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格,能带来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叠词形式多样、功能不一,在传达情感、强调意义和创造意境等方面颇具功效,其使用可促进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在结构工整严谨、对字词精炼传神、美学效果要求较高的汉语古诗词中,叠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聚焦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常见类型、特殊功能,关注其英译的策略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诗人思想情感表达的一种特殊手法。古诗叠词蕴含丰富的模糊意境美感,是进行诗歌翻译的难点。从模糊语言的视角探讨模糊语言和叠词翻译,分析古诗叠词的模糊美,从而找到古诗叠词英译的最佳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3.
汉语叠词的使用能产生音乐美、形象美、表情真等艺术效果。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 ,在英译过程中必须舍弃叠词形式 ,挖掘英语语言具有相同或近似效果的艺术手段。有鉴于此 ,本文探讨了汉语叠词英译的一些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叠词自身的形象美、音韵美及达情美,使其成为现代散文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大量叠词的使用,也是现代散文口语化特征的表现。然而,由于中英文的差异,汉语叠词很难有效翻译成英语。《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叠词翻译的对比分析表明,适当地进行词性转换,恰当地开展直译与意译,以及有效地利用目的语资源,对传递叠词美质,实现原文韵味的移植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汉语词语重叠可分为叠音、叠词和叠句三种。相对而言,汉语叠音(叠字)多于英语叠词。叠词和叠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较常见。词语重叠这种修辞手法为英汉两种语言增添了节奏美和韵律美。词语重叠的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而语用规律又体现其修辞功能。本文通过对汉语古典文学作品、名家的英语译作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网络英语口语词汇的观察分析,概括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语用规律: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具有相对的自由性,英语叠音词和汉语叠音词之间的语码转换唯有在一定语境中方能完成,且具有不对等性,即:不完全解码。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变古诗词教学中重讲解分析、轻吟诵朗读造成的低效局面,必须重视吟诵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古诗词教学应从吟诵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充分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遣词美,以达到陶冶情操、积淀语感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世说新语》重言词的性质、构成和类型进行定量、定性研究,是汉语史上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重言词内部有“叠音”和“叠词”两类,根据现代词汇学理论,分属单纯词和合成词。《世说新语》有63个重言词,其中叠音式有12个,叠词式有51个,其基本式皆为AA式。但叠音和叠词本质上不同,要根据A与AA的意义关系加以区分。《世说新语》中也有AABB式,可以视为重言词基本式AA的加合形式,AA与BB在意义上独立,不同于现代汉语双音节形容词AB式的重叠形式AABB。重言词在句法上多做谓语,其次做定语。  相似文献   

8.
汉英叠词对比及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 ,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从汉英对比和翻译角度对汉英叠词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首先归纳了英汉叠词的类型 ,然后在不同层次上分析了英汉叠词的功能、叠词的理据及叠词的英汉互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古诗词翻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可译性 ,并对如何把古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在翻译中再现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举例分析 ,显现不同译文的特点 ,指出中国古诗词并非不可译 ,古诗词的“意美”、“音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翻译的。  相似文献   

10.
汉英叠词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英语都存在许多叠词,在文学创作和各类体裁中广泛运用。那么找到它们在运用中的共同之处会对我们在翻译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叠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讨论汉语和英语叠词用法上的共同之处,以期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汉语修辞与审美情感密切相关。审美情感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倾向或要求。审美情感越强烈,这种思想交流的倾向越鲜明,要求也越迫切。在汉语修辞活动中,审美情感的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激化作用和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叠词是说汉语儿童早期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早期说汉语儿童1~3岁期间习得汉语的情况进行跟踪,发现说汉语儿童在1~3岁期间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叠词,且女性儿童叠词习得数量和使用频率均高于男性儿童;成人语言输入、儿童自身的模仿以及性别差异是影响儿童叠词习得和使用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叠词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大量叠词的输入有助于1~2岁儿童的语言习得,却会阻碍2岁以后儿童的语言发展。因此,辩证地看待儿童的叠词现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有利于儿童语言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从引导学生品味、鉴赏古诗词所表现出的情感美、形象美、人格美、意境美、音乐美、哲理美入手,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受到滋养,提高审美情趣,形成和谐完善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汉语古诗词中的人称指示成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加之汉英两种语言在思想文化、语言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将其英译并非易事。所以本文拟从中西思维方式入手追根溯源,进行中西诗歌语言上的差异比对。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经典译例为例证,在翻译对等和语境理论指导下,探讨并归纳了汉语古诗词中人称指示成分英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诗叠词模糊美的英译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诗中的叠词具有意味悠长的模糊之美,但却是古诗翻译的难点之一。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诗中叠词的模糊美,并指出中国古诗在英译时遇到的各种难处,最后总结出在英译中有效再现古诗模糊美的三种翻译策略,即等值再现、等效再现和功能再现。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收录了567条"XX式"双叠词,可分叠音词和叠素词两类。其中叠素词可分为直叠词和降叠词两个小类。《现汉》中"XX式"双叠词分布在形容词、名词、拟声词、副词、动词、叹词、代词、助词等词类中。在语体使用范围上以通用语词、书面语词、口语词和方言词等为主。现代汉语中"XX式"双叠构词能力在词类上呈现出强弱之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诗词由于体裁的限制,人物对话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读者在阅读汉语古诗词时必须弄清作品涉及到的话语角色,识别并补充沉默话轮,这对还原文学作品中人物会话的整个结构,充分理解言简意丰的汉语古诗词致关重要。汉语(尤其是古汉语)的表达偏重意合,这种表达方式导致汉语古诗词中的不少会话角色关系呈隐性,读者需通过上下文逻辑推断,才能理清话语角色、会话相邻对、话轮沉默等。在把汉语古诗词翻译成偏重形合的英语时,一般要酌情增加表明会话角色关系、会话相邻对的词语,甚至补充沉默的话轮,并采用直接引语形式,使译文话轮结构清晰,会话关系呈显性。  相似文献   

18.
《诗·蒹葭》有叠词“苍苍”、“淒淒”、“采采”,历来训释不确,引得现行教材也多相抵触,让读者疑惑。从词本义、词用义及诗之情境三层面考察,三叠词共有“多”意,也有特定时空下的状态描写以及人在自然作用下的心理表达:苍苍,苍茫;淒淒,苍凉;采采,苍黄.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伟大的中华文明有着其他文本不可替代的作用.诗乐本一体.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课前用音乐诱导学生,课中用音乐激发学生,课后用音乐收束,有助于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有助于其领悟古诗词之情感意蕴,感受古诗词之音律美与艺术美,能有效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小学古诗词课融入音乐元素,要适时、适度,配乐也要恰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要音乐真正美并发挥其美育作用,就不能满足于音乐的直觉美,更不能把音乐作为一种单纯的娱乐手段,而应该重视音乐的理性内蕴,努力使音乐形象包蕴的情绪情感闪烁着美好社会人生理想的光辉。要反对蚀心丧志、令人心性浮动狂乱不仁的音乐,善于区分思想情感尚属健康的缠绵悱恻的音乐和“靡靡之音”以及昂奋向上的强烈音乐与“嘈杂音乐”的不同,让音乐成为使人性自由和谐地趋向于完美的“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