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防灾减灾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都有特殊重要性。社区是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的最基层管理组织,农村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积极的意义。为构建系统的、可持续的防灾减灾体系,北京针对其自身的灾害风险类型及特点,在探析当前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足的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启示,提出应明确农村社区灾害风险,健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完善减灾基础设施,并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活动,提高社区综合防御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选择是理论建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基于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实践,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未来理想图景是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未来的内生型社区建设模式下,存在着党、政府、社会、市场和居民五大主体,实践中需要在有效整合社区利益的前提下,构建政府与社区间平衡与协商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间伙伴与共赢关系、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间互补与互限关系为框架的社区建设主体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也必然带来社区建设模式的转型和社区运行机制的重建。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区结构类型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正在由自然产业型向社会分层型转变。当前应着重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及其运行机制的重建与再造,保障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肖伍祥  周从林 《社区》2011,(9):38-39
从2010年7月开始,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把管理范围最大、人口最稠密、外来人口最多、情况最复杂的向湖社区申报为全国"减灾防灾示范社区"创建单位,并一举取得成功。由此,形成了居民自治、社区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单位协防协治的社区防灾减灾新格局。三个到位从根本上打牢防灾减灾的基础社区防灾减灾活动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紧密相关,需要全民参与,群防群治。为有效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防  相似文献   

5.
我国六十年城市社区建设历程、脉络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历程,在时间维度上经历了政权重建时期、"单位-街居"制时期、社区服务时期、实践探索初期、实验探索时期、示范推进时期、深化提升时期,内在的体现着社区建设的地位从"拾遗补阙"到"发展战略"明显提高、建设内容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逐渐完善、建设主体从"政府行动"到"社会参与"日趋多元、建设重点从"硬件设施"到"管理体制"开始转换、建设决策从"被动回应"到"主动筹划"日益自觉、建设策略从"实验示范"到"全面推进"的发展脉络。此历程与发展脉络渗透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在建设目标、动力来源、主体间关系、建设内容与建设路径等方面正发生着从外生型社区建设到内生型社区建设转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莫纯轼 《社区》2010,(19):50-50
为增强社区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和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以建设安全文明和谐家园为目的,以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规范避难场所,有力提高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水平。一是动员每个社区中的单位、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新建商品住宅为主的城市社区建设而言,以贫困化、边缘化和老旧化为特点的单位型社区建设就凸显其复杂性和困难性.吉林市石井沟街道S单位型社区的"单位人"再组织化模式则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发挥国有企业的退休老党员和老职工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他们为代表的"单位人"成为社区动员的主体,充分挖掘单位资源和组织资源,从单位人到非单位人,从个体到群体在构建社区的服务体系、组织化建设和社会联动的社区治理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在充分发挥"单位人"的核心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单位资源的协同参与,构建社区集体归属感方面做出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基层政府是地方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主导力量,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会急剧转型,基层政府在改制型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出现了"错位"、"越位"、"缺位"等角色失调和功能紊乱现象。在改制型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适应改制型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基层政府要尽快转变角色,学会从农村社区向都市型社区管理的转变,明确功能定位,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型,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己任,不断强化社会管理,提升服务功能,为改制型社区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立足社区道德建设的探索阶段,主要从社区道德建设模式的含义、构成要素、构建原则、分类四个方面入手,对社区道德建设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力求为实践中的社区道德建设提供更为有利的理论支撑,营造符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社区道德建设过程、氛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社区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量社会人从单位脱离以后转移到社区,社会问题和社会利益的焦点都日益汇集到社区层面,社会具有社区化管理的倾向,因此,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区指标体系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和有力工具。在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区指标体系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作者在实地调查了南京市锁金村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社区建设的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符合和谐社区建设的和谐社区指标体系,使其在社区实践中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XS县BY村“抗旱救灾”实践作为典型个案,以农村社区为主要分析单位,以基层政府、社区中间组织和村民为次级分析单位进行嵌入性案例研究设计,得出信任资本缺失是制约农村社区灾害应急力提升的文化根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强化基层政府—社区—中间组织—村民之间高质的信任合作关系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强化农村社区灾害应急管理,提升农村社区灾害应急力.  相似文献   

12.
从社区照顾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完善我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问题。认为我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应该以生活部分自理的半失能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以向这些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服务为功能定位,依据街妙社区内的人口总数与老龄化程度综合确定建设规模,房屋建设内容应包括生活服务、保健康复、休闲娱乐和辅助用房等。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中国大陆社区建设的几点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通过对社区内涵、社区建设的途径和社区建设的目标的讨论,指出现阶段社区主要存在着参与不足和整合不足问题,解决好社区参与和社区整合的问题是现阶段社区建设的方向。在社区建设中,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是两大主要内容,两者联系紧密,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区管理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在落实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体现社区的价值性,反过来会更好地落实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建设具有很强的价值取向,满足人们的生活价值需求,也是社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性,呈现出人们生活的共同性和公共性,正是这种共同性和公共性体现出社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主要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参与抗灾救灾。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完成灾难新闻报道,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从事灾难新闻报道应当具有与救灾相适应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建构,具有相应的防灾减灾策略,才能既客观、公正、真实和全面向公众告知真实的灾情,又强化应对灾难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在求得防灾减灾实效的过程中提升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的大变局过程中,近代西方文化大举"东渐",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濡化。这一文化背景对近代救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近代救灾思想具有了某些现代性特征。文中从近代救灾思想的现代性特征、近代救灾思想的形成原因以及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粗线条地勾勒出近代救灾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社区文化与社区发育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试图找出参与社区发育过程的诸因素的逻辑次序,以期对当前基层社会发育的动力和机制做进一步的描述。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发育的源头,而社区自治却依赖于一系列前提条件,如果不顾前提条件,或者颠倒了逻辑次序,就可能事与愿违。同时,依据浙江省宁波市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尝试建立描述社区发育的准递归模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抗旱技术立足于从水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研究抗旱避灾,但基本上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靠天救灾”,技术的含量较少。本文从农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四川农业干旱的状况、信息化在四川农业抗旱减灾中的作用、四川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四川农业抗旱减灾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以及正确处理信息化经营与传统抗旱技术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针对目前社区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内涵,推进社区建设的深远意义以及实施社区建设的一些基本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建设:以增进福利为目标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为社区建设找到明确目标和行动路径是当前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不研究的热点问题.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居民福利,社区的功能和目标与福利发展的宗旨的相一致决定了建设社区福利的可行性.在实践中.社区福利的建设应当依靠政府和居民两股力量,要处理好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要坚持体制创新与观念创新的结合,实现经费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