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口的民族构成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是汉族聚居区的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城市,青岛市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的民族关系问题,对于认识少数民族在东部沿海城市中的作用,做好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民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市是一个建立在少数民族世居地的城市,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汉族移民的到来,逐渐改变了这里的居民民族成份,形成了汉族人口比少数民族人口多、苗族和布依族人口比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多的分布特点,从而使这里的民族关系呈现复杂性和隐含性,形成了文化不适、弹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民族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与使用,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人口流动历经四十年,人口流入和人口回流构成了人口空间移动的基本路径并对城市语言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语言环境的多言化以及普通话作为公共空间第一层级交际语是城市语言格局的重要特征;普通话与方言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在各自的交际空间运行;语言格局变化受移动动机、社会身份建构以及适应城市发展变革和交际需要等多重因素制约,反映出城市更加平等、包容、开放、和谐的社会大格局。  相似文献   

4.
试论明代云南民族关系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大量汉族移民进入云南并定居下来,从而使云南人口的民族构成及分布发生了改变,同时在广大的地域范围内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民族共同生产、生活,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满族溯源考     
满族是中华(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中人数比较多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在同汉族一样使用汉语、汉字。满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民族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名称也在不断的沿革变化,为了弄清满族的发展变化,让我们回顾一下它的渊源。早在商、周奴隶社会中期,约公元前十  相似文献   

6.
广东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的人口不但数量对比悬殊,而且其发展过程也各具特点。本文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以往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本省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比重变化及其原因;各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各民族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各民族在业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各民族的文化构成等五个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西藏藏族(90.48%)和汉族(8.17%)人口占西藏总人口的98.65%,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西藏社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西藏社会稳定而言,更是决定性因素。准确评估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帮助民族之间互相理解和沟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地方政府制定相关的民族政策也有参考价值。文章依据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和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西藏地区影响藏汉民族关系的因素,认为社会交往是反映西藏藏汉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园艺村和阔纳协海尔村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新疆汉族移民学习维语的迁移时段差异、代际差异及民族构成的差异,并从汉族移民学习维语的特性、不平衡性、发展变化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探讨了汉族移民学习维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发展和人口的民族构成及其变化,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真正当家作主,发展民族经济,加速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政策,必须有利于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各方面的发展。本文只对延边地区的人口发展和民族构成及人口政策方面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一延边是朝鲜族聚居的自治地方,州内还有汉、满、蒙、回等十多个民族,共有181.4余万人口。值此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对于延边人口的民族构成和发展作一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族之间的接触、交往、交流和文化涵化是经常发生的事,其中人口少的民族受人口多的民族影响比较常见。川南苗族虽是当地世居民族,也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但与当地汉族人口相比悬殊甚大,因此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呈现出逐渐与汉族趋同的态势。从民国时期的主动效仿、被动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自然涵化,川南苗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演变既体现了苗族的文化认同变化,更反映出苗汉民族关系和谐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