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志在富民”为己任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在中部地区“行行重行行”,探讨中部崛起之路,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传承,沿着他中部崛起研究之路走下去。在费孝通看来,中部崛起不仅要使中部地区脱贫致富,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关乎东西部的发展。费孝通强调,中部崛起的基石就是要“从农业中长出工业来”。加强区域协作,为中部崛起注入强大的动力。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京九铁路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中部腾飞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2.
三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近年来,三峡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工业、城镇化、移民迁建、就业形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也存在着资源分割、产业空虚化、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边缘化等问题。在“十一五”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以水电业、旅游业、汽车制造业等为经济优势和特色的全新经济区域,对于推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支柱,云南省勐海县依托其地理及资源、科技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茶业、优质稻、糖业、汉麻,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本文以云南省勐海县为例,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勐海县的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出发,结合新形势下特色农业发展模式,认真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勐海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对于以农业为主的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的现代化要求特色农业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而相对于东部工业省市而言,我国中西部大部分传统农区在农业的物种资源、自然条件、生产工艺、历史文化等特色农业资源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以实现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是传统农区提升其在区域分工中地位和作用的关键,这就要从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所必需的农业分工、市场化和产业集群化等三大经济条件着手。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在理论和实践上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区域发展模式,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集群区域的“三农”问题,有利于促进“中部崛起”,但其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此地方政府应适度作为,依据本地比较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园区、引导中小企业集聚、重视优势产业等培育特色和品牌产业集群,通过打造集群品牌、宣扬信任合作的文化氛围、扶持中介服务体系等措施将现有集群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一镇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形成了多个具有不同特色产业与文化的工业镇,为工业旅游奠定了经济与文化上的基础.这些工业镇通过与当地的经济形势的结合,并在“一镇一品”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成为工业旅游兴起与发展的巨大资源,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工业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有四种发展模式:工业驱动型县域可以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或者发扬传统文化、产业及体制优势走内生型工业化之路,或者通过开放搞活获得发展;农业驱动型县域则应重视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着力推动市场主体和市场制度建设;第三产业驱动型县域需要以服务业的先行发展牵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禀赋驱动型县域则应敏锐发掘区域优势和特质,通过整合产业政策、生产布局、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要素推动经济成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在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的准确定位。应在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联动机制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驱动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有四种发展模式:工业驱动型县域可以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或者发扬传统文化、产业及体制优势走内生型工业化之路,或者通过开放搞活获得发展;农业驱动型县域则应重视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着力推动市场主体和市场制度建设;第三产业驱动型县域需要以服务业的先行发展牵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禀赋驱动型县域则应敏锐发掘区域优势和特质,通过整合产业政策、生产布局、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要素推动经济成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在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的准确定位。应在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联动机制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快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区域特色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以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对区域特色经济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现状及基本思路,即将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走区域经济特色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为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部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应选择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各省排名前十的行业基本上反映了各自的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状况。中部地区在主导产业结构存在相似性的情况下,应该注意产品结构的差异化,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和互补。  相似文献   

11.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区域整体概念,振兴农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层面。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为东北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兴农富民提供了难得机遇。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从大区域观的视角提出破除行政区划的界限,发挥各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就可以在分工合作中配置好农业资源,不断增强东北大农业的整体实力,同其他产业一起共谋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业。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产效率优势比较指数、规模优势比较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中部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产品生产效率优势比较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没形成规模效应,缺少自己的品牌。建议中部地区应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树立品牌;需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3.
新疆有着独特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可促进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以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基础,突出特色,注重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主导产业的链接作用,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追求三者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高端服务业发展先行先试的典范。文章使用产值区位商、就业区位商和人均服务产品指标对珠三角地区九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发现珠三角地区城市间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差异性较大。广州、深圳作为广东省的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且已各自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服务行业,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服务业发展与广州、深圳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江门、惠州、肇庆的服务业基础较差,难以形成区内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与中央政府主导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主导型、地方政府主导型、区域内政府联合主导型、中央政府主导型等西部开发模式中 ,应选择中央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这是由中央政府的功能与西部地区的经济特点决定的。实施这一模式要求中央政府从总体上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制定统一、合理的法规政策 ,规范经济主体竞争行为 ,确保西部开发的有序和东西部经济的共同发展 ;通过中央政府的直接投资和引致投资 ,推动西部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快速发展 ,打好西部开发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加强学生馆员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国内外高校招聘学生馆员的现状,分析了学生馆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优点及不足,详细论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建构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循环经济特点与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在循环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6种模式(节水农业模式、生态种养模式、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可再生能源与生物潜能开发应用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高优农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试析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区位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湖北省的省会武汉具有六大区位优势:一是居于长江中游,能够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科技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远远超越其他省份;三是居于"九省通衢"的地理中心,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四是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五是商务成本低,劳动力素质高;六是处于华中商业流通中心这一优越地位.湖北武汉作为"中部崛起"领跑人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庆阳市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以山地沟谷为主,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小,人口压力大,农业经济不发达,面临生态建设的迫切任务。在当前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下,为了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就应该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结合生态建设重点发展林果业、草畜业和特色种植业,因地制宜地推行科学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农林草畜各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农业生产系统。通过林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益。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规划、体制创新、改进生产技术、增加投资和提高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经济全球化的“优化配置资源、优势互补、优胜劣汰”的逻辑,分析海南与东盟各国在热带农业发展上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把热带农业产业链理论观点,推广应用到海南与东盟各国热带农业的合作与发展上,提出构建“东盟农业生产基地+海南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中国市场和非热带地区国家市场”的热带农业跨国产业链.依法平等协商,自主选择本地区需要参建产业链的农业行业,进行区域分工和自然资源、生产、流通、市场、国际贸易的要素整合,促进热带农业的跨国合作,创新国与国之间的热带农业合作生产经营机制与模式,搭建农业产业的发展新平台,弥补中国和东盟国家热带农业发展短板,提高生产效能,增强农业创利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体现富邻友好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