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各种文艺思潮的概括,表现主义也是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的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涉及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的一场文艺运动.二者在许多方面有契合之处,主要体现为:一、在精神实质上,二者都以深重的危机感和变革意识为鲜明特征;二、在艺术手法上,二者都主要采用了"表现法".  相似文献   

2.
乌托邦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补充和参照。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的乌托邦文学发展到了反乌托邦文学的阶段。英国作家阿道斯.赫胥黎的《美丽的新世界》就是一部反乌托邦主题的优秀作品。本文从题目、主题、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反乌托邦主题。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是继象征主义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现代派文学流派,流行于本世纪20至40年代,遍及欧美各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许多现代派文学流派影响颇大。我国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直至当代,亦程度不同的受其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创造社》领袖郭沫若的小说《残春》,即是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滥觞;到20年代末和30年代中期《现代》主将施蛰存、穆时英等对意识流小说创作路子加以拓宽;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一些中、青年作家又加以发展,创作了不少当代意识流或具有意识流倾向的小说。笔者试就意识流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被视为19世纪末上流社会的"御用文人"的保罗·布尔热,是法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以独特的心理分析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代青年人的彷徨与苦闷,在法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自"五·四"时期登陆中国就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开始,现代主义逐渐为中国新诗坛所接纳,并被探索中的中国诗人"为我所用",成就了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九叶诗派"和"朦胧诗派".从20年代到30、40年代至80年代,现代主义在新诗歌史上呈现出明显的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又一次进入辉煌时期,有"白银时代"文学之称。本文主要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进行了综合评述,从它的命名、产生的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它所包含的三个流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眼于19世纪后期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对其不懈的探求精神、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声音的处理、结构特色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与传统现实主义、现代派文学的联系或区别,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了托尔斯泰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所共知,现代派或称为现代主义(Modernism),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西方世界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一种文艺思潮、一种文艺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生活空虚,理想破灭,产生了严重的思想信仰危机,形成了所谓的“世纪末的悲哀”。于是,他们极力宣扬反传统、反理性、重自我表现、重形式创新的文艺现。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从主观心理和感觉体验的原则出发,注重象征、注重荒诞,以及意识流等表现手法。日本的新感觉是日本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它崛起于二十世纪二十…  相似文献   

9.
晚清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革命"之说,但为何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却喊出了"三界"革命的口号?这是因为受了从西方传入的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在晚清时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意识形态,从而影响了当时学人的世界观,粱启超的文学革命论便是其进化论世界现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0.
安部公房是日本少数几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现代派" 作家之一,有日本的"卡夫卡"之称.其文学的根底中深藏着"失去故乡"和"追寻故乡" 两个相反的潜意识.这都缘自安部公房"没有故乡"的人生背景.而其文学中"故乡"的意象是这些问题交织在他文学中的一个迷阵.从文学本质论出发,以安部公房主要作品中所出 现的"故乡"为线索,以此揭示其文学上的象征及其现实寓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世纪末"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在俄罗斯出现了所谓“世纪末”文学。“世纪末”文学这一术语中的“世纪末”不仅含有时间的意义,还含有政治和宗教、文化的意义。“世纪末”意识是对苏维埃时代的末年和20世纪末年俄罗斯民族和社会转型引起的生存危机的感受和认识。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世纪末”意识主要表现在:“世界末日”大灾难的思想-感情、面对“末日审判”进行反思的思想-感情和摆脱危机获得复活与再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三毛 ,作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读者眼里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 ,无论在其生前还是身后 ,都存在着读者的“误读” ,如她的叙事作品 ,常常被当作“自传”或“传记文学”等等。本文从三毛在中国大陆读者中的影响及其创作历程出发 ,就其叙事作品的阅读与接受及其文本的艺术特征 ,进行了阐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的"向前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学运动"曾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这样就遮蔽了"五四"前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实际进程,相应也忽视了"五四"前许多文学作品已经初具的现代性.从早期启蒙者身份的重新认定,在文学作品中对科学、人权的引进时序,中国期刊的三波现代化浪潮,早期白话文的倡导和早期翻译作品的成就等方面来看,有必要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向前"位移,才能将20世纪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提出之时起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格局的推陈出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仅是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史方法,更是一种新的著史理念,其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念忽略了现代中国时期一些文学形态的存在价值,没能完整反映出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5.
俄版《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一部俄罗斯人自己编撰的文学史读本,它以"在场者"的视角重新梳理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从精神层面而非意识形态层面展现了20世纪的俄罗斯精神与文学艺术风貌,匡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误解。这种"重构经典"的文学史写作似乎与"消解经典"的"后现代"精神相悖,然而其背后隐含的却是对人类一种永恒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始于公元3世纪的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约诞生于公元前9-8世纪.如果荷马史诗是文艺作品的话,那么,为什么西方的"文学自觉时代"比中国早一千余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东西方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中,如此巨大的差异是不可能存在的.从希腊神话中"文艺女神"的所作所为、希腊理论家对"文艺"即摹仿的看法及希腊各类作品的现实作用看,古希腊的"艺术"其实不是现代意义的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中俄、中苏文学关系的历史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中苏文学关系是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已进入21世纪,我们应调整认识这一关系的路径和视角,重新认识70年来苏联文学的历史遗产,正确看待世纪之交的“当下俄国文学”,正确认识20世纪末中国兴起的俄国文学热。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以来,语言的意义成为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关于"意义"这个概念本身,哲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等提出了各种定义,但都难以达成定论.本文以举例的方式结合几种传统的意义类型,试图清晰明了的陈述已有的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分析比较几种典型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余三定等合著的<新世纪文论>包括文艺学、文艺哲学以及文学艺术批评等多方面的内容.该书积极求索、探新、用深,具有突出的理论开拓与创新意义.他们每人的文论研究都是站在文艺学整体性的基点上,进而突出各自的研究方向,各具特色,从而推动和促进了新世纪文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9年版《辞海》"班级教学制"词目认为:班级教学制最早出现在16世纪欧洲的一些学校中;中国采用班级教学制,始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的京师同文馆。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大量相关资料可以充分地证明:早在14世纪末,中国明代初期的国子监就已经有了班级教学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