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钟嵘《诗品》中提出“直寻”说,影响深远;严羽的《沧浪诗话》则以“妙悟”说为后人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从“直寻”到“妙悟”诗学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2.
对艺术直觉和灵感的“禅悟”——论严羽的“妙悟”说张玉霞张祖利谈论中国的诗歌,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漠视的。他提出的“妙悟”说对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今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批评理论也有相当的价值。我们知道,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3.
严羽提出的系列诗学观念影响深远,但这并非全是他的独创。文章以“妙悟”作为个案,管中窥豹,透视他如何以通达的眼光对历代理论资源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地“拿来”,在广泛吸收和精心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巧妙地创造,纳入其独特的诗学体系中,使之具有深刻的辩证性和独立的美学品格。从“妙悟”可见,《沧浪诗话》中的许多诗学思想是严羽继承前人与推进更新的统一,显示出文化积淀和理论家敏锐眼光及创造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严羽认为宋诗笔力之劲健不减唐人,而气象之浑厚却差之甚远.他的复古诗学正在于提倡浑然之美,试图全面恢复汉魏盛唐诗以浑为美的诗学传统.在《沧浪诗话》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诗美主张,即上乘诗作应具有古朴浑厚、整一无间的气象,妙悟浑成、兴发无痕的诗法和物我浑融、超形入神的意境.“妙悟”“兴趣”与“入神”等诗学理论正是围绕他以浑为美的复古旨趣提出的.自严羽后,以浑论诗逐渐成为潮流,谢榛和王夫之等全面承袭并发展了严羽的浑然美学,并将其推向了巅峰.  相似文献   

5.
妙悟的美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妙悟”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极富价值和生命力的美学命题。从历时性的角度来说,“妙悟”一说,以南宋的严羽为界,可分为三个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宋代可称为“妙悟”说的发展期;严羽的理论可称为“妙悟”说的成熟期;严羽以后的元明清可称为“妙悟”说的深化期。而且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妙悟这个美学范畴,已经跟现代哲学、心理学中的直觉、体验、想象,灵感、敏感、潜意识、集体无意识等有关,包孕了相当丰富的内涵。因此,它是东方思维中开出的一朵奇特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智慧之花。  相似文献   

6.
宋代诗学专著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倡导“妙悟”为核心的审美认识论,以“兴趣”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以“入神”为极致的审美标准和“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的审美趣味共存论,构建了严羽《沧浪诗话》的美学思想体系。《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家哲学“体道”的思想方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审美鉴赏“妙悟”说的哲学基础。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古典艺术贵“虚”重“无”,因而在鉴赏中重视直觉领悟。这种倾向发端于晋宋之际,而严羽为其集大成者。严羽对“妙悟”鉴赏说的贡献,是他首次系统地从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特点角度阐明了“妙悟”鉴赏的合理性,并揭示了“妙悟”鉴赏的前提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严羽《沧浪诗话》论诗,重妙悟、倡兴趣、标举盛唐“气象”,极崇李杜,亦激赏孟浩然,独于王维很少涉及。拟从严氏理论与王维诗歌的离合入手,浅论《沧浪诗话》不论王维的原因:在根本上,严氏的用世之志与王维诗中佛理禅意具有隔阂;在风格上,严羽推崇雄壮之美,激赏李白的豪迈飘逸和杜甫的沉郁顿挫,而对王维诗“不落人间声色”处,则有意排斥;就人生体验看,严羽身处季柬,布衣一生,其个性气质、人生境遇与身处盛唐、“富贵山林两得其趣”的王维迥异,而更接近于“不才明主弃”的孟浩然。  相似文献   

9.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顿悟思想对宋代诗学(主要是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思想)产生了具体影响。但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对悟的把握有明显差别前者“自下而上”,后者“自上而下”。妙悟(悟)实际上是《沧浪诗话》中最核心的本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体系。文章从清理《诗辨》中的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 ,初步揭示了《诗辨》中的诗歌创作主体论、诗歌文本构成论、诗歌风格论、诗歌本体论四个方面的有机理论构架 ,并指出“诗道”是严羽诗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兴趣”、“妙悟”均是“诗道”概念的理论展开  相似文献   

11.
“透彻”一词具备丰富的诗学意义,在严羽《沧浪诗话》中,它具有诗歌表意之明晰深刻、妙悟后之境界,以及盛唐诗境之特点三层含义。严羽在“妙悟”“兴趣”等概念之外,更借助“透彻”,将形而下的诗歌修习与形而上的诗歌悟解绾合起来,使其诗学更牢固地立足于“吟咏情性”与盛唐气象之上。通过对“透彻”这一语词的内涵及演变进行考察,能对严羽的相关诗学概念和诗论体系有更新的审视,同时也可以看出“透彻”同中国古典诗歌本质与诗人学诗工夫论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无论是刘勰的《文心雕龙》,还是钟嵘的《诗品》,都是在与时尚风行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为了回答理论和创作提出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严羽“妙悟”说的提出也是如此。两宋诗坛诚如严羽所批评:“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看到何处”(《沦浪诗话:诗辩》,以下凡引此书不再作注)。正是在这“诗道之重不幸”的  相似文献   

