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他在林中两年多的生活记录,作品细腻的描写了在森林中的生活细节和对瓦尔登湖周围的环境、生物的详细观察。作品饱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作者融入大自然、过简单生活并追求精神充实快乐的思想。梭罗的思想对众多读者,尤其是物质极其丰富精神却极度空虚的现代读者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梭罗来到瓦尔登湖,除了崇高的精神目的,亦存在逃避个人困境的隐秘动因。对世俗营生方式的严重不适应、失败的人际关系以及种种不幸的人生遭际,使得梭罗陷入严重的困顿之中。为了逃避困境,钟情自然的梭罗独自来到瓦尔登湖,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他希望能通过时空切换的方式,借助大自然的伟力,治疗内心的痛苦。恢复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瓦尔登湖》叙述了亨利·梭罗本人的一段简朴而又崭新的生活经历,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其中所描绘的自然以及林中生活有很重要的美学价值,即自然美和与梭罗生活哲学相结合的境界美。文章通过分别探究《瓦尔登湖》的自然美和境界美,以及东方人的观点和其老师爱默生对他作品的影响,更进一步地挖掘和探讨作品的美学价值及其渊源。  相似文献   

4.
精神的家园——解析《瓦尔登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尔登湖》被认为是梭罗的精神独立宣言,梭罗在其中探讨了人究竟应该如何生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文章认为他在《瓦尔登湖》所传达的超验主义思想与东方的佛教禅宗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认为人内在地具有精神完善的源泉,自然是宇宙精神的体现以及人的直觉在精神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梭罗以其审美化的人生实践对艺术化的人生进行了深入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瓦尔登湖畔的圣贤:梭罗与孔孟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生前一直很少为人所知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读者才真正开始对他关注和推崇 ;梭罗简单而馥郁的一生 ,尤其是他在瓦尔登湖进行简化生活 ,回归自然的人生实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向往 ,在他的身上不仅洋溢着美国精神 ,还闪烁着中国古老文明的异彩 ,他的精神源泉可以追溯到孔子、颜回那里 ;梭罗、瓦尔登湖和孔孟之道的奇妙相融 ,很象是一个神话 ,一个美丽的传说 ,它将在中美文化交流的史册上永远流传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通过介绍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分析其对人们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影响,来展现梭罗的思想魅力和他在美国及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梭罗思想的剖析,让读者体会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带给人们的真正启示———我们的生活应过得更加简单、更加快乐、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美国哲学家梭罗的人与自然关系论的独特之处,即表现为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人际关系”。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实践以及他的绿色经典文本《瓦尔登湖》,便是这一人与自然关系论的集中体现。梭罗的“人际关系”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善待和珍爱一切生命的行为原则;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重精神轻物质的人生境界。梭罗的人与自然关系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与自然关系、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往林中去     
正这十多年来,如果说我有什么可以信奉的哲学,那么,这些哲学主要来自梭罗和黑塞。我曾经在炎热的海边大学自习室里一遍遍翻着字典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原文,并信以为真理。梭罗的林居生活非常寂寞,但是却找到了实用却又诗意的个人生活方式,他是真正对世俗的叛逆,却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者。至于黑塞,他的小说关乎许多信仰,但是不管是他写的《玻璃球游戏大师》还是演绎释迦牟尼生涯的  相似文献   

