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不断发展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以其鲜明的创新性、实践性特征对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不少高校"卓越计划"的基层实施者是青年教师,他们恰恰在工程实践方面缺乏经验,因此,高校只有努力探索和找到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办法,才能使"卓越计划"取得实效,才能有效提高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由于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创新教育缺失、实践教育落后、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问题,因此,高校毕业生不能较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立足于卓越工程师的主要培养目标和培养原则,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出相应的课程规划、管理措施的改革和评估方法,以期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等工程教育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专业不容回避的问题。文章针对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工业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教育研究成果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丰富第二课堂及培养具有工程经验的师资队伍等方法 ,培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职业能力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方向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措施和毕业生实习机制等角度来探讨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校企联合培养和分专业方向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促进该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土木工程人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通过解析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核心课程进行重新调整,并改革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梦瑜  吴梦初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4):106-108,11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重视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仍然很普遍,为了探索和建立自动化专业本科层次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分析和研究了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由五类能力构成,参考企业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提出了一种面向通用工程能力与专业学习、专业相关行业应用相结合,基于学生需求定义“能力组”,分别实施的培养模式。通过对一般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的研究,提出了通过建立与能力组相匹配的课程组、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与选择,以综合型系统作为能力培养过程对象,开展连贯、系统性培养的实施方案。通过教学改革来实施这种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提高自动化专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学工科毕业设计是成功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体现毕业生创新能力的一项至关重要又颇具挑战性的实践环节。本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任务要求,结合作者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桥梁类)毕业设计心得体会,探索和创新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案。提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导的毕业设计总体布局,分析和研究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切实可行的模块化实施手段,最后系统地探讨面向工程实践的创新毕业设计组织形式,旨在为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的高校开展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升工科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小教专业应以培养出符合社会期待的拥有较强专业核心能力的高素养毕业生作为成果导向,这个成果应该具备创新能力的、卓越的、多元文化素养的小学教师。和其它专业比较,小教师范生的核心素养还应该具备高尚的教育情怀,系统的教育教学思维等综合性能力,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先确定培养目标,然后强化学生的教育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性能力,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设计并落实课改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在构建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时,既要符合专业教育与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又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提出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从整体上构建和实施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依照辽宁工业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在新的培养目标中强调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实践完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体系、改进创新教育方法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已成为当前软件工程专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体系以及创新教育平台,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实践,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就业与从业质量逐年稳步提高,社会与企业认可度逐年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能力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本文阐述了现代工程能力的内涵,分析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探讨和提出了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对国内高校其他类似课程或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围绕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分析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特点,构建了科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和就业实践层五级架构组成。工程管理专业各实践结构层的科学内容和实施方法是培养兼具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在深入研究现场电气工程师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3+1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实现了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培养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为强化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一年三学期制"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与保障机制,实现了高校与企业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体化教学,为相关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在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并实施以"一方法两平台"为核心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冶金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来提高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以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冶金工程专业工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价值是合格认证与能力导向,在工程教育过程中以找问题为核心引领专业建设,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考量专业是否合格.同时工程教育要贯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的4年教育过程中,把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实践中构建了职业安全工程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构架,形成了能力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在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卓越法治人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够科学等问题,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着力强化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设置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卓越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有效的补充,因此进行第二课堂运行模式的改革对卓越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大学生专业实践指导中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指导教师为主导、紧密结合专业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完成激发学生试验兴趣、启迪探索精神、训练科学思维的试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工科专业的根本,工科专业教育必须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上下功夫.为此,我们构建了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三层次两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对开放式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