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社会心理价值导向的角度 ,研究了中国封建社会超常稳定的原因 ,并由此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稳定所应有的社会心理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封建法制作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状况,更是封建制发展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到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代的美术,随着唐代社会和一般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美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可谓是中国封建时期美术发展的巅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峰,至今对中外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是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兴盛,国家统一稳定,政治清明开放,思想开明自由,民族相互融合,文化交流频繁,文...  相似文献   

4.
科举考试的功能与科举社会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举制在长久实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教育、文化、政治等多项功能,并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宋代以后,科举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及其重大影响,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以"凭才取人"的人才选拔标准和能力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为表征的科举社会。中国封建社会所以从门第社会走向科举社会,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摆脱人情困扰,追求社会公平。受此影响,中国社会至今仍有解不开的"考试情结"。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封建社会第一个以市民意识对抗封建伦理道德的传统文人。他的词着力描绘都市生活、个人的感官享乐及妓女心态 ,有鲜明的世俗化特色。其词作和价值取向不仅背离封建正统观念 ,还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反叛 ,预示了后世文人走向社会、传统文化走向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部很有价值的政治历史小说。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曹雪芹,以惊人的艺术表现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通过对四大家族衰亡过程的艺术概括,给处于没落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摄下了广阔的阶级斗争画面,对封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四大家族”衰亡史,封建社会没落史。  相似文献   

7.
半个世纪以来 ,李约瑟博士提出的难题 ,引起了我国学者的热烈讨论。本文仅从中国社会文化价值因素和社会结构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进行再探讨。中国近代社会是封建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 ,其特征是高度集权、封闭禁锢、以人治代替法制 ,这种社会结构形成了一种内向的、稳定的、隔绝的文化机制。因此 ,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代推行孝道教化的途径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王朝作为第一个公开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运用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手段,使以孝为核心的封建伦常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从此以后,孝不仅成为支撑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支柱,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发挥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使孝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积淀成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析小农的皇权政治心理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权主义既是一种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潮。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主义长期存在的深层文化心理根源,乃是小农非主体性的“真主”意识和皇权文化心理结构。小农皇权政治心理的形成原因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科举考试的产生与持续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科举考试促进了依附于皇权的职业官僚系统的形成,满足了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的需要。儒家思想催生了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科举考试有利于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形成,为封建农业型自然经济的发展创设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内部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到了一个转型期,传统的政治文化也在进入重要的转型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通过对农村社会政治文化现状的分析,就其传统政治文化的相关因素以及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进行了剖解,并结合中国农村社会现实,对建设新型政治文化作了不同路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的高度发展 ,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 ,大大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活力 ,也为高校教师获取资料 ,扩大信息量 ,改变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网络宣传他们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 ,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 ,对我国高校政治理论工作和传统教育方式等带来了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就成为摆在高校政治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是政治文化的传习,政治体系通过对于社会中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与教育,达到培养公民政治认同、提升公民政治素质的目的。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作为政治文化传习的政治社会化也必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除了政治文化在传播和教育工程中的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以外,还需要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在政治学语境下,分别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属性、政治价值、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合法性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开办了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和地理教育三个专业进行“主辅修制”改革的基础上,探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由传统分科教育为主向现代综合教育转变,由专业学科知识为中心向知识整合为中心转变。兼顾初中综合改革发展需要和传统分科教学的现实,培养的学生既能胜任初中综合课程《公民》、《社会》或《人文教育》等的教学,又能适应政治、历史和思想品德等分科课程的教学,还能适应乡镇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师资。本文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符合教育规律和实际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全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立了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全新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妇女权利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一直处于受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她们在思想上屈服于“三从四德”的桎梏,文化上极少有受教育的机会,经济上沦为男子的附属品,婚姻上没有自主权,政治上更无参政权。在陕甘宁地区,中共中央十分重视保障妇女的权利,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从而保障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利。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价值观念、参政意识、思维方式、情感意向、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形态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认作“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结论。然而,通观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马克思反对将西欧历史模式作为普世规则套用于东方国家,认为中古世界是多途演进的,决非单线直进。马克思尖锐批评滥用“封建”,认为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以马克思论封建的逻辑推断,周秦以下中国社会形态不宜被称作“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以社会结构变迁为基础的,涉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和转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引起了公民政治认同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对其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和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治理绩效认同的弱化,对意识形态认同的消解,对制度规则认同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某些不和谐现象,必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教育、构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开展社会实践、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以来,中国女性择偶观经过了了多次变化:从选择优秀的、先进的青年作为自己的伴侣,到选择家庭成分好的红五类作为自己的对象,再到选择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配偶,再到寻找经济上的大亨作为自己的终身依靠,再到多元化的寻找生命中另一半。这些正好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符合,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