9.
一 从广义来看,生态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等四个子系统的巨大系统.从狭义来看,生态是指人所处的环境状态,而环境主要是指人生活必须依赖的自然环境,即自然生态.大多数学者认为,德国生物学家海廓尔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他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有人认为,生态学是美国作家梭罗1858年提出的.梭罗在其名著<瓦尔登湖>中披露,他曾经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湖畔居住两年,亲身体验心灵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0.
梭罗是一位具有丰富生态思想的作家与哲学家。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不仅充分阐释了其自然生态思想,更体现了其社会生态思想与精神生态思想。在自然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并重新构造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关系;在社会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工业文明的负面作用并且倡导文明与自然相互平衡的发展模式;在精神生态方面,梭罗反对人们利益至上的生活态度,主张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在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语境下,《瓦尔登湖》体现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同时代的一些美国同胞眼中,梭罗是一个跟不上时代节拍、离群索居的怪人;在今日一些中国读者的眼中,梭罗是一个遗世独立、沽名钓誉的"假隐".然而,梭罗的瓦尔登湖畔生活实验和他的积极"涉世"生活哲学表明他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隐士,在中国现代语境中接受梭罗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康科德镇是梭罗的出生地,正是这片土地使他与自然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在这里,梭罗受到爱默生及其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并把这一思想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他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多,在此期间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使他的自然意识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梭罗及其《瓦尔登湖》,长期以来一直被各国的评论家众说纷纭。梭罗到底是试图通过作品宣传一种固有的宗教哲学,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完成他对多种生活的探索?他到底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困惑的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还是一个孤独地追寻多元思维视角的旅人?本文就《瓦尔登湖》中所固有的自相矛盾与相互解构的现象,主张跳出二元对立是非固位的观念束缚,对之进行一个开放式的理解,并且运用梭罗的这种视野来看待和分析梭罗及其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在其经典之作《瓦尔登湖》中,梭罗生动记录了在瓦尔登湖畔长达两年多的独居、耕读和思考。在这部内容博大精深的文学名篇中,梭罗提出了物质简单、精神富足的生态哲学思想,作品所描绘的瓦尔登湖的神话旨在对以火车和铁路为代表的工业文明进行生态反思和批判,并以哲学走向荒野为契机倡导诗意栖居、回归精神家园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15.
梭罗在其短暂的一生中,通过他所著的《瓦尔登湖》为人类创造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他不为物质所困,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向往。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孩童般纯真的浪漫,一种外在简朴、内心丰富的生活方式。在梭罗看来,人作为大自然的普通一员,只有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中才能拥有真正完整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16.
瓦尔登湖并不是瓦尔登湖,瓦尔登湖不过是一个象征,象征的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所以不必到外界去寻找.一颗满足的心灵才是最富有的,他什么也不欠缺.我们的心灵背负着许多沉重的欲望,这欲望使我们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得不到心灵的宁静;使我们过不上简单幸福的生活,失去了生命的自由,得不到生命对于世界美的感受;使我们成为生命世界中一种因自我的折磨而愚蠢的动物.梭罗的境界和瓦尔登湖所象征的生存方式,远在存在主义之上.  相似文献   

17.
瓦尔登湖并不是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不过是一个象征 ,象征的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 ,所以不必到外界去寻找。一颗满足的心灵才是最富有的 ,他什么也不欠缺。我们的心灵背负着许多沉重的欲望 ,这欲望使我们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 ,得不到心灵的宁静 ;使我们过不上简单幸福的生活 ,失去了生命的自由 ,得不到生命对于世界美的感受 ;使我们成为生命世界中一种因自我的折磨而愚蠢的动物。梭罗的境界和瓦尔登湖所象征的生存方式 ,远在存在主义之上  相似文献   

18.
佚名 《社区》2011,(5):46-46
1845年一个温暖的春天,28岁的梭罗走进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处。在他的身上,有一把借来的斧头,还有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具。在经历了红尘中的繁华与喧嚣后,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早期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名作《瓦尔登湖》体现了其对中国儒家作品思想的接受。梭罗在日记和作品中不仅表达了对儒家作品思想的亲近,更摘录其中的语段用以佐证自己的思考。我们从考察梭罗对中国《四书》的认识入手,分析他喜爱和接受中国儒家作品的动机和途径,探讨他对《四书》的择取和运用,明朗梭罗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寻求精神契合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瓦尔登湖》的简单生活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倡导简约的生活原则;反对奢侈消费主义和追求至上的精神生活。简单生活观是梭罗最重要的思想,研究这一思想对当今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