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建群是新时期以来陕西一位重要作家。他的陕北题材小说以历史文化的角度观照陕北,审视高原;创作上有着明显的“合文学目的性”企图,具有明确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诞生于陕北延川的《山花》成就了一大批文学人才,产生了文学创作上具有代际关系的作家群体——"山花作家群"。路遥、史铁生、厚夫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们把陕北作为叙写环境并且重视传承陕北文化中的道德品质,都有积累学习与吸收前辈或他人经验的经历,作品中饱含着苦难意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另一方面,后代在前代作家基础之上,在作品创作角度和创作主题上又有变化与革新。通过观察代际视野中"山花作家群"的承继与革新,来思考整个群体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19世纪杰出的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自幼生活在一个清教徒家庭并深受清教徒意识的影响.在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无论是在其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力作中都渗透着浓郁的宗教意识和作家复杂、矛盾的宗教观.前期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揭露批判了偏执僵化、虚伪自私、残酷冷漠的清教思想及道德准则,当然也充满了作家身上无法抹去的那种人人皆有罪的清教意识以及在此意识下产生的不能相信任何人,要怀疑一切的清教思想.后期创作的优秀长篇力作<红字>,对虚伪的加尔文教清教主义及其伦理道德进行了有力地抨击,但女主人公以真诚和勇气得到救赎以及男主人公在秘密的自责中获得解脱仍然渗透着浓郁的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童话《自私的巨人》的原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私的巨人》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本文从《自私的巨人》中的挣话原型和宗教原型入手,解析宗教、唯美主义对作家的艺术观乃至人生观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童话这种体裁是作家表达自己最恰当的载体,是作家“艺术生命与宗教生命的一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是回族民众的精神纽带,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它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文学观照的意识形态,回族作家拥有的特定族属身份和底层观照意识,经过作家审美体验、情感体验之后,成为他们近距离地感受民族生活、细致地体验民族文化、敏锐地洞察民族精神世界的最佳视角。本文以回族作家石舒清、李进祥的小说创作为例,探究作家由于独特的民族文化立场和内在的宗教意识,即使在对底层人的人文关怀中,也闪现着鲜明的宗教伦理观,现代意识的人文关怀和传统的宗教信念,在作品中呈现出彼此交融纠结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6.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由于他的宗教意识与宗教观念,形成了他不同于任何作家的极富个性的艺术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不仅表现在他的小说中,同时也反映在他的散文创作中空灵玄奥,透过佛光审视社会,解剖人生.正是这独具个性的散文奠定了他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小说众多暴力叙事类型中,关于文化的审视不容忽视。张承志的《心灵史》,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和姜戎的《狼图腾》最富典型性,它们分别对哲合忍耶的血性,陕北民性的硬性及草原狼性做了生动的阐发。拒绝犬儒,是它们共同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西生态小说对自然神性进行歌颂与重蹈的不计其数.鉴于中西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差异性,西方作者与生俱有的民族宗教情怀,往往赋予自然神性以宗教虔诚与批判思辨性,其自然神性书写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宗教神秘叙事进行比较清晰的、明确的宗教反思,以宗教层面的反思,深度思考人、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宗教进行人的自然伦理乃至道德伦理的驯化与自我规约.相比之下,中国生态小说的自然神性书写更为复杂.部分少数民族作家往往将少数民族独特宗教意识与生态自然意识交织阐述,从而成为叙事焦点和特征性标识.同时,在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文化浸濡下,巫觋、鬼神等神秘叙事大量充斥文本,自然神性常常被世俗化、功利化,直接从精神形而上层面下滑到民间世俗生活层面.不论宗教神秘还是世俗神秘,自然神性书写在中西生态文本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往往被赋予审美和文化意义,促进审美纬度的扩展,加大对自然的敬畏感,辅助生态文本主题意义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数民族有多种宗教信仰.诚然,其宗教信仰中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和局限性,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中那些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种意识、行为、传统习俗和措施,表达了人类必须充分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约束和节制一切破坏自然环境的现代环境伦理思想,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宗教意识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巫术、图腾崇拜、禁忌、原始仪式等宗教的表现形式对于信仰宗教的民族,在政治、经济、生活、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影响巨大。作为鄂温克民族的一名成员,身上留下了种种印痕。本文试从宗教对作家创作心理的影响的角度,来挖掘宗教意识、图腾崇拜、原始仪式在乌热尔图作品中的显现,以及对蕴藏其中的宗教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力求以新的文学批评角度对其创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拉拉是新晋的科幻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对美好家园的寻求以及对生命价值与意义充满宗教热情的思考与追问,使他的小说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家园意识和宗教意识。通过瑰丽的文字与想象,拉拉企图为科幻文学寻求和缔造更加绚烂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残疾作家史铁生的创作越来越受世人的关注,很多评论家从他个人遭遇出发,来探讨其作品中表现的宗教意识或情感,但很少有人反其道而为之,从他特有的宗教意识来看待其文学创作特色。立足于他的对于人的终极关怀的宗教情感,不仅要认识他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先锋意识和先锋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将他的这种创作区别于先锋派作家们的创作,从而探讨其独特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3.
