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米尔曼·帕里研究荷马史诗的一大成果是提出了“程式”这一概念,他据此认为荷马史诗与口头传统密切相关。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在《海华沙之歌》的创作中主动借鉴欧洲史诗的口头传统与格律,匠心独具地使用印第安术语,将这三者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系列程式,既革新了英语诗歌语言,又赋予了英语诗歌浓郁的印第安色彩,使《海华沙之歌》获得了迥异于英式诗歌的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美国性。朗费罗将欧洲文学传统与美国本土文化元素完美嫁接,践行了他提出的构建美国民族文学的理论主张,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上,"白马文艺社"的文学创作具有新文学精神的传承和向海外播迁的特殊意义。"白马社"文化精神的形成有三方面的思想资源:五四新文化思想、西方现代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白马社"追求东方与西方、宗教情感与人间情怀、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文化精神。白马社的现代诗创作既与五四新诗传统衔接,又开创了与海峡两岸诗学都不同的诗歌美学道路,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语感和韵味,为当代汉语诗歌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书写经历了20世纪的历史变化,中国古典意义上的人性书写向现代意义上的人性书写转化。这个过程既与中国古典人性意向相悖,又在某种程度上向其回归;既移植着西方人性话语,又修正着其与中国传统人性话语不相融合的部分。但20世纪中国文学始终没有弄清中国古典人性话语和西方人性话语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一直陷于两者的困惑和牵制中,至市场化年代,走上被利益化和欲望化所控制的极端。在中国市场化意识形态与现实生存紧密一体化的语境中,文学仍然迷失在现实中,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学人性空间和书写意识。  相似文献   

5.
林徽因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的小说创作,描绘了特定情景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负载着较丰厚的人文内涵;在艺术上追求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实验中国小说文体的热情;她的小说既体现了京派小说的一般风貌,又显示着作者鲜明的文学个性,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艳花 《南都学坛》2004,24(2):53-54
在“关于‘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对话”中 ,黄子平、陈平原与钱理群认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担负着过重的历史责任 ,在整体上认识价值大于审美价值 ,并把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特定的历史条件 ,对作为创作主体的 2 0世纪中国作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却只字未提。这种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外部历史条件的作法给人一种错觉 ,似乎 2 0世纪中国作家是完全无辜的 ,从而回避了对创作主体的反思与批判。实际上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之所以在整体上认识价值大于审美价值 ,作为创作主体的中国作家应当负主要责任。在整整一个世纪的精神历程中 ,他们不断地对国民性与自我进行改造 ,但实施这种改造背后的文化心态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造。尽管他们在作品中采用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形式甚至是新的观念 ,他们的创作心态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局限之中 ,延续着传统士人的理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对中国唐代隐逸诗人寒山的诗歌翻译拉开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寒山热现象的帷幕,斯奈德及“垮掉的一代”对寒山的文学接受既有跨越时空的沟通与共鸣基础上的还原,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跨文化传播中基于各自文化传统、文化语境与创作个性而产生的误读与异变,这在双方对待自由、自然、社会和宗教的同中有异的态度、理念及追求上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诗人对中国隐逸诗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对中国诗歌和思想的接受和吸收,但不管怎样,隐逸诗最终成为美国诗歌的一部分,成就了中关诗坛的一段文学姻缘。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发展的逻辑规律上来看 ,中国古代小说在发展中所形成的社会学传统对 2 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具体的影响 ,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流变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的社会学传统在对2 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施以影响的过程中 ,并存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2 0世纪中国现代和当代小说在社会学发展方面既积累了诸多的经验 ,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文学女作家汤亭亭作品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汤亭亭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作品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美国甚至全世界文坛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很多评论家认为他的诗歌在形式上属于传统一派,但有些人却认为弗罗斯特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现代派特色。单纯地认为弗罗斯特的诗歌是传统的或是现代的都是不全面的,他是一位伟大的"传统的现代派诗人"。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他的文学精神和创作风格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先锋文学也从鲁迅那里汲取了创作养分,如反抗传统、叙事圈套、文本戏仿等。但是先锋文学产生于当代文化语境中,所以某些方面又呈现出与鲁迅创作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诗坛上,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一位堪与惠特曼齐名的伟大诗人。她的诗作被盛誉为“美国文艺复兴的一部分”,其本人也被推为“美国诗歌的开拓者”和“现代美国诗歌中其他一切传统的先驱”。正基于此,  相似文献   

14.
东方美学的神髓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创造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美学追求,其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独特审美观照。这一在东方文化革新运动中没落的诗学诉求,却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又一次被激活,完成了诗歌在本源意义上的一次对传统的复兴。意象派创始人庞德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找寻到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的原始因子。西方“意象派”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借鉴彰显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渗与共融,也体现了传统资源对于构建现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解放区文学的开拓者与超越者——丁玲与解放区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解放区文学作为完整的艺术形态 ,是从丁玲到达陕北后开始的。丁玲继承鲁迅开创的五四文学传统 ,将救亡与启蒙这一时代所赋予的双重使命融为一体 ,注入解放区文学的命脉中。她始终坚持救亡与启蒙的统一 ,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统一 ,这使她的创作既表现了鲜明的解放区文学的特点 ,又超越了后来在统一规范下所形成的解放区文学的某些基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 ,作者认为 ,丁玲是解放区文学的开拓者与超越者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五年,鲁迅以史家手笔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做了如下的概括: “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在这里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  相似文献   

17.
独辟蹊径: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都市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上看张爱玲的创作无疑是20世纪中国都市化(现代化)建设命运的象征.作为都市文学的典范之作,张爱玲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特征.张爱玲将"五四"以来"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传统与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为读者而艺术"的文学传统连接起来,她以超道德写作、个人主义写作、物化写作和奇异智慧的写作独辟蹊径,开辟了一条有无限生机但却充满危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端木蕻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富有多方面才学和深厚的中外文学素养的作家。学术渊源既深且广,其中来自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他是一株植根于华夏沃土兼汲外来营养的“端木”,联系着中国古代和现代两大文学传统。他的小说既长于个人心灵的自我表现,也注重政治教化、社会功用,构成社会政治话语与个人生命体验的交错呈现,走过一条从拯救家庭、个人,到拯救社会的创作道路,既联系承传文化传统,又富有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9.
艾米·洛威尔作为美国20世纪初叶的“意象派”挂帅诗人,继庞德之后译介了大量汉诗,出版了汉语诗歌译集《松花笺》。《松花笺》的成书颇具传奇,洛威尔的英译手法既严谨又富有创新,是“信”与“新”的结合。在译介汉诗的同时,她创作了诸多融合了汉诗元素的“仿中国诗”。《松花笺》与“仿中国诗”使得洛威尔在美国诗坛享有盛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文备众体”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观念新的审美意识。冰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理论家和小说理论家 ,她的小说文体理想主要体现于创作之中。诗化 ,散文化 ,作者在作品中的角色化 ,构成冰心小说“文备众体”的鲜明特征。既认同传统又立足超越是冰心的文学追求 ,其小说的“文备众体” ,包蕴着深刻的文化精神与试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