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评判、比较,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路径所作的探索过程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呈现出诸多趋同性:对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研究和探讨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及其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继承性,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滥觞,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和碰撞之时,正是青年毛泽东文化观逐步形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与许多仁人志士一样,从对西方文化的热情拥抱到理性审视再到融合中西,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后来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这也成为后来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维度考察邓小平的中西文化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对于丰富邓小平理论的内涵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中西文化观的演变,以明了邓小平中西文化观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杨昌济对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中西文化观上,杨昌济是持"中西融合论"的,主张融东西文化于一炉,冶出一种崭新的中国文化.杨昌济的这种中西文化观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青年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杨昌济的中西文化观,并成为他日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5.
洪仁玕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文化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文化观是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之上的文化理论体系.毛泽东文化观和邓小平文化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在文化观的内涵、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地位等方面,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各有其侧重的方面,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和冲突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前,青年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关于中西文化的系统理论,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反思中,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待中西文化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真探讨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有助于加深对其思想转变历程的认识。 周恩来说:“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历史巨人。”青年毛泽东首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新文化的探索者。毛泽东出生于十九世纪末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意识的农民家庭里。1902年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毛泽东文化观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当前正确认识与建设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新文化运动之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文化观包括文化社会整体观、中西文化观、文化发展观。新文化运动文化观阐释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了中西文化的特点及地位,揭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论。新文化运动文化观有其深刻和科学的一面,又有片面和偏激之处。  相似文献   

10.
洪仁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 ,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 ,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 ,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传教士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记述,将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介绍给西方,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中国文化观.认为传教士中国文化观的形成主要受到传教士个人、组织、国籍及传教目的、传教活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文化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其核心构成了江泽民的综合创新文化观.这种综合创新文化观,既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等两代领导集体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继承,又是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产物和思想升华.  相似文献   

13.
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较早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且建树最多的一位大师。其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接触到深入比较研究并构建“中国学”的过程。其中西文化观的价值在于通过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得出人类思维具有同构性、中西文化具有互补性这一结论。他那站在世界文化高度和具有哲学穿透力的中西文化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在当今仍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文化观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毛泽东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逐渐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有一系列独到的建树,于是形成了新的文化观。毛泽东的新文化观不仅指引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之路,更在建国后的十七年里,提出了诸多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有闪光的新论断,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20世纪最后20年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创造了前提。是给我们留下的极为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颜惠庆是近代有名的外交官,还是一名学者型的外交家.由于其中西合璧的教育背景,足迹遍天下的外交生涯,形成了颜惠庆独特的中外文化观.颜惠庆曾经出任第一任中华民国驻苏大使,他有自己对前苏联及英文化的独特看法,有真知灼见,也有误读现象存在.分析颜惠庆的文化观,为当下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经验教训,阐明了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三化"方向。毛泽东的文化观是对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文艺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文化观具有整体性特征。它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基本观点出现与主张模糊时期 ,马列主义影响与主张基本形成时期 ,内涵的明确与理论的完善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的形成过程 ,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是他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比较、评价、选择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应向何处去所做出的科学回答。其特征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开放精神有机结合;广采博取的精神与辩证法思想的有机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精神与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文理大师顾毓琇学贯中西,贯通古今,深谙中西文化精髓,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探索.他强调中国文化的发展须从根做起,在文化交流中立足,在文化交流后创造.以这种文化观为统领,顾毓琇倡言文化复兴端赖科学,工程是文化的使者,通过教育传递、创造文化.顾毓琇的中国价值在其文化观统摄下熠熠生辉,在其江南情结中得以升华.在追求“中国梦”的当今时代,重温这份珍贵遗产,对中国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伦理是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伦理态度,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伦理关系的体现,它涵盖着文化生态伦理。毛泽东文化伦理思想是其文化观和文化理想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它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对文化的主、客体及文化本身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审视和理性思考。毛泽东文化观和文化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