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苗族多神崇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族多神崇拜的三种祭祀方式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苗族创造了自己的苗巫文化——以信鬼好巫、多神崇拜而著称。在古代,苗族文化相当发达,正如历史学家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一书里说:“当时,苗族文化相当发达,第一发明刑法,第二发明兵器,第三发明宗教。后为汉族所袭用。”这充分说明苗族宗教的深远影响。楚湘五溪地的湘西自治州境内的苗民、怀化地区的靖县、麻阳和邵阳地区的城步、绥宁等县的苗民,他们之间相隔百里、数百里,但他们在文化上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信鬼好巫,多神崇拜。如《湘西苗民的信仰》(见《民国年间苗族论文集》)一文中说:“苗民  相似文献   

2.
绥宁苗族龙灯会及其社会功能浅析龙运荣位于湘西南巫水中游的绥宁县,旧时有“苗疆要区”之称,历代为苗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在绥宁苗族传统文化中,龙灯会是一朵摧灿的奇葩。龙灯会流行于各地,体现了苗族人民对龙的崇拜和喜爱。本文拟就绥宁苗族龙灯会及其社会功能发表自...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与苗文化有着割扯不断的关系 ,楚辞中埋藏苗族文化的因子。例如 ,宋玉《招魂》招唤顷襄王的生魂回归枫林 ,即与苗族原始宗教里枫树崇拜与始祖崇拜是叠合在一起的有关 ;屈原《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可能与苗族青年男女的“跳月”风俗有关 ;屈原《天问》中的“何肆犬豕 ,而厥身不危败 ?”可能与苗族文化认为狗屎能够祛病避邪、禳灾免祸有关。  相似文献   

4.
苗族傩神崇拜(或傩神教)是苗族在其特殊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神崇拜中层次最高的、但又尚未成熟为人为宗教的一种特殊宗教形态。在其内容上与儒教文化大相径庭,是一种典型的乐感文化。一、建构在此岸世界的“上帝”观念,是苗族傩神崇拜具备乐感文化特质的前提条件。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共同本质特征是信仰上帝,信仰超自然的存在物,都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宗教哲学认为,神不仅有一神论与多  相似文献   

5.
神灵崇拜是苗族人民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万物有灵的苗族来说,当他们寻根问祖时,认为枫香树、鸲鹆鸟、盘瓠、蝴蝶妈妈、姜央与他们的祖先有关,便创造了一些祖神的形象。当他们感恩图报时,认为牛、枫叶、芭茅草、竹、石给他们带来了福祉,便创造了一些物神对他们进行崇拜。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研究以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为核心的武陵文化圈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说“瓦乡话”的人群,他们特殊而鲜明的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意蕴,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甚紧密,但濒临着失传的危险,必须作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有机部分,加以调查、开发、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湘鄂西苗族崇拜“白帝天王”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鄂渝黔边苗族崇拜的白帝天王 ,虽然多次被统治者所改造 ,但并未成为苗族社会所崇拜的一种异己的社会力量。白帝天王的原型是竹王 ,并兼具民间神话中“白孩子”的精魂。苗族通过对这一崇拜对象内涵的不断丰富 ,来反抗民族压迫。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苗族五元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苗族“血缘文化”的研究,探索苗族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为了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机制,为弘扬苗族文化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苗族的龙崇拜是几千年苗族历史、宗教、民俗心理和审美情结的综合反映.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潜入民族及个体的深层心理结构里的文化.本文就试从苗绣中的龙造型纹样与汉族龙造型纹样的特点以及深层内涵来对比,对我们更好、更深地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艺术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苗族发展史上,边远贫困的西南贵州威宁县石门坎苗族地区,苗族文化曾一度辉煌,成为中国“西南苗族文化最高区”。①英国教会报纸称它为“海外天国”,②当时的国外汇款信件直寄“中国石门坎”。苗族文化的一度辉煌表现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石门坎先后创办了初中二所,完小五所,初小近六十所,还办起了拧士学校、圣经学校、瞽育学校各一所,共培养小学生四千余名,中学生数百人,大学生数十人(其中有硕士生、博士生),这在“二十世纪苗夷文化发展过程中,实系首屈一指。”③这不能不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英…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