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直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具有直接正向作用,其中降低交易成本的中介效应最显著;从细分行业来看,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TFP的直接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在间接作用中只有交易成本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互联网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人力资本影响TFP,而在技术创新方面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从基础设施、人才建设、交易成本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和结构维度出发,系统分析了社会资本对流通产业发展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机理,并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以我国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基于认知和结构两个维度的社会资本水平对流通产业发展的直接作用均显著.同时,社会资本通过降低流通领域的交易成本,间接促进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分东中西部地区的估计结果也大体一致,表明回归模型具有稳健性.应营造诚实互信的社会氛围,降低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促进市场法律规制体系的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流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以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考察单元,在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接着探讨了政府创新偏好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者存在着“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考虑抽样误差、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稳健。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政府创新偏好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城市群与非城市群的约束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制定与调整以及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数字贸易、产业集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统一框架,对数字贸易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从全样本层面来看,数字贸易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但是传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绿色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为正。传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技术进步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发生阻滞导致的。提升市场化程度对数字贸易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而使得作用路径得以畅通。进一步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传统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为正,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传统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进一步对中、西部地区中介效应中阻滞的路径进行调节,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在中部地区显著为负,在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动力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顺利发展。从技术驱动、环境推动及运营需求三方面对互动融合动力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动力驱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相关假设,构建互动融合动力关系理论模型并以动力关系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动力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六项动力对互动融合系统运行均具有正向的驱动作用,但驱动的效应不同。其中市场环境对互动融合发展的驱动力最强,其他动力按照驱动总效应递减顺序依次为政策推动、技术发展推动、收益动力、决策支撑和技术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的服务外包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分工的细化,制造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将服务性增值活动通过外包的形式分离出去,更专注于加强核心增值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建立核心能力的效率,也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文章从价值链和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了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外包对提升其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受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定位效应的影响,外包活动频繁的地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同时,外包后形成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贡献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之一,能否借助互联网以及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学界重点关注的内容。文章从供需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在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国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且更有利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中低程度的省份;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能通过“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多元化”“消费升级”等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中西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互联网基础层对西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最为显著,而互联网应用层对中部地区促进作用明显。以上结论为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系统化旅游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精准把握消费需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文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以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动态面板的系统GMM方法,检验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及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U"型非线性影响,与绿色技术创新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态势,且绿色技术创新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部分正向中介的作用;市场化程度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负向调节作用,使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U"型曲线变得更为平缓。伴随着新时代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应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采取多种环境规制方式,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并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8-2017年4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并探讨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水平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且存在异质性,互联网对高收入国家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更大;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还能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和激励研发创新两种间接效应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积极作用。此外,互联网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还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文章最后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既是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关键依托,也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必然。理论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机制、竞争效应机制、学习效应机制、合作效应机制和专业化效应机制降低制造业生产与交易成本,进而助推制造业结构升级。据此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利用中国大陆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及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升级,且这种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的。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呈现先负后正、先弱后强的“U”型趋势,只有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上升至特定水平后,其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学习效应、合作效应和专业化效应才开始显现出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与邮政业已经呈现出了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本文在回顾旅游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旅游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找准“融点”和融合创新三个阶段,两大产业的融合要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和企业融合四个层次来完成,并提出了推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造船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并给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带来良机。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具有产业集群性、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移、先船舶制造再船舶配套转移和时效性四大特点。中国船舶工业应对国际造船业转移的对策为“以产业集群进行产业布局,构筑大基地;以产业集聚进行企业优化整合,组建强集团;强调优势和特长,开展错位竞争;积极承接国际船舶配套业的转移,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业;积极承接国际高附加值船舶制造的转移,不断提升造船层次;尽快提升我国船舶设计与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旅游学界普遍地将旅游业归属于服务业的论断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实际上 ,旅游业与服务业在概念种类、资源依托、产品形成、满足对象、功能作用等方面均有根本而巨大的差异。因此 ,旅游业不应因为卷入了大量的服务性行业而被视为服务业的组成部分 ,而应被确认为一个新兴的独立产业范畴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1997、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是流通业中间需求的主要消耗部门,不同类型制造业对流通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水平很低,中间投入结构在不同类型的制造行业也存在一定差异.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制造业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存在互动关系,但产业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信息的指导下,对原始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产品,产品既可是有形商品,也可是无形的服务品。从原始资源的加工起点到最终的消费终端,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不断地流转,形成物流。因此,从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转情况产业可划分为:信息产业;资源加工产业;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6.
产业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创新能力不足,衰退产业的转型与重生需要依靠加强产业创新来实现。在产业融合背景下,衰退产业通过与信息产业、绿色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创新,摆脱衰退。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企业自主退出机制,放松政府管制,增强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减少产业的政策壁垒;同时加强基础科学、应用技术研究及边缘交叉学科建设,注重培养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融合创新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产业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北京1997年124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和2002年130个部门投入产出表,辨识北京产业体系的内在联系, 确认重点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北京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北京应重点发展机械设备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群、汽车产业群、医药产业群和科研文教产业群。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与否对一国其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安全影响重大,而产业控制力是产业安全的重要体现。以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和重要企业受外资控制4个指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进行评估,可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上还较安全,但跨国公司的并购对其造成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因此,政府必须从制度建设,法规和政策引导等方面加强建设,提高国内资本在装备制造业中的产业控制力。  相似文献   

19.
北京服务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北京的资源情况和产业发展趋势及借鉴国际经验,北京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应为高技术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以及传统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和文化娱乐业,促进这些领域发展的策略有:以科技为手段;以平台为途径;以集群为形式。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随着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广告产业园区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规划和建设,作为一种产业经济形态,广告产业园区的定位和发展需要与当前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相适应,需要符合未来广告产业链的调整趋势.文章以产业聚集理论为研究视角,在梳理中国广告产业园区的背景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园区的整体定位、园区与广告产业链发展趋势的互动以及园区功能升级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旨在为现阶段广告园区的规划制订和发展模式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