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利益相关各方信息不对称性与网络化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所引发的企业利益相关各方利益冲突、经营管理者腐败等社会问题,探讨了存在于企业内外利益相关各方的各种信息不对称性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所引发的利益冲突,阐述了网络化管理对降低这些信息不对称性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并指出其可能又会带来新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政府理性决策存在极大局限性,其重要后果是使公众和下级官员在决策信息流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构建政府信息激励约束机制,使政府决策真正体现民主原则。  相似文献   

3.
企业销售人员激励强度及激励替代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作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对企业了解市场信息及实现准确的市场定位至关重要,显然对销售人员实施激励将非常必要.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确定销售人员的激励强度难度较大.本文利用信息博弈论分析激励强度的确定,分析其他因素替代效应,对于有效管理销售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非对称信息环境下政府决策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政府理性决策存在极大局限性,其重要后果是使公众和下级官员在决策信息流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构建政府信息激励约束机制,使政府决策真正体现民主原则。  相似文献   

5.
债具有不对称性,而无因管理之债是不对称之债的典型.债的不对称性说明债中存在一个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点,它像黄金分割点一样完美地分割了债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好这个平衡点就能够在债的立法和研究中准确地把握其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债法的标准化、科学化打好基础.研究债的不对称性是寻求债的平衡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分别扮演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重点探讨了信贷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制设计、寻租行为等经济学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结构性错位,从广告文本的表层结构到深层逻辑都存在着符号不对称性。随着广告的信息价值逐步让位于符号价值,广告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符号层面的支配权。然而,广告对符号权力的扩展与滥用加剧了符号的不对称性,导致了文化伦理冲突。采用认同—示范和亲近性—陌生化的广告策略有利于规避符号不对称性带来的传播失效,注重受众的符号权力有利于符号在受众-广告-受众之间的和谐循环。  相似文献   

8.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分别扮演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重点探讨了信贷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械设计、寻租行为等经济学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收益波动性的ARCH族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ARCH族模型对深证综合指数日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尖峰厚尾特点,且存在波动的集群性;市场杠杆效应显著,期望收益与期望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且股市波动具有信息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医生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医疗服务需求水平的决定者,极易发生诱导行为.由于医疗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不一致性以及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医生的诱导行为对医疗费用攀升起着决定性作用.防范该行为的有效主体是医保机构,而二者之间的主要博弈渠道则是医疗保费的支付方式.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支付方式对诱导需求的作用机制,确定医疗保费支付方式的选择原则以及通过多元办医、建立医生个人信息库、对消费者进行告知选择等改善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验国际股市对上海股市的影响,选取2000—2011年国际主要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日收盘数据,分别假定模型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学生t分布或广义误差分布(GED),根据极大似然函数值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选择最优的非对称GARCH模型,研究了标准普尔500(SP500)、恒生指数(HIS)、伦敦富时(FTSE)、日经(N225)对上证综指(SSEC)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港市场和英国市场对上海市场均存在正向影响,美国市场与上海市场负相关,香港市场的影响最为显著,日本股市对上海股市不存在明显影响。同时发现上证综指收益率波动存在杠杆效应,利空消息对股市的冲击大于利好消息对股市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股市被喻为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晴雨表".然而,我国经济强劲增长,股市却长期萎靡不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背离反映中国股市具有弱的"晴雨表"功效.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我国股市政策变化引起的.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行政审批的准入制度、难以摘牌的退市制度、不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不相容的激励机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票市场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率市场假说要求所有相关信息都反映在股票价格上,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的最优配置。而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没有反映出所有相关的历史信息和公开信息,因此我国股票市场效率不高。为此,应从信息的产生、传播、接受等环节着手,使相关的信息尽可能反映在股票价格上,提高股票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4.
依据有效市场理论,按照股票价格对不同信息资料的反映程度,将证券市场区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三种类型。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是信息质量差、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的有效性弱、资本配置效率低。提出提高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信息不对称为研究背景,把中国股票市场信息监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加以研究,通过对股票市场信息系统的结构分析,提出了股票市场信息监管的对象,为矫正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消除股票市场失灵和促使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考察中国宏观经济信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基本没有解释力;而且,2001年7月前,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微弱,2001年7月后,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非常显著,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股价上升,紧缩性政策促使股价下降。同时,行业股价指数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金融等新兴行业影响较大,对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影响较小。当前中国股市运行脱离了经济基本面,股市尚无国民经济“晴雨表”作用,但却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策市”。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市的过度反应与“政策市”现象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体现了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特征.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方法检验了中国股市对政策性信息的过度反应问题,针对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观点进行了讨论.采用4个典型的政策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对政策信息存在过度反应,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有效;与针对收益信息的同类研究结果相比,政策对市场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而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表现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存在于证券市场的各个环节,是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证券发行和上市、证券交易、上市公司重组、政策变动的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解决的途径是建立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规范证券发行和上市审核制度、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建立证券市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实证方法, 从结构和动态两个视角考察了沪深股市之间的异同及作用关系。通过总体经验模式分解(EEMD)发现:沪深股指是由高频、低频和趋势项三类分量组成, 且各结构分量在总量水平中的贡献不同。其中, 深市趋势项对总量的贡献率高于沪市, 反映出深市的走势较沪市更加平稳;沪市高低频分量对总量的贡献率高于深市, 表明沪市的波动性大于深市。同时状态空间模型显示, 沪深股市趋势项分量之间的作用关系体现了沪深股市收益率双向传导, 沪强深弱的股票市场格局。低频分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则表明我国股市的调控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深圳股票市场的性质、作用进行了再认识,指出股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分析了目前深圳股市运作过程中的矛盾性,认为深圳股市在一定时期内将不同于国际化市场而具有自身特色。本文还探讨了深圳股市目前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并预测了一定时期内股市价格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