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禺不同戏剧文本中存在着复杂的叙事结构.其中之一是以革命话语为主线的"现代性"叙事结构,而其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对革命理性的反拨又形成另一叙事主线;可是传统伦理话语模式的复活也在文本中有所体现.正是这些"复调"式结构自身的矛盾张力形成了文本的复杂性与多意性,从而使人们能不断地在文本现实指涉意义之外发现其丰富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六朝志怪小说虽然是"丛残小语"式的叙事文本,但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成就却是不可忽视的.它在第一人称叙事、语式和语态错位的见证人叙事以及重复叙事等方面,已经开始显示出了其自有的特色与魅力.  相似文献   

3.
梵剧《沙恭达罗》的显在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戏剧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沙恭达罗》是其最重要的分支古典梵语戏剧中最优秀也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本。该剧受到西方的广泛欢迎,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与其它两大戏剧体系的优秀作品一样,《沙恭达罗》在叙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它的序幕叙事非常独特,不同于西方的歌队叙事,但与中国的“先声”叙事、“传概”叙事等相似。其用以叙人、叙事、叙景和叙情的独白、对白、旁白等都十分成功。长时空独白叙事、插曲叙事、幕后语叙事等也是该剧的重要特色。其剧名和幕名叙事是其它戏剧体系的作品中十分罕见的叙事类型。除第一文本叙事即主体台词叙事以外,《沙恭达罗》的第二文本叙事即舞台提示叙事也比较成功,但不太全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皆大欢喜》置于表层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神话—原型理论、文本间性和社会历史背景构成的多元化语境中释读,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该剧的两极世界对峙的图式和人物的同向运动作了初步论析,研讨了其特殊的象征结构及其原型意义,并以全息论的视点追溯西方戏剧文学的历史轨迹,论述该剧在宏阔的文化历史语境中的文本间性,对其深层蕴含进行了多侧面的揭示,认为其原型意象与象征结构模式,既是神话思维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积淀,又是承袭文化信息的历史嬗变,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理想与资本原始积累残酷现实二元对立的艺术反映  相似文献   

5.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是其叙事剧理论最彻底的体现,该剧从剧本结构、表演手法、戏剧功能等方面很好地实践了他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恰恰体现出这种机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两部黑色幽默和反讽小说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注解:其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美学价值追求;而在其看似轻松、滑稽、悖论式话语、碎片加拼接、非线性叙事等书写方式构成的故事表层结构之下却清晰地表达出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政治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如果运用李渔关于戏曲叙事应以"一人一事"为剧情枢纽的"立主脑"理论,分析关汉卿<窦娥冤>的剧情结构,可以认定窦娥一人,拒绝"逼亲"一事,是该剧所立之"主脑",从而论证李渔"立主脑"的结构理论符合戏曲艺术的叙事规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湖南小说家用得最多的叙事视角还是传统的全知视角,也有不少作品是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的,但这个叙述者"我"和作者几乎没有距离,是一个自我叙事者。叙事视角的选择是由以政治作为人生第一要义、以经世致用作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的湖湘文化精神规约着的20世纪湖南作家创作心理定势的强力表达。20世纪湖南小说文本中的叙事关系大多可用"叙述者(作者)———人物"模式来表示,叙事语式和语态大多是作者经历、身分、思想情感的一种直接的投射。20世纪湖南小说文本的叙事视角还存在一个"隐含作者"现象。忧患的叙述情调是与20世纪湖南小说叙事视角相关的一个特点。20世纪湖南小说叙事语式和语态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词一直被视为抒情文体,本文试图借鉴叙事学文本对唐五代联章词的叙事性进行简要的梳理,唐五代联章词叙事结构主要表现为三种具体的方式:一、横向的片段式叙事,二、纵向的直叙式叙事,三、问答式叙事。  相似文献   

