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信普遍服务是电信产业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从电信规制理论中找出与电信普遍服务相关的理论并对其进行梳理,形成了电信普遍服务的公共利益理论、电信普遍服务的利益集团理论和电信普遍服务的激励规制理论。电信普遍服务公共利益理论从市场失灵的角度解释了政府提供电信普遍服务规制政策的原因。电信普遍服务利益集团理论的核心是探寻电信普遍服务众多争议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电信普遍服务激励规制理论的研究重心是如何设计激励规制工具以实现最优电信普遍服务规制。同时,对上述理论及其实践运用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对电信普遍服务理论的梳理和评述有利于我们把握电信普遍服务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方向,制定合理的电信普遍服务规制政策,推进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网络融合趋势下中国电信业市场需求与集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民收入增加,电信需求表现出较快增长趋势,电信市场集中度与市场规模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需求和技术条件决定产业组织内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因而基于市场集中度的电信业规制应考虑电信市场需求的可能变化.同时,由于网络融合可促进电信技术的发展和电信全业务运营的发展和融合,因此,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可放松分业务规制,并利用网络融合对电信产业的影响,完善竞争和规制政策,并通过多业务宽松寡头市场结构的构建和非对称规制,在维持基础电信运营商规模经济和电信业适度集中的同时,实施非对称规制,促进电信市场的可竞争性.  相似文献   

3.
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在很长时期内都是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和实践中的难点,其目的是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促进行业的发展,又要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首先对最高限价规制模型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根据英国电信业成熟的价格规制经验,从动态调整视角研究中国通信业价格上限规制。然后建立合理的价格规制周期计算模型,得到合理的规制周期,从而指导电信规制部门将来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要求中国的电信产业对外开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信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开放的条件.但是,迄今为止,有效的竞争框架和规制模式还远未形成.这就要求电信产业进一步强化竞争、打破垄断,加快电信企业公司化改造力度,加强自身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国内电信管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的演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改革使电信业成绩斐然,但在电信资费、准入和互联互通的接入规制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外电信业在以上方面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电信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电信业规制改革应遵循如下改革思路:(1)按照自然垄断产业发展的要求,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2)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国内竞争环境;(3)着力提高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电信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建立了电信规制的最优规划模型,探讨了完全信息下和不对称信息下两难冲突的有效解问题,得出了低效率运营商的产量扭曲不影响帕累托效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目标函数、配置效率函数、信息租金函数进行了模拟分析,认为解决电信规制中两难冲突需改善电信规制两难冲突的策略,采取具体措施尽可能地利用运营商的私有信息,实现其自我选择;同时,需制定电信规制机制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研究电信规制两难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业重组后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变迁的分析,探讨了规制的影响、重组后的市场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影响中国电信市场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规制.提出通过不对称规制,分步实施电信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并在促进竞争的同时促进民营化,以利于实现有效竞争,提高电信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电信产业的和谐发展是电信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基础.文章阐述了电信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分析了电信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阐明了电信产业应如何通过发展农村业务、提高服务质量、消除不正当竞争、改革激励机制等方面达到本产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公路客运服务及其质量特性入手,界定了公路客运服务质量规制的内涵,探讨了客运行业实行服务质量规制的必要性.在分析中国公路客运行业服务质量规制现状的基础上,建议从建立法规体系和质量标准、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强化监管体系等3个方面构建中国公路客运服务质量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服务质量是企业竞争的法宝,如何感知服务质量的高低,如何对服务质量感知进行评价分析一直是电信企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客户角度出发,针对电信服务质量评价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和评价规则的模糊性,充分利用客户对电信服务质量认知的模糊性和灰性,从灰色系统理论的视角,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客户可感知的电信服务质量的模糊灰色综合评估模型。以重庆市某运营商A品牌客户为例,验证了服务质量感知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电信运营企业对其服务质量的评估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共服务改革:理念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直接包含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公共服务改革可以作为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的突破口,通过探寻和建立较为合理的政府行为模式,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保障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等等都要求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公共服务改革的总体思路应当以效率为基础,以公正为目标,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框架,保障效率基础之上的公正。公共服务改革要优先处理好两个战略层面的关系,即改革与竞争的关系、改革与监管的关系。这两大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特定公共文化需求所达到的程度,它包括政治标准、艺术标准和商业标准,与一般物质产品的质量标准有着显著的区别。为了更好地控制和评价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需要为信息型、知识型和娱乐型三种公共文化产品设定相对具体的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规范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生产的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对供给和生产公共文化产品的各级各类机构进行有效的品质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13.
依循质量概念在不同理论范式关注的利益焦点,赋予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以分层概念:新公共管理语境重视个体满意和理性选择的微观质量;新公共服务语境追求公共利益和价值规范的宏观质量.文章采用全国大规模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基本公共服务的宏观质量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微观质量,表现在嵌入社区或村层面的价值规范——公共利益能促进个体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基本公共服务微观质量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容变迁,表现为个体不同内容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会诱发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同需求.可以认为,是“公共利益”等价值理性而不是“顾客满意”等工具理性更符合行政伦理和政策预期.  相似文献   

14.
政府管制与服务:权力与权利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管制制度有存在的正当性,但是过度管制或管制缺位有诸多危害。政府管制的范围越广,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干预的程度也就越深,公众的权利范围就越窄。然而,政府管制内在地产生权力扩张的冲动。政府管制中的利益博弈影响着对管制和服务的认识。政府管制从另一个角度也是服务,政府管制要以服务为中心,通过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体现公民本位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内涵和外延的含混不清,既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也不利于公共服务法律制度的科学构建。针对实务界和学术界存在的泛化理解公共服务的现象,尝试提炼了公共服务的四项判断标准: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以对公众提供生存照顾、满足公众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为目的;不借助公权力,公众无法自力获得;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设立和运行行使直接或间接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看,政府管制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的理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些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往往涉及社会公众的基本生活,表现为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所以这些行业必须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而义务的履行依靠交叉补贴来维持;二是这些行业容易发生所谓的"撇奶油"问题,如果不加以管制,必然导致该行业难以维持,影响人们享有普遍服务。然而,在现实的政策制定和管制实践中,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进入管制却很难实现其目标,反而容易导致损害效率的后果。这揭示出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不是仅仅通过进入管制所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共服务创新实践中,既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创新,又要加强公共服务创新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创新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创新的相互促进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将人力资源管理内涵延伸与公共服务领域拓展相结合、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相结合、将人力资源基本特点与公共服务创新实践相结合,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秩序和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创新协同效果,激发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追溯国外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轨迹和国内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现状、依据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顾客价值理论、分析公共服务的公民价值内涵及其实现过程而建立的面向公民价值的政府公共服务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感知代价四个维度,共45个具体指标.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公民价值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既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从而建立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的长效保证机制,又可以帮助各级政府真正理解公民的价值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