13.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我国美学史上一颗闪耀着异彩的明珠.李泽厚这样评价它:“如果说,钟嵘《诗品》和《文心雕龙》还是与文艺理论混合在一起的美学;那么,司空图《诗品》和《沧浪诗话》就是更为纯粹的美学了.如果说,就文学理论的全面分析研究说,《文心》胜过《沧浪》;那么,就审美特征的把握说,后者却超过前者.”对“审美特征的把握”显然包括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妙悟说.中国古代美学对艺术的深刻悟性,使它达到了很高水平,但重领悟不重分析、重实用不重纯理论的特性又阻碍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严羽的妙语说与克罗齐的直觉说的比较,试图对《沧浪》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有所阐发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昔人论诗,有“诗人之诗”和“学人之诗”的分别。“诗人之诗”倚重才气、灵感、情韵和妙悟,其诗风飘逸灵动,得神来兴到之致。“学人之诗”讲究识见、功力、宏博和理性,其诗风敦厚老辣,有凝重典雅之美。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这是“诗人之诗”派的理论要点。黄山谷《答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杨歧派看话禅所崇尚的妙悟 ,即神秘的体验方式 ,还是它对文字障碍的超越 ,以及它所追求的羚羊挂角的境界 ,都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杨歧派的话头 ,有的是《沧浪诗话》的理论准备 ,有的是对《沧浪诗话》论断的超越。严羽以诗界的妙喜自许 ,实际上承认了他的理论和南宋杨歧派闽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严羽是近古期南宋末年的美学家.他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以禅喻诗,以禅论诗,重在“妙悟”的观点,竭力反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偏向,强调追求“兴趣”和“入神”的审美特征,《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沧浪诗话》产生几百年来,对它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至于对具体问题的论争,更是众议纷坛,莫衷一是.我们无意于对不同意见进行评述,本文只想重点探讨“妙悟”与“兴趣”在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中国古代诗论中是一部影响很大而又颇多争议的著作。但对于认定《沧浪诗话》是一部诗歌创作论,是探讨、揭示古代诗歌理论中创作规律的论著这一点上,似乎古今无异词,在今天的学界也仍多从这个方面对《沧浪诗话》进行研究和探讨,几位著名的学者的观点也是这样。如吴调公先生说:“蒙受佛学影响的严羽所主张的‘妙悟’……体现了中国文论中既注意情景相融、情缘境生,而更体现了对主观  相似文献   

18.
严羽《沧浪诗话》所标举的“妙悟”属于创作论范畴。创作论意义上的“妙悟”是一种伴随着形象和语言的诗性体悟。通过语言性的涵咏默会,直接体悟前人作品中的情景意象,以形象化的方式获得对情与景、意与象结合方式的心领神会,从而指向“即景会心”、情景融洽的创作妙境,这一过程同时暗含看语言诗意化表达能力的训练。本通过对“妙悟”的形象性和语言性的描述,指出“妙悟”并不像一般所理解的那样只获得主观情思,而是同时指向创作主体心理结构的优化和语言能力的养成,就此而言,诗性体悟与诗性言说具有同一性。强调“妙悟”的形象性和语言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诗学范畴的创作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妙悟,是由道家的“妙”与佛教禅宗中的“悟”,经过长期的文学艺术实践与理论积淀,由严羽推向成熟,再经后世深化而最终形成的核心古典美学范畴。它要求在审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凭借直觉的穿透力达到悟“妙”的境界,从而在创造中展现“道”;同时,妙悟具有可勘验性、可深造提升等特征,消解了自身的神秘性。直觉,在西方古典美学中只有零散表述,直至“非理性转向”潮流出现才发展成为美学范畴。克罗齐、柏格森、马利坦与苏珊·朗格等依据不同的理论基点提出了各有侧重的直觉说,但并未综合形成系统的直觉范畴。妙悟与直觉之间有差异,亦有契合,诉诸直觉的穿透力、追求审美创造、否定语言文字等共性特征为二者的互释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严羽诗禅理论与宗杲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杲禅学是影响严羽诗禅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严羽借鉴宗杲禅学教判方法提出辨体说,并依据宗杲的教判体系判别不同诗体的高下,建立判诗体系;借鉴宗杲倡导的具有教判色彩的“妙悟”的主张,提出“诗道惟在妙悟”,比喻说明诗歌所抒之情的思维特点,区分不同诗体的高下邪正,标举盛唐诗体;借鉴宗杲看话禅由参究公案入道的方式,提出参诗说,指示妙悟诗道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