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昌济对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中西文化观上,杨昌济是持"中西融合论"的,主张融东西文化于一炉,冶出一种崭新的中国文化.杨昌济的这种中西文化观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青年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杨昌济的中西文化观,并成为他日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
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较早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且建树最多的一位大师。其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接触到深入比较研究并构建“中国学”的过程。其中西文化观的价值在于通过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得出人类思维具有同构性、中西文化具有互补性这一结论。他那站在世界文化高度和具有哲学穿透力的中西文化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在当今仍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评判、比较,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路径所作的探索过程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呈现出诸多趋同性:对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研究和探讨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及其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继承性,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作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激进主义者 ,他的中西文化观对新文化运动发展有着内在指导意义。文章从陈独秀的文化社会整体观出发 ,考察了其中西文化观的内容 ,并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通过阅读西书,赴欧留学,亲身接触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加深。他的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维新变法时期的民族主义文化观、留学时期的世界主义文化观,发展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兼收并蓄文化观。中西文化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对法国文化的认识及引荐。蔡元培认为中法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法国的科学研究、美术,特别是教育制度值得中国借鉴。他积极推动青年学子赴法留学,介绍法国文化,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并在中国践行法国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期,中国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命运,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纷纷走出国门去求学.成仿吾是其中一员,他先后在日本、法国、德国学习,熟练掌握了日、德、俄等5门语言,在中西文化中进行艰难的选择,最终他坚持理性的借鉴与批判的吸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所学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成仿吾的中西文化观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论新文化运动之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文化观包括文化社会整体观、中西文化观、文化发展观。新文化运动文化观阐释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了中西文化的特点及地位,揭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论。新文化运动文化观有其深刻和科学的一面,又有片面和偏激之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早期的中西文化观与其所处时代及所受教育密切相关,其演进经历了由浅识到深识的变化过程.青年毛泽东在旧学和新学的双重启蒙下,对中西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在强烈的文化创造意识中,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辨证对比,进而提出了一种立足于本国、融合古今中西文化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9.
洪仁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 ,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 ,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 ,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自近代以来,如何正确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回顾严复的中西文化观,在中西文化广泛交融的今天,仍不乏其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有人认为,邓小平因早年出国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思想,受传统文化影响不大。还有人以邓小平的著作几乎没有引用过传统文化典籍为据,来印证这一点。理论界对此也研究甚少。其实,邓小平作为一位深受民族文化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具有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中国儒家思维模式之所以能够对邓小平理论产生影响,首先在于对邓小平个人思维模式产生影响;其次在于儒家思想的形成背景和面对的问题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和面对问题的相似;最为关键的是儒家思想与西方传统哲学具有不同的纯构成性,而非现成性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使儒家具有摆脱一切外在的存在规定性,具有抗拒中西方文化思想史上思想的现成化和体制化这种特别顽固倾向的能力,成为邓小平理论寻找突破现成化、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力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 ,实事求是是构成他整个思想体系的主要思维方式。探析邓小平的有关论著 ,不难发现其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坚持实际的第一性 ;二是执着现实的变革性。这种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不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简单模拟 ,而是在更新更高的历史阶段上的恢复和创新 ,同时 ,他与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及资产阶级的功利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人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我国人权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国情以及个人经历是影响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主要因素。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保护人权、维护人权、反对霸权;保护社会主义国家多数人的人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权发展的基本道路;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人权发展的根本保证;生存权、发展权.是中国当前人权发展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5.
邓恩铭很早就形成了先进的革命思想.其中,社会改造、工人运动和民族文化保护,是最重要的内容.通过社会改造和工人运动,邓恩铭同志领导山东的工人进行革命运动,发展壮大山东的党细织;而民族文化保护思想,则体现了他对本民族及民间文化的深深热爱.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有着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 ,又克服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缺陷与局限性 ,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成功 ,从而超越了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化理论。把两者进行比较 ,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邓小平开创的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理雅各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学者。他运用了大量基督教的概念与术语来翻译中国古籍,与《圣经》的汉译事业互相呼应,互相阐释,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互动;同时,保持着自己的阅读立场和距离,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经典的思想内容,凸显出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他开创了跨文化的翻译和理解中国经典的先河,同时也成为中西文化互动和冲击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胜利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分配、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于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从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现实国情出发,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邓小平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推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举措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有的学者由于缺乏对陈云经济思想的系统深入研究,未能准确把握其有关见解,有的人还把陈云经济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对立起来。许多人似乎不知道,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和市场调节的概念最先是由陈云提出的。邓小平曾赞同陈云有关改革的思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是有个发展过程的。陈云讲计划经济,强调的是有计划按比例,综合平衡,他一贯反对命令主义和主观主义,主张在计划经济中留有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