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丘陵源峁的胸体浑不知羞地裸露着,极少装饰点缀;似九曲回肠的湾道中流淌着浑浊,无语凝咽。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苍凉得有些单调,深沉得有些孤寂,震撼中又令人伤感。但是在她的地下却蕴藏丰富,神府煤田与陕甘油气盆地的相继开发,使世界对这块贫瘠的土地刮目相看。其实陕北还有其他土特产,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便是陕北的“四大宝”。陕北的风高土厚,歌谣慷慨,系水土之风气,影响所及,弄文字的亦与众不同。柳青、路遥、张子良等产于此地。李季、高建群、史铁生、梅绍静、叶延滨,…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中世纪时期,女性作家及作品受到了社会政治、宗教、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首先,在政治上,女性居于从属地位,不可能去专心写作,而且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客观上也阻碍了女性进行创作。其次,由于宗教的影响,女性作家在作品题材上多为日记、书信、自传、诗歌,并且只能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第三,文化教育对女性的歧视,使得女性作家除了修道院的修女外,只有少数几位贵族妇女在中世纪的文学中留有一笔。第四,中世纪后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得女性作家的作品内容较前丰富。  相似文献   

15.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受宗教影响最深的一个,佛教、道教、基督教对其思想和创作的复杂影响,使许地山身兼卓越的宗教研究家、真诚的宗教徒和进步作家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16.
地域化倾向使张承志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原始、阳刚、纯真;英雄探险精神和宗教意味;穷人宗教的极端血性,都表明个体生命的强大力量。随着张承志在小说中表现的历史从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到对目前生活图景的描写,小说的基调也由早期的纯真与明净逐渐变得深沉与冷峻。这两种力量催萌了作家的宗教潜质。同时,也预埋下作家强烈的个性与草原化碰撞的精神种子。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作家在融合宗教文化与现实人生的思考中有一个比较集中、突出的命题--对苦难的认同与超越.林语堂的人生观与他对宗教文化思想的体认有直接的重要关联,他认同苦难,将苦难视为不可避免,并努力寻求超越苦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与作家文学创作审美风格个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内在联系.从陕北、关中和商洛地域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民歌、戏剧等文化艺术等方面,对陕西三位代表性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艺术审美风格个性及其形成,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陕西三个亚子文化圈哺育出三位审美风格各异的作家及其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冰心的早期诗文中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并不是指对普通的生命状态的思考,而是表现为对这生前死后的生命状态的追索,是一种宗教式的生命观。这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受佛教的影响。可以说冰心的这种生命意识是她同时代作家所少有的。对于这一点,冰心研究者们目前极少注意到。  相似文献   

20.
洛川蹩鼓是陕北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附宗教活动流传至今,它在形态演变与社会进程中承载着娱乐性、教育性、健身性的功能.陕北蹩鼓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对于弘扬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