10.
李萌羽  温奉桥 《东方论坛》2013,(3):89-93,111
张恨水小说的成功源于其文化策略的成功。文化"配方"策略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叙事模式和故事架构,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文本形态,特别是其小说的"双极结构",更是其文化"配方"策略的外部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文本的分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自传的叙事结构按照其与叙事时间的关涉性可分为五种:纵向贯穿式叙事结构、横向铺排式叙述结构、纵横交 错式叙事结构、问对式叙事结构及对比式叙事结构。中国古代自传的叙事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它也能折射出中国古 代不同类型的自传的写作动机与文风。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因果思想的审美内涵和叙事结构模式两方面对《太平广记》"报应"类展开主题学视角下的探讨。"报应"类因果思想的审美内涵体现在故事文本中主要有两点:一是故事传达的大众化因果观念;二是因果主题体现的作者个人情感心理和引发读者美感兴趣的艺术特质。"报应"类叙事结构主要有两种:入冥结构和某人被杀而变鬼复仇的结构。"报应"类还未形成完全成熟的因果叙事结构,大部分小说事件的因果关联需要通过联想来进一步完成,但也有少量篇目在"传奇性"中较好地融入了因果思维。"报应"类因果叙事的结构模式为后世提供了小说文本艺术思维的组合经验。其类目的设置已初具小说主题学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狂人日记》叙事学解析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序的忽视或误解。只有在细读序的基础上,才能深入文本的叙事结构,洞悉叙事者、叙事接受者、人物角色之间的多重复杂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狂人日记》并非如一些论者所言,是独白性的、只有两个时间系统。而实际上是具有多重对话关系和三个时间系统。并且"癫狂"、"眼光"等行动元对文本的叙事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的主题释义与叙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浒传》主题研究,由于文本的多样性,释读者历史、文化、释义等语境的变迁,构成多样的小说主题形态。"内儒外佛"的思维模式、文化人格与叙事传统;整体写意,局部写实———"虚实相生""百川归海"式的叙事结构,构成了《水浒传》主题———"为市民写史,替民族写心"的"无底棋盘"和中国文学特有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5.
回忆性叙事是施笃姆小说创作的重要文本特色。文章考察了回忆这一主题在其小说中的存在方式,并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分析了文本的回忆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代小说文体形成的视野着眼,以现代叙事观念、结构方法及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细读式分析探讨《狂人日记》在传统向现代转换生成中的创新意义及价值。通过分析《狂人日记》小说叙事者的建立、文本结构、语言表达等特点,阐述其从传统文学中得以自然"创生"而来的现代短篇小说文体形态,从而揭示出其作为"起点"的现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内在逻辑及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结构是小说叙事方式的构成主体,它决定着小说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的选取。因此,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对叙事技巧的革新与实验,首先从叙事结构入手,他们以“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瓦解着传统的"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小说文本扬弃了因果逻辑链条和封闭严整的结构,呈现出心理至上的结构核心和结构动力、消解逻辑和整体碎裂的结构特质以及中西合璧、优雅节制的结构形态三大显著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在革命经典文本中,对于身体及其欲望的基本处理路径就是政治化,用马克思主义式的宏大叙事进行规约和编码;而在"后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式的宏大叙事已因语境的延异而陷入绝境,发生了认识论断裂,表征为各种微观的文化政治。近年来,"底层书写"对身体、政治和性进行解辖域化并生成为微观政治。通过对《少男》文本能指的认知论断裂分析,比较这两种同具左翼色彩的文本对身体、政治及性之关系的异质性编码路向深描,尝试挖掘文本欲望叙事的生命政治踪迹。  相似文献   

19.
从常规叙事程式和文本风格来探讨当前主旋律影视剧"三元合一"的程度和影视文本中话语结构的构成,能揭示当前主旋律影视剧被"大众叙事"所改写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20.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杰作,其对叙事时间的处理一直为评论界所称道, 就作为文化与性格的空间,它始终没有被深层次的窥探和瓦解过.小说中作为空间意象的"木屋"对于文本具有结构意义和审美功能,作为文本潜在的关节点和一种叙事力量,始终在发挥作用,直到文本终结时形成最富成效的瞬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