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修辞学的角度看,寓言乃是比喻,有其本体和喻体,《庄子》寓言自不能外。《庄子》寓言的本体就是他的人性之道、养生之道和治国之道;《庄子》寓言的喻体可分为神话题材、社会题材和自然界题材三类;其寓言的本、喻体之间的逻辑联系方式乃是“一本多寓式”,其优越性则在于寓言主旨可以得到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历来谈起先秦哲学,就以老、庄并论,谈起先秦文学,则以《庄》、《骚》并称。自魏晋以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一直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其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在文学上,其影响则基本上是积极的。《庄子》一书包含着大量的寓言,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寓言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庄子》之精华所在。本文即试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中的寓言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庄子》之书,以寓言形象说明哲学道理。作为寓言的文学形象,《庄子》已经被后人充分阐发了;但它的寓言形象中的哲理,于今却没有得到充分阐发。本文举出"鲲鹏展翅"、"庄周梦蝶"、"庖丁解牛"三个《庄子》中最著名的文学形象,进行哲学的阐发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史上 ,庄子是一个奇异的存在 ,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洗涤和影响着后代众多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既是一个哲学家 ,又是一位文学大师。《庄子》一书 ,作为哲学著作 ,表现出其深宏而肆的思辨力 ,而具有思想宏阔、波诡云谲的特点。在先秦诸子寓言中 ,惟有庄子是通过塑造诸多的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表现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见解 ,使其寓言闪灼着艺术之光 ,读之含蓄蕴藉 ,回味无穷。在阐述庄子的寓言个性之前 ,有必要对“寓言”进行一番阐释 ,即什么是寓言。许慎《说文解字》中 :“寓 ,寄也。”“寄 ,托也。”段玉裁注 :…  相似文献   

5.
《庄子》寓言和《韩非子》寓言作为以寓说哲理为主的象征艺术,其中所包含的逻辑思想是颇为深刻、丰富的。正如我们知道的一样:历史上,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基本逻辑结构,经历着一个不断趋于复杂和完善的漫长过程。一定阶段上,传统的思维方式逐渐暴露其局限性,要求采取全新的角度进行探索,并以此对世界加以重构。《庄子》寓言和《韩非子》寓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庄子》散文以其奇特瑰丽的想象,构筑了一个超脱于生世的理想世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对人生的理性思考都蕴含在他精心构建的散文意象中,并创立了“寓言”这一文学样式。其美学思想、艺术气质亦对后世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有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先秦寓言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战国时期出现的群落型寓言故事则是其发展到高峰的标志。本文对从《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为代表的先秦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群落的结构做初步的探讨,从寓言故事与主旨关系以及寓言群落中各寓言故事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其丰富多彩的结构特色。  相似文献   

8.
庄子所著《庄子》一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同时也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庄子》散文在文学上的价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真正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文学散文的,《庄子》应占首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  相似文献   

9.
(四)《庄子》浪漫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段《庄子》反映现实、反映生活的方式,显然是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有其独自的个性特色。首先,是有意识地广泛运用寓言的形式,以说明抽象而深奥的哲理。《庄子》一书几乎是篇篇有寓言,节节有寓言,有不少篇则全由寓言连缀而成。运用寓言之广,在先秦诸子之中绝无仅有。《寓言》篇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  相似文献   

10.
《周易》取象思维方式对《庄子》寓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受《周易》的影响,在散文中采用取象思维方式创作了大量寓言。这些寓言意在婉曲地表达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某种启示,并具有不确定性、歧义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所取之“象”较《周易》更加鲜活而独具艺术魅力,其取象艺术对后世的语言和文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12.
先秦寓言是镶嵌在先秦散文中的粒粒明珠,因此对母体散文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但它故事完整,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完全可以单独存在的,在先秦时代唯一能称得上的纯文学作品,这样在依附与独立之间,就产生了转义、歧义与多义,从而带来了寓言作品的朦胧感。而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所带来的思想先于形象和形象大于思想,人物性格的类型化,形似与神似和形神契合、虚实同体的乖谬,又给先秦寓言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特殊的审美中介和审美中介的差异,人们反复咀嚼时出新意的审美情趣,则使先秦寓言的朦胧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对"庖丁解牛"的解说,历来多未得其真,这主要是因为对庖丁所说的"三年"、"十九年"两个数字的不理解。经辨析,《庄子》中此两数字来源于中国古代历法知识,这是理解"解牛"之旨的关键所在,文惠君所得之意亦由此出。此两数字是用来讲明道修道的工夫,庄子借此"道数"以表达其养生之主旨及其天人思想。  相似文献   

14.
寓言与寓言式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寓意的作品即为寓言,一些作家如但丁、斯宾塞、卡夫卡被视为“寓言型作家”等提法是否妥当?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首先明确判断寓言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只有那些短小轻快幽默、运用劝喻或讽刺、可以“合理地破译”的作品才可称之为寓言。而有寓意的作品虽具有寓意丰厚、并运用比喻、象征、投射等手法,创作由小见大、由具象到抽象的艺术“模型”等寓言化特征,只能说明其作品有寓言化倾向,可称为寓言式作品。这些创作寓言式作品的作家,因未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寓言,并不能称为寓言型作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盘古神话不是当地原始社会神话的遗存,而是汉籍中的盘古神话随北方汉族道教在南方的广泛传播而流传开来的。神话传播研究是研究少数民族神话的基础和前提。用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方法值得纠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寓言,在"启蒙与救亡"成为现代中国时代主题的历史阶段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现代寓言的发生缘由、历史语境、现代特性等方面对现代寓言进行整体把握,进而在中国寓言的宏观视野中透视现代寓言的独特价值,及其在中国古代寓言与当代寓言承接中所起到的重要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灯”对“镜”的取代,寓言叙事对“现实主义”叙事的代替,对于当代中国小说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中外小说均有寓言与写真两个小说传统,“表现说”和“摹仿说”分别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原型,实际上寓言更为古老和常见;其次,当代原有的“写真”倾向存在的观念陷阱,是当代小说艺术陷于肤浅与虚伪的症结所在,而从寻根和新潮小说开始的寓言写作才挽救了小说艺术;三,从先锋小说之后,小说作为精神之灯的心灵性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化,而作为现实之镜的客观性也出现了碎片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继承者和拓展者 ,他以寓言的形式、富丽堂皇的风格宣示着独特的时代思想和哲学、美学主张。隐含在其中的艺术价值取向 ,对中国艺术、尤其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走向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