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其表现力和渲染力是丰富的,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是声乐作品能否得到音乐家和欣赏者认可并传唱的关键所在。二度创作是声乐作品分析演唱的基础,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提高欣赏者审美鉴别力。应从演唱者综合素养与作品内涵相融合、演唱技巧与作品要求相一致、情感表达与创作者意愿相统一、艺术特征掌握与体裁分类相匹配等方面把握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诗学“声情”论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作为我国古代诗学的一位杰出总结者,充分注意到诗与乐的同一性,极为重视对诗歌音乐美特征及规律的研究,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用“声情”这一概念论诗评诗的诗学理论家,“声情”论是他的“诗道性情”命题的合乎逻辑的延伸,在他看来,“声情美”即诗歌艺术的“穆耳协心”,亦即在“动听”的同时又道“性情”(包括诗人和欣赏者双方的性情).“声情”论体现了王夫之对古代诗歌艺术审美特质和文体特征的精到认识,在其诗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潘岳出任河阳令的时间,学术界看法不一,论者一般认为在咸宁四年.文章详细考证了潘岳出任河阳令之事当在咸宁五年春,并分析了此事发生的原因,认为不仅是潘岳个人的因素还涉及到西晋党争.潘岳被裴楷一派视为贾充之党羽而加以排挤,出为河阳令,将其赶出了朝廷.这是致使他题<阁道谣>的直接因素,而<晋书>本传系此谣作于河阳时,其行文在逻辑关系上明显有误.  相似文献   

4.
对<所罗门之歌>中的象征手法,即篇名、人名、神话、歌谣、传说等象征意义进行解析,探讨作者莫瑞森的主题:美国黑人应该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正视种族歧视和黑人内部矛盾,学会自我反省并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等,才能促进黑人自身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诗之为道,言志缘情.<击壤>之乐,帝力何有;<康衢>之谣,立我蒸民.卿云烂兮,南风薰兮.民之为本,莫之与京.是以其思无邪,<三百篇>之旨;其意多感,<十九首>之音.梗概多气而趋风华,曹魏直下六朝;情韵遥深而转理趣,赵宋遽变四唐.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前人之述备矣!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部分口头文学样式和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与其拥有广大的听众不无关系。演唱者与欣赏者是一种互动关系,没有欣赏者的作品很难长久传承。当然,没有欣赏者的演唱者也是演唱不出好作品的。欣赏者或听众就是广大群众,他们是阿肯得到启示的源泉,是弹唱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最新修订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发展沿革,探讨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出台的必要性,指出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与500号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主要区别,进一步揭示出研究<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曾翼的<回疆杂咏>三十首以"褰帷宣圣德,问俗采欢谣"为旨归,留下了竹枝词的南方写作惯例与新疆民俗内容的整合轨迹.南方意象与回部词汇不断被整合,自身的南方阅历经常被用来解释新疆民俗,充分展示了王曾翼为南北方文化融合所做的努力.同时,<回疆杂咏>精工雄健的风格,也表现出南方文化讲求精致的思维习惯与北方粗犷雄伟地域风格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一直觉得一部电影必须从头到尾看全了才能辱骂,否则就是禽兽行径.终于,<无极>让我禽兽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声乐作品<故乡>的分析,揭示曲作者那富有诗人气质的创作特点和爱国之心,激发歌者对<故乡>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根据顾彩<客美纪游>的相关内容,认为长阳南曲渊源于容美土司时期司主田舜年、田丙如、田旻如对昆曲<桃花扇>的移植和扶持.但笔者从曲体结构,乐器伴奏形式、演唱组织形式及传播影响的地域性等方面论证长阳南曲与昆剧<桃花扇>有差异,认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界定为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天雨花>和<再生缘>是明清弹词小说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再生缘>在经过陈寅恪、郭沫若两位大师的推许之后,其在弹词小说中首屈一指的地位几成定论.可是,将它与<天雨花>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它在对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的反映以及人物反抗性格刻画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天雨花>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古人的"南花北梦"之说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13.
<太平御览>卷四百三十七所引<越绝书>佚文与<吴越春秋>中记载的要离折辱椒(菑)丘的故事在主体框架、具体细节上都有极大的相似性,两者具有明显的前后承继关系.因此,在分析<吴越春秋>中的要离故事时,必须将<越绝书>佚文纳入考察范围.  相似文献   

14.
形式、内容和风格的高度统一是诗歌价值的主要评判维度.李恒基先生所译<湖>再现了原诗的风貌,生动地表现出了<湖>的意境和情趣,实现了诗歌形式、内容和风格的统一.然而,李译也存在形式上韵律不足、个别内容错误以及表达上的欠准确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要有机转化,思想、道德与法律部分内容亟待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充分结合等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艺术歌曲内涵深刻,演唱技巧复杂,是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集中了艺术歌曲的诸多精华.演唱此歌曲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深入了解此曲的写作背景;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抒发真挚的情感;一位具备对艺术歌曲本身的文学历史性和美学趣味有深刻理解的钢琴伴奏者.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与<新民丛报>围绕着革命与改良展开的论战,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场引导民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论战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此外还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发展.五四时期<新青年>与封建顽固派报刊围绕着新旧思潮展开的激战,唤醒了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解放战争时期<新华日报>与<中央日报>、<大公报>围绕着和平与内战展开的较量,让广大人民群众看清了谁在挑动内战、谁在维护和平.有力的配合了我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并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8.
今日<楚辞>篇次所见之系统主要有<楚辞释文>本及今本<楚辞章句>本两种.比较而言,<楚辞释文>本近古,但也非原貌.其中主要表现在<天问>的篇次归属上,根据<楚辞释文>本及今本<楚辞章句>本,<天问>篇次皆居于<九章>等前.但根据<楚辞>文本及王逸今本<楚辞章句>之内证,可以证明在王逸<楚辞章句>古本中<九章>等篇次当在<天问>之前.而据此在<楚辞释文>古本基础上重新厘定的新的<楚辞章句>古本篇次较之<楚辞释文>本与今本<楚辞章句>本都要显得更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以"味"论诗.而以味论词,则始于金代元好问.元氏在<遗山自题乐府>中举出黄庭坚的<渔夫词>和陈与义的两首<临江仙>,作为有味词的代表作.这三首词经过详细分析后,就不难看出元氏所谓"词味",指的是含蓄委婉地包含在词中的深层意思,要细心玩味才能理解.  相似文献   

20.
虽然不能将我国的<反垄断法>归于行政法,但其中的行政法问题因该法的反垄断宗旨而显得尤其重要.反行政垄断被认为是我国<反垄断法>的一个亮点,但是<反垄断法>关于行政垄断的规定仍有较明显的不足.<反垄断法>所确立的执法体制是"双层次多机构"方式,在我国该体制虽然有其合理性,但该执法体制对<反垄断法>效力和权威的影响也是不容否认的.<反垄断法>中关于行政程序的规定相对来讲还是较健全的,但由于<反垄断法>赋予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较大,有些程序尚需进一步规范.<反垄断法>在反垄断的行政救济机制方面涉及到复议前置和复议与诉讼选择的问题,而恰恰是这个规定与<行政复议法>存在明显的冲突.关于<反垄断法>与其他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现行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应有的地位,只有将所有与该法相冲突的规定均归于无效,才能真正确立起<反垄断法>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