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这种功能思想是以生物性的需要为基础的。尽管补充“派生需要”和“整合需要”来淡化生物性的“基本需要”,但始终维持了文化必须对人的生活有用处的基本观点。要了解文化对生活的用处或功能,必须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正是马氏极力提倡田野调查的基本出发点。作者在本文中高度评价了马林诺夫斯基基于田野调查来研究人文世界和言必有据的实证论的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整篇文章中,作者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学术实践,阐述了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的深刻内涵和作者对其文化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文化与西部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也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世界级文化品牌之一。三星堆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不仅在于它灿烂的青铜文明 ,还在于它所蕴含的具有世界文明特点的丰富内涵 ,它揭示了三星堆文化和以它首开先河的巴蜀文化的开放精神和走向世界意识 ,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巴蜀文化自来就固步自封的“盆地意识”神话 ,展现了巴蜀儿女敢为天下先的博大胸怀和豪迈气势。深刻揭示三星堆文化的精神实质 ,对于充分利用三星堆品牌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促进当今四川的西部文化强省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从第二代领导人到第三代领导人,都给予高度重视和深刻阐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了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发生,克服“主次论”、“虚实论”、“对立论”、“无用论”的错误观点,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种种形式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即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辽河文明”的释义出发,从自然生态资源、多元经济形态、人类文明起源、区域民族文化和社会人文艺术等五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辽河文明”的独特地域文化内涵.认为“辽河文明”的命名,是基于历史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其本质特征是“文化特质”和“文脉基础”.而“辽海文化”的命名,则是基于地域文化学、人文地理学和方志学,其本质特征是“文化符号”和“文化表征”.二者的关系,不应当是如有些学者认为存在“非此即彼”的排他性,而是以辽河为“圆心”,互为表里的姊妹文化关系.辽河文明与辽海文化,就如同“黄河文明”与“齐鲁文化”的关系一样.由此提出“辽河文明”是“辽海文化”文脉基础的论见.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先进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两个文明一起抓”、“科教兴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论断中。民族性传统、开放性品格、安全性战略是其先进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征。邓小平先进文化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06,(2):66-66,F0003
近年来.玉林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围绕税收工作中心。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双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以“讲职业道德、建诚信窗口、创文明行业”为主题.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治队工程,不断推行文明征税、优质服务.文明行业创建取得了较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完整、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时代意涵,提供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行动指南,贡献崭新的人类文明发展中国方案,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新征程上,努力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两个结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开放包容姿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要思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注重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命题,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在践行“七个着力”中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在科学把握“两个结合”重大意义与内在规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为落脚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严华践  周玲 《金陵瞭望》2007,(24):68-68
近年来,江宁区谷里街道高度重视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进基层“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抓手,以各社区(村)为主阵地.结合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6年以来,谷里、祖堂和童前等7家社区相继完成了省、市、区级文明村创建,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进一步成熟。本文拟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探索、新视角、新观点——读《文明交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树智教授的新作《文明交往论》从文明交往视角探讨了文明问题。该著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理论阐释精辟。作者从文明交往的内容与形式、因素、属性、链条和目标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文明交往理论的基本内涵。二是个案研究观点新颖。作者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分析了中世纪阿拉伯经济思想、唐代教、巴以冲突等大量历史个案,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山西煤源综合经营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强化“两个认知”、建设“一个阵地”、突出“三个重点”,对中心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再研究再推进再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关乎全国各族人民福利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需给予区域经济文化类型差异以历史文化关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诠释了特定时空内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其蕴含的生态思想资源与生态制度文化内涵,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采撷的可能。对其采撷可为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衔接生态环境保护文本法与实践法的断裂,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本土理论建设提供有益营养。  相似文献   

16.
冯兵旺在《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巾撰文指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五大误区:①企业文化政工化。由于固有的丁作习惯,许多企业无意中夸大了企业文化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甚至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教育,使企业文化呈现出政工化倾向,即脱离企业工作,将企业文化“浮”在思想教育的层面上。②企业文化形式化。有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只专注于外观而轻视了内涵,只偏重于形式因素而忽略了内容因素,形成企业文化形式化倾向,即将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虚”的层面上。这种“虚化”现象的具体表现为:将企业文化口号化,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热心于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人性化、价值观和企业的行为方式等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伴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发展,历经“文化翻身”“文化改造”“文化反思”到“文化自信”的不断跃升。这些跃升,深刻反映了不断进步的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持续影响,深刻反映了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实践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既有形式的变化,也有内涵的变化。但这些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并没有背离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在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中,始终坚守着一些不变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方向没有变,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根本保障没有变,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根本方法没有变。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概念,内涵虽有相互重合和相互渗透的地方,但却又大不相同。“文化”是人类超出自身之自然状态的诸多发明创造,而“文明”则是相对于人类自身的野蛮状态而言的;辉煌的文化成就或悠久的文化传统并非意味着文明的优越。只有弄清楚“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才能理性地理解历史和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无锡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精髓,助力无锡水文化建设,是无锡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智慧之举。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学界对“文化自觉”的内涵所持有的三种典型观点——“认知”论、“基因”论、“友思”论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由此而衍生出的两方面问题——挫伤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力、制约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以本土文化为行为对象的系统,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践,对其真谛应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