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蒙古化”的藏传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末17世纪初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取代萨满教成为这一地区的主流信仰,藏传佛教文化已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对蒙古地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可以在接触其他群体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或阐释自身的文化传统。自阔端开始,藏传佛教传入蒙古贵族阶层,随着元朝的覆灭而渐渐衰落。16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第二次传入蒙古地区,俺答汗无疑是重要的"引入人"。经二百余年的传播与发展达到鼎盛,藏传佛教深入到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之中,并成为蒙古族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家园。藏传佛教也成为蒙藏民族间相互认同的纽带和标帜。  相似文献   

3.
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内在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元王室选择藏传佛教信仰与藏传佛教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也是蒙、藏民族双方关系互动以及藏传佛教密法与其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蒙元统治者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着多层面关系 ,西夏境内藏传佛教的兴盛、藏传佛教界对蒙古王室的积极传教及藏传佛教密法的特色等对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赤峰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格。一百多年前,赤峰地区流传一种古老的音乐,由于它最初是以10种乐器轮番演奏各种曲牌,故民间称其为“十番”。但在流传过程中,赤峰“十番”曾一度失传,直至1983年,这一古乐被重新发掘,并被正式命名为“赤峰雅乐”。经过对词曲风格、演奏形式、演奏成员、使用乐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得知,赤峰雅乐源于赤峰“十番”。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藏传佛教对辽宁阜新蒙古贞地区的影响,在一定史料、资料及当地文化现象的基础上,采用两点论的方法,对藏传佛教对蒙古贞地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传佛教对蒙古贞地区的影响不仅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对其应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哲布尊丹巴是清代蒙古喀尔喀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藏传佛教格鲁派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对蒙古地区的宗教、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本文旨在探讨一世哲布尊丹巴时期,藏传佛教文化在喀尔喀部的发展,并通过大量的文献史料,论证一世哲布尊丹巴在发展佛教造像艺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16世纪伊始大约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内,东蒙古(靼鞑蒙古)以亦不剌、阿尔多厮(即满都赉阿固勒呼)和俺答汗为首的一些部落相继入迁青海,活动于西海(青海湖)地区。他们的入迁,打破了明初以来这一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又与明军发生了一系列军事冲突,威胁着明廷的西北边防,因而在明清许多文献中;他们被冠以“海夷”、“海寇”,我们则称之为西海蒙古。西海蒙古的活动是整个蒙古历史及中国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有明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西海蒙古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做一考察,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是黑龙江蒙古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蒙古族医药发展、蒙文传播、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很多藏传佛教寺庙与其他地方寺庙诵读藏文经卷不同,其日常课诵是以蒙文经卷为主,因而喇嘛成为传统蒙古社会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阶层。直至今天,藏传佛教仍在黑龙江蒙古族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这种延续的信仰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自13世纪中叶传入蒙古族地区以后,由于蒙古贵族和历代封建王朝的支持,逐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蒙古地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藏传佛教对蒙古社会的影响作一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10.
赤峰地区现正常使用和基本保护的藏传佛教寺庙有29所。赤峰市境内藏传佛教进驻历史悠久,个别寺庙可追溯至辽代。赤峰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风格大体分为3种:一种是“汉式”;一种是“西藏式”;一种是“汉藏混合式”。藏传佛教在赤峰地区影响久远,寺庙是赤峰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承传、发扬的场所,是各族信众精神寄托的圣地。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维护信众的合法权益,是赤峰市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自元代传入蒙古地区,先后历了两个重要的弘传时期。前弘时期藏传佛教主要在蒙古的王公贵族中传播,并未被民众广泛的认识和接纳。后弘时期在俺达汗的倡导和扶持下,藏传佛教逐渐在蒙古民众中传播,最终改变了蒙古民族传统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与蒙古族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并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腾格里神 (天神 )崇拜、灵魂观念或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火神崇拜、山神以及“敖包”崇拜等 ,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 ,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或被佛教化  相似文献   

13.
佛教劝善故事“还魂人的故事”是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其中《乔吉德仙女传》和《古苏喇嘛传》在蒙古族中的影响相对深远。这两个“还魂人的故事”与古代蒙古法律文献之间具有诸多可比之处,特别是在保护喇嘛阶层特权方面,佛教劝善故事和古代法律文献之间是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14.
元明清时期是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青甘宁地区藏传佛教由于得到封建王朝的扶植,在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中不断发展,对该地区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终元一代,元朝蒙古上层对藏传佛教崇信有加,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元朝蒙古上层一方面利用藏传佛教来达到怀柔吐蕃和统治本国民众之目的,另一方面,蒙古统治者自身对终极关怀的极其重视.从客观上讲,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西藏佛教领袖、西夏佛教、蒙藏文化的相似以及生物基因等方面的影响.不论从主客观,还是从内外因讲,元朝蒙古上层崇信藏传佛教都是多方面的、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6.
在蒙古族地区,自从藏传佛教传入之后,佛教寺院教育就逐渐形成和壮大起来,成为蒙古族地区的主要教育形式。寺院教育在蒙古族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研究蒙古族地区寺院教育的形成、寺院教育结构及教育内容、教学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代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就元代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关系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藏传佛教之所以传入蒙古王室,是与蒙古统治者所推行的宗教政策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蒙古王室接受藏传佛教,客观上强化了元代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论述了20世纪前期青海湖地区蒙古族藏传佛教信仰活动及其对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推进四川藏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文化,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以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但开发相对滞后的四川康北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滞后原因,提出科学推进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卫拉特法典》是我国近代蒙古民族的草原固有法。《卫拉特法典》以藏传佛教为其立法宗旨,意在将经教政治相结合,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民族意识。藏传佛教的渗透与影响,缘于法律文化的传承、蒙古民族的吸纳性格及宗教意识的培育。对《卫拉特法典》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当